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十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联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联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2.本部分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墟甲骨卜辞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考察卜辞可以发现,商代的宗教崇拜经历了从图腾神崇拜到自然神崇拜再到血缘祖先崇拜的过程,这反映了A.宗教信仰逐步确立B.王权统治的神秘性C.人本意识日益显现D.宗法观念的制度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朝的人本主义意识。材料中“从图腾神崇拜到自然神崇拜再到血缘祖先崇拜”说明商朝的宗教意识逐渐从自然转移到人,体现出人本意识逐渐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宗教信仰主题的变化,不是说明宗教信仰逐步确立,故A项错误;商代统治方式是实行王权和神权结合,材料并没有说明王权统治的神秘性,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宗教观念在商代逐渐变化,并不是说明宗教观念的制度化,故D项错误。2.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A.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B.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C.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D.工艺思想渗透着人文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中逐渐形成的规范观念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深远,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规矩形成于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之前并不存在,并非贯通整个中国历史;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通过中西比较表明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更多体现的是理性精神,不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C.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儒家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和有为而无求”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有为无求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入世不求回报的义利观及责任意识,故B项正确。A项,材题干信息未能反映诸子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排除。C项,墨家家信鬼神而儒家不信鬼神,可知二者思想主张差异明显,不能形成理论上的互补性,排除。D项,材料只是体现儒家讲人道,并没有提及儒家早期民本思想,排除。4.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谷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豆一亩播种半斗。这反映出秦律A.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B.条目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C.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D.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来看,说明秦朝试图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来保障农业获得较好收成,反映出秦律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故答案为C项。规定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是为了粮食收成,而不是保护私有财产,排除A项;这一规定不能反映条目繁杂琐细,也没有涉及苛酷的刑罚,排除B项;这一规定没有涉及对贵族特权的处置,也与社会转型无关,排除D项。5.从汉高祖到汉宣帝,都在关中以帝陵为中心设置陵县,直属于九卿之首太常管辖,并迁徙关东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充入陵县。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充实关中B.牵制豪富C.奉守帝陵D.强干弱枝【答案】D【解析】【详解】从汉高祖到汉宣帝迁徙关东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充入陵县,目的是强干弱枝,打击和限制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势力发展,故D正确;充实关中、牵制豪富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B;材料举措目的是加强对豪强大姓、富商大贾的控制,并非奉守帝陵,排除C。6.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闭门成市”。也有些学者认为:“‘闭门成市’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给程度很高,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这表明A.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B.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C.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D.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针对汉代田庄“闭门成市”的现象传统观点认为“闭门成市”是一种田庄内部商业行为,后者观点认为“闭门成市”仅为田庄自给自足特点的体现,反映了对同一历史现象的不同解释,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新的史料发掘,排除。C项,材料两种观点未体现出时代性,排除。D项,题干并非就“闭门成市”的真实性进行争鸣,排除。7.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唐宋学者把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这体现了A.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D.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答案】D【解析】【详解】汉代学者董仲舒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发展了儒学,唐宋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排除A;材料只是体现中国文化吸纳多种文化,具有包容性,无法体现先进性,排除B;材料只是体现中国文化吸纳多种文化,具有包容性,无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排除C。8.通过对比下图《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与《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我们可推知A.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B.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唐中央对吐蕃实施了有效管理D.汉唐间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答案】A【解析】【详解】从示意图可以看出,汉朝时期南方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州的数量较少,而唐朝时期南方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道的数量大有增长,说明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政府对南方的重视程度增强。故答案为A项。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隋唐时期还没有完成,排除B项;唐朝时期吐蕃与内地的联系增强,不是“实施了有效管理”,排除C项;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应当从两幅示意图的变化信息来确定答案。《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和《东汉十四州示意图》相比较来看,唐朝时期在南方设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从数量上看明显增多。联系史实可知,这是由于南方经济有较大发展,为适应社会状况,在地方行政单位设立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9.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攉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A.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C.科举制发展使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D.从以门阀为中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始不以进士握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入翰林知贡举”可知,唐宋时期出现从注重门第声望到注重官位升迁、以登相位为荣的转变,故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中未涉及向平民社会转化,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科举制对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排除。10.封禅大典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礼仪,礼仪的执行者往往是封建帝王,但在唐高宗举行封禅泰山时,皇后武则天随行并参与祭拜。690年,武则天做了皇帝。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彻底改变B.武则天具有超强的能力和意志C.儒家思想地位受到较大的冲击D.唐代有不拘礼数的传统和风气【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武则天违背传统礼制参与封禅,后自立为帝的做法打破了儒学伦理等级观念,使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故C项正确。A项,武则天做了皇帝只是个別现象,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没有改变,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武则天的个人素质,排除。D项,武则天做了皇帝不拘儒家男尊女卑的礼数,但只是个別现象,井不能代表唐代的传统和风气,排除。11.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这种局面客观上A.减少了土地的垦荒面积B.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C.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适应了当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与减少土地垦荒面积无关,A选项排除。在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宋代租佃经济高度发展,农民可以维持生计,不一定抑制生产积极性,C选项排除。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加剧了土地的集中程度,D选项排除。【点睛】宋朝采取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宋朝的土地制度实际上是对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肯定和保护,促进了租佃制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效率。另一方面,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与前代相比,加速了封建社会对于土地所有权竞争与垄断机制的运行速度。12.史尧弼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促进了文化发展B.疆域的扩大为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C.宋代社会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基础D.活字印刷技术的普及促进了文化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可知史尧弼、陆游均认为宋代文化成就非凡、超越前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繁荣,成就卓越,主要得益于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中未体现科举制对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说明宋代疆域扩大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题干信息与活字印制技术对文化的影响无关,排除。13.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B.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C.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代的绘画创作。儒家思想到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倡导“格物致知”的求理方式,就是对事务进行精细的研究,材料中“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说明这种绘画精神与理学求理方式比较类似,故A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绘画技术,不是自然科学发展,故B项错误;宋代山水画并不是平民化的艺术形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绘画风格受到理学思想影响,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14.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其一,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三,长官综合所议做出裁决;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这一做法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B.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C.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D.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二官员同堂议论”“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可知上述议事程序对行省长官的权力一定程度上有监管、制约的作用,故B正确;A项,中书是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行省是地方制度,排除。C项,材料中“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并不能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的,排除。D项,议事程序加强了行省官员间的制约,不利于提高行省议事的效率,排除。15.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元代明初明末清初官窑4758346官搭民烧(窑)—26941民窑220285356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官窑技术水平落后于民窑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