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周考试题(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周考试题(二)(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国产综艺节目在消耗掉舶来品的输血能量后,正在慢综艺,文化等类型中寻找新的节奏,向内修炼创新生产能力,舆论将其称为“清流”。此前,这种尝试已经初见成效,泛文化类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将来自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活水”注入综艺节目的创作当中,获得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此外,知识类节目如“最强大脑”,“圆桌派”,“你说得都对”等则用社会公共话题的外壳包裹爆炸式知识库的内核,正在年轻观众当中引发学习热情,知识日渐成为现在的新“偶像”。知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逐渐走红,是综艺节目市场进一步细分的结果:电视节目新陈代谢不断加速,对节目品类的精度和深度也要求更高,知识文化类节目以原创性生命力填补了当下的市场空白。实际上,泛文化类节目在国内作为一支较为独立和成熟的脉络一直存在,时间上从早期的“正大综艺”到后来的“百家讲坛”,类型上从读书文教类到人文地理类,可以看出创作实践和观众需求从未断流。在经过了数年的资本入局和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冲击后,知识文化类的综艺节目经过短暂迷茫和自我怀疑,正在排除“影响的焦虑“,重新确立自身定位。这一变化,与整个文化产业体系与格局的变化形成了同构性。我们可以认为,从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到图书出版及周边衍生等,内容的深耕正在遵循新的规律,从创意到制作到传播的机制体制正在变革,各方力量正在角逐和制衡。在电影行业,“小鲜肉+大制作”的公式迅速失灵,使得从业者必须从更多角度切入,由此,类似“二十二“,”相亲相爱“等曾经的冷门,小众作品开始拓展市场;在综艺行业,则是以往“大明星+真人秀”的元素搭配失去潜力,资本和受众对这种冗余和疲态倍现的模式也越来越处于观望态势,知识文化类综艺节目某种程度上,正是回应了文化产业从“粉丝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文化产业体系在全社会知识经济大潮中的重要地位,是综艺节目由泛娱乐向泛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以“你说得都对”和“最强大脑”为例,前档节目聚集了人工智能,心理学,金融学,生命科学等各领域的青年专家,以“网红学者”的路数包装和制造偶像,打破知识壁垒,回应社会议题,让知识本身成为热点;而后一档节目则突出展现人类大脑的潜能,挑战种种近乎不可能的挑战任务,让一部分原本属于“小圈子”的特殊才能人士走上舞台。这些节目制造了一批号召力不凡的知识偶像,既可以说是节目本身营造的效果,同时展现了社会对“偶像”这一概念理解不断深入,价值观重塑的过程,也可见文化产业在新型知识经济形态中的重要转型。总的来说,国产综艺节目仍然需要完成新形势下的“洗牌”,在中国国情和社会基础的前提下,综艺节目的类型方向,品类特征,必须体现和承担社会关于文化产业的价值观期待,即通常所说的导向问题。综艺节目不仅要遵循传媒属性,更应该探索文化和价值观属性。知识文化类节目的实践,应该成为一个良好的方向。(摘编自许云泽“乐见知识成“偶像””,2018年01月25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产综艺节目正在寻找新的节奏,向内修炼创新生产能力,被舆论称为“清流”。B.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活水”,使泛文化类综艺节目都获得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C.以社会公共话题为外壳并以爆炸式知识库为内核,是知识类节目制作的一种套路。D.知识文化类节目在综艺节目中有其独特性,代表着当前综艺节目市场细分的趋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国产综艺节目的变化为立论前提,由此指向了综艺节目和文化产业的内在关联。B.文章按照层层递进的写作逻辑,深入地理述了国产综艺节目变化的原因和背景。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综艺节目的一些品牌和名称,并进行分析,有力地佐证了观点。D.全文采用了总分总式的写作结构,提出了用文化统领国产综艺节目这一总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百家讲坛”想保持或提高收视率,可进一步提高传媒属性同文化和价值观属性水乳交融的程度。B.知识文化类的综艺节目要想排除“影响的焦虑”,需摒弃资本入局和互联网传播方式,实现自力更生。C.“小鲜肉+大制作”公式已经失灵,电影行业应注重内容深耕,从创意到制作再到传播的机制体制的变革。D.综艺节目自从泛娱乐转向泛文化,启示着相关从业者应对“偶像”这一概念不断深入理解,重塑价值观。(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石窝窝尧山壁石窝窝感觉是在做梦。这才几年的光景,他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说变就变成了四体不勤的市民。一年两季庄稼的土地,呼啦啦蹿出好多山峦一样的楼群。他这个曾经的乡级劳模,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连使用过的锄头,犁耙,老伴儿的纺花车,织布机都有人收购,说要成为文物了打。小平房搬到高楼上都半年多了,每次看到这个18A的门牌还都认生:这是家吗站在窗前往外看,还是头晕,腾云驾雾似的。做梦都没想到,二十多里外的城市,像放了酵子的面团,可劲地膨大。小村被裹了进去,从农村,城乡接合部到城中村,没用几年开发商。跑马圈地,他们吃肉也给老百姓喝汤,一座农家小院换了三套单元楼房,外加50万元人民币,住一套出租两套,铁杆庄稼,旱涝保收,月进四千多元,顶上一个处级干部。对于这次城中村改造,开始他也想不通,心里嘀咕了多半年。靠出租房为生,过去叫“吃瓦片”,可是有前车之鉴呀。本家有位六叔,解放前在市里开饭馆,家大业大。后来六叔没了,六婶不会经营,把十几间门面房租出去,一年二百大洋,享了几年清福。后来遇上土改,算剥削账,划阶级成分,房子轻易就被没收了,资本家帽子牢牢戴在头上。