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题1.有关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蛙的红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细胞膜的功能特点与膜中的蛋白质有关,与磷脂分子无关C.人体细胞内的ATP可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合成D.活细胞需要不断地合成各种酶,因此具有较多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答案】C【解析】【分析】1、ATP的来源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呼吸作用)、叶绿体(光合作用),其中能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源的是呼吸作用。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蛙的红细胞有。3、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有关,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详解】蛙的红细胞有核糖体及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与膜中的蛋白质(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有关,与磷脂分子(允许脂溶性的物质优先通过)也有关,B错误;人体细胞所需的ATP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正确;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主要与分泌蛋白合成有关,具有分泌作用的细胞一般具有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活细胞需要不断地合成各种酶,这些酶不一定是分泌蛋白,可能是胞内的酶,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一定多,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2.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某染色体上DNA缺失6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C.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均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考生需从它们的发生时间、原因、结果及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记忆。【详解】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基因突变是指在一定外界或内部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中碱基对发生增添、替换或缺失,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某染色体上DNA缺失6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重新组合,它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都不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C错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进行的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3.下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与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绿色植物才具有进行①过程所需的色素B.①过程产生的ATP只用于②过程中固定CO2和还原C3C.①、③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D.④中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兴奋传导等【答案】C【解析】其它生物中也可能有进行①光反应过程所需的色素,如光合细菌,A错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不参与固定过程,B错误;①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③细胞呼吸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与有机物的分解化学能,C正确;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供给暗反应使用,且只能供给还原过程。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拟核、ATP等结构或物质中肯定没有糖参与组成的是ATPB.人体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溶菌酶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膜结构有关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但基因选择性表达不一定导致细胞分化【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详解】ATP中含有的五碳糖核糖,A错误;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核糖体无膜结构,C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但基因选择性表达不一定导致细胞分化,D正确。【点睛】人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大多数植物和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说明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通过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能量流动的特点;识记物质循环的概念;识记信息传递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详解】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A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B错误;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说明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生物,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C错误;通过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点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的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和细胞能量“通货”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氧和蛋白质C.人体内环境中存在二氧化碳、血浆蛋白、尿素、糖原等物质D.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成分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细胞合成分泌的物质: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的产物:尿素、二氧化碳等。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约2%~10%)。【详解】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二者的化学元素组成均是C、H、O、N、P,A正确;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碳和蛋白质,B错误;糖原位于肝细胞或肌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错误。故选A。【点睛】判断元素的含量时,要明确是鲜重还是干重,若是鲜重时氧元素最多,若是干重时碳元素最多。7.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A所示)。(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两个);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______点。(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24293234…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______段获得的。(3)图B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C3的生成量______,发生的场所是______。(4)该组同学发现用装置A测定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比实际值偏低,原因是:______。为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设置了对照组,对照组应置于______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测得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______。【答案】(1)光照强度、温度18(或g)(2)de或fg(3)多叶绿体基质(4)植物存在呼吸作用遮光M-N(M+|N|)【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因此刻度移动表示是氧气的变化量;图B表示氧气释放速率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其中c点和g点氧气释放速率为0,证明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详解】(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了;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要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图B中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g点(18点)时储存氧气最多。(2)由数据可知,相同的时间刻度变化越来越小,说明释放的氧气量在减少,对应图B中de段或fg段;(3)d点与c点相比,d点的氧气释放速率快,即光合速率快,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C3的生成量多;该过程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4)用装置A测定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比实际值偏低,原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氧气;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还需要测定出呼吸速率,具体做法是设置A装置完全相同的C装置,将C装置遮光放在与A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测得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M-N或M+|N|。【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分析装置图和曲线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实验小组用遗传物质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病毒α、β(病毒α和β无相同的抗原)分别感染小鼠甲、乙,然后提取小鼠甲、乙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悬液并分别装在试管A和B、C和D中,离心分层后向A和C试管中加入从小鼠甲提取的效应T细胞,向B和D试管中加入从小鼠乙提取的效应T细胞,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段时间后,上清液能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试管是____________,该实验的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病毒α为一种RNA病毒,结构当中含有逆转录酶。病毒α的遗传物质在增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982年美国科学家Cech和AItman发现大肠杆菌RNaseP(—种酶)的蛋白质部分除去后,在体外高浓度Mg2+存在下,留下的RNA部分仍具有与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个事实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发现四膜虫L19RNA在一定条件下能专一地催化某些小分子RNA的水解与合成,实际上L19RNA就具有了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同的功能。【答案】(1).探究效应T细胞是否具有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作用(2).A和D(3).保温时间过长,病毒可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而被释放出来(4).作为逆转录过程的模板合成DNA(5).RNA具有催化功能(6).RNA水解酶(核糖核酸酶)(7).RNA聚合酶【解析】【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流程的描述”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免疫的过程、病毒的增殖、转录与逆转录、酶的本质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被同位素标记的病毒α、β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悬液的种类及在经离心分层处理后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的效应T细胞的来源,因变量是通过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来反映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情况。可见,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效应T细胞是否具有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作用。(2)效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A和D试管中加入的是从被同种病毒感染的小鼠体内提取的靶细胞和效应T细胞,而向B和C试管中加入的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