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65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21实验(上机)学时:11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名称)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传播学学生专业必修课。课程主要围绕新闻传播学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系列方法,系统介绍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分析、理解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具体目标如下:•让学生了解社会(传播)研究的基本思维;•使学生掌握社会(传播)研究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方法课程打下基础;追求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普及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理及一般步骤、研究问题选取、研究方案设计、概念测量与操作化、抽样原理与方法、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达等传播学研究中一些常用而成熟的方法。课程重点对问卷设计、调查执行、资料搜集和录入、资料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内容进行讲解,并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本课程将采用老师专题主讲、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专题研讨和课外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提升学生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项目以及通过科学的社会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教学周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其他合计第一周课程导论22第二周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与方法22第三周研究选题22第四周研究方案的设计与优化112第五周概念化、操作化与测量112第六周抽样:原理与方法112第七周、第八周问卷调查研究224第九周实验方法22第十周第十一周实地研究224第十二周第十三周非介入研究224第十四周第十五周资料分析224第十六周撰写研究报告22合计211132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课程导论第一节研究方法重要性1.四个案例2.讨论对于一些传播现象,如何开展分析3.讨论学生曾经参加过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失4.调查学生对本课程期待第二节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第三节介绍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第四节介绍教学方式和课堂规则第五节介绍参考文献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复习思考题:1.作为传播学系学生,你们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有哪些困惑?2.你们认为信息传播过程中,哪些因素最重要?第二章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与方法第一节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基础1.为什么要研究2.研究遵循的途径第二节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特点2.逻辑过程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比4.社会科学研究难点第三节社会科学中的差异取向第四节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第五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特点2.两者差别与比较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理解科学研究飞方法体系;掌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特点和差别。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复习思考题: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逻辑过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差别。第三章研究选题第一节何谓选题?1.选题的重要性第二节研究问题的本质第三节确定研究问题第四节研究问题从哪里来?1.如何从生活中挖掘选题?2.如何从书本中挖掘选题?3.如何从研究工作中挖掘选题?第五节如何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1.提炼研究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怎么判断是否是个好的选题;如何选择一个好的选题。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复习思考题:关于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研究,如何挖掘出一个好选题?第四章研究方案的设计与优化第一节定位研究目的1.探索性研究2.描述性研究3.解释性研究第二节明确研究性质1.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2.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第三节选择研究方式1.调查研究2.实地研究3.实验研究4.非介入研究第四节澄清分析单位1.分析单位类型2.生态谬误与层次简化论第五节形成具体方案第六节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教学重点、难点:清楚研究目的;掌握不同研究方式的差异;了解分析单位类型和可能犯的错误。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同期群研究?2.什么是层次谬误?3.就某一主题,进行研究设计。第五章概念化、操作化与测量第一节概念化与操作化1.概念化2.操作化第二节测量与测量尺度1.测量2.测量尺度3.各测量尺度之间的关系第三节测量的评估1.信度2.效度3.信度和效度的关系第四节指标的建构1.建立综合指标的三类方法:分类法、指数法和量表法第五节量表的建构1.什么是量表2.量表的主要形式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概念化和操作化本质;掌握测量尺度及之间关系;掌握信度和效度定义及关系。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概念化和操作化?2.什么是信度和效度?信度和效度之间是什么关系?第六章抽样:原理与方法第一节基本概念与步骤1.抽样调查2.总体3.抽样框4.原则5.抽样的步骤第二节概率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2.等距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5.多阶段抽样6.PPS抽样7.一些操作:随机数表、Kish入户随机表使用第三节非概率抽样1.偶遇抽样2.主观抽样3.定额抽样4.滚雪球抽样第四节样本容量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每种抽样方法及其差异;掌握如何确定样本容量。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应用复习思考题:1.不同抽样方法有什么特点?2.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有什么区别?第七章问卷调查研究第一节问卷研究基本概念1.问卷的概念2.问卷的类型3.问卷的基本结构第二节问卷设计1.问卷设计原则2.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3.问卷设计具体方法4.问题与答案的设计5.问题的语言和提问方式6.设计敏感性问题的技巧7.问卷时间长短8.问题顺序9.问卷设计常见问题第三节问卷法优缺点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如何设计问卷;清楚问卷调查法优缺点。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应用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问卷法?有哪些优缺点?2.问卷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就某一主题,进行问卷设计。第八章试验方法第一节基本概念1.社会研究中的试验2.要素3.试验法的基本步骤第二节试验的类型与设计1.简单试验设计2.古典试验设计3.所罗门四组试验设计第三节准试验法1.相关设计2.时间序列设计3.非等组前后测设计4.现场实验设计第四节试验法的特点1.信度和效度2.优点和缺点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如何开展实验法研究。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应用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试验?有哪些优缺点?2.古典试验设计的步骤?第九章实地研究第一节访问法基本概念1.什么是访问法2.访问法的基本类型第二节无结构式访问1.重点访问/集中访问2.深度访问/临床式访问3.客观陈述法/非引导式访问4.座谈会/焦点小组座谈会第三节访问法的程序与技巧1.访谈的准备2.进入访问3.访问控制4.倾听与回应5.记录问题6.结束访问7.注意事项8.访问员的挑选和培训第四节访问法的优缺点第五节观察法基本概念1.什么是观察法2.观察法的基本类型3.结构式观察4.参与观察5.间接观察第六节观察的过程1.观察的步骤2.观察的记录第七节观察法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如何进行访谈研究;掌握如何进行观察研究。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应用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无结构式访问?包括哪些类型?2.访问法的优缺点?3.就某一主题,拟定访谈提纲。4.什么是观察法?有哪些优缺点?5.什么是参与观察?第十章非介入性研究第一节基本概念1.非介入性研究2.非介入性研究主要类型第二节主要类型1.内容分析2.既有统计资料分析3.历时比较分析法第三节优缺点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如何进行内容分析。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应用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非介入研究?有哪些优缺点?2.就某一主题,进行内容分析?第十一章定性资料分析第一节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第二节主要方法1.扎根研究2.扩展个案研究3.参与行动研究4.民族志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质化研究的主要逻辑和设计。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应用复习思考题:1.什么扎根研究?有哪些特点?2.什么是扩展个案研究?第十二章定量资料分析第一节数据准备1.质量控制与资料审查2.资料编码第二节数据操作1.数据录入2.数据净化3.数据处理分析第三节变量间的关系类型1.变量间关系的类型2.判断因果关系中自变量与因变量标准第四节主要步骤1.首先确定两变量间关系的类型2.确定关系的真伪3.将两变量间的关系具体化4.寻找变量间的因果链条5.检查是否存在条件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资料整理和初步的统计分析,掌握变量分析的详析模型。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应用复习思考题:1.数据净化有哪两种主要方法?2.变量间的关系类型有哪些?3.就某一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第一节研究报告的结构1.基本结构2.撰写原则第二节研究报告评估1.如何阅读研究报告2.社会研究评估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技巧。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复习思考题:1.社会研究报告有几部分构成?2.如何评估社会研究报告?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黑体,小四号字)课程考核采用开卷考试方式或论文方式,平时成绩以课堂讨论、课外项目实践为主,主要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占比60%;期末考试或论文占比40%。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内容(黑体,小四号字)[1]艾尔·巴比,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罗杰·D.维曼,约瑟夫·R.多米尼克,《大众媒介研究导论》,金兼斌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4]麦克尔·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刘燕南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5]安德斯·汉森,《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崔保国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6]柯惠新、王锡苓、王宁,《传播研究方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7]基顿(美)、邓建国等,《传播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8]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执笔人: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