“文革”时又被扫地出门,赶回老家监督改造,自家没落脚之地,住进村口破土地庙里,风雨飘摇。1969年年一场大雪下了五天,雪停了民兵连长喊她出来扫街。白茫茫雪地,只有她家门前没有脚印。喊了几声没人应,破门而入,人早冻僵了。这件事想起来就打寒战。一场变革太过突然,思想准备不足。失去土地,农民下岗了,自谋生路。年轻人紧跑几步还跟得上,文化不高,去打工,干保安,送快递。上年纪的跟不上,月月跑银行,领几百元养老金,衣食不愁,没营生可干,吃了睡,睡了吃,总觉得失去了什么,没意思极了。石窝窝在家坐不住,没事就溜达,见人群就凑,连闻带问,竞摊上了许多好事。超市每天早九点开门,先处理头天剩下的面条,怕酸了,一块二毛八一斤,便宜一半蔬菜柜上。,隔两天下午七点处理一次,刚打蔫就打折,有时论堆儿卖,比自己种菜都合算。有些卖保健品的,搞推介会,进门就发鸡蛋,七八个,石窝窝不听讲领了就走-后来改了规矩,散了会发;石窝窝就耐着性子坐下去,为了那几个鸡蛋。石窝窝消息灵通,天天挺忙活,天天有收获,白领的鸡蛋吃不完,攒起来腌咸蛋。有时也跟大家分享。有人故意逗他,要饭吃要来的,咱不吃。石窝窝忙分辩,不是,要饭吃得靠门框,喊人家爷爷奶奶。咱这是有人下请帖,大闺女们又拉又拽,喊咱爷爷呢。时间不久,小区的闲人们都出动了,跟着石窝窝去“创收”。天天排队,天天开会,跟进的人越来越多。石窝窝跳出来,找到另一份工作,给房地产开发商发广告,一天发出去500张,给50元工资0.8开的16开的画片,印刷精美,花花绿绿,一张成本好几元。开始石窝窝还舍不得发,看着谁都不像有钱的,半天还没发100张。同行告诉他,不能那么认真,落叶纷纷,大海捞针,老板说上钩的人有概率,只管发就是了。石窝窝开了窍,见人就发,天女散花,500张不大会儿就发光了。一天50,十天500,一个月1500元,顶过去一个民办教师的月收入呢。发着发着有了发现,这印刷精美的广告,人们并不喜欢,有人躲着,有人不接,有人看一眼随手扔在地上,扔得他心疼,好几元一张呢。他便一张张捡起来,攒多了当废品卖,一斤四角五,又一笔收入。有人说他,脱了裤子放屁,干脆领过来就卖到废品站多省事。石窝窝连忙手,那可不行,咱农民办事也有底线;我发是一种劳动,捡也是一种劳动,公私分明呢。(选自2016年第22期“小小说选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A.石窝窝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化和身份转换感觉如同做梦,说明这种变化和转换来得太突然,太迅猛,也太不真实,所以让人难以置信。B.城中村改造让石窝窝获得了好处,住上了高楼,月收入顶上一个处级干部,但他却想不通,仍想着他的小平房和旧式农具,这其实是那种狭隘的小农意识在作怪。C.小说中间插叙了石窝窝六叔家当年的“前车之鉴”,其作用是说明石窝窝担心租房为生的原因,丰富小说内容,增加作品的内涵。D.石窝窝由不适应城市生活到适应城市生活的关键转折点是他在城里“摊上了许多好事”,能创收,有光可占,这时的石窝窝已经变成了一个爱占小便宜的小市民。5.石窝窝这个人物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根据文本简要阐述。(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材料一:家庭学校,美国称之为“在家上学”(家庭学校)。家庭学校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受教育者,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教育形式。家庭学校不同于学校教育,意味着“以家为本”而非‘以校为本’的教育除了可以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得到课程,教材等方面的服务外,家庭学校还可以调用更多的社区资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运动中心,画廊,展览馆以及亲友和邻居的智力资源,比学校教育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家庭学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它有一定的课程设置,关注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家庭学校”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按照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进行教育。材料二:美国的“在家上学”现象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并在80年代后迅速发展壮大。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约有150万学生在家上学,约占全国学龄儿童总数的2.9%0.2010年,就学儿童已接近200万人。据了解,这种方式在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南非都是合法的。在加拿大,法国尤其盛行这种教育方式。以美国而言,在家教育的申请原因,可归纳为种族,语言,宗教信仰,文化,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等因素。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3年8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选择“在家上学”家庭选择在家上学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学校教学进度过慢”(9.50%),“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厌倦学校生活”(6.07%)以及“宗教信仰的原因”(5.59%)。当前在家上学人数最多的前三个省市依次是广东,浙江和北京,均位于东部。教育专家分析称,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高,社会公众教育观念更开放有关。在家上学的孩子中,男孩占62.30%,多于女孩。多数孩子的年龄在4至10岁之间(60.42%),其中6岁的孩子最多。材料三:许多人之所以会本能地反对“在家上学”,是因为这与教育国家化的概念相抵触,是合理不合法的。然而“义务教育法”最本质的精神,是保障儿童接受教育,在家上学与这一法律精神并不冲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经确定了善待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价值;教育的民主化,多样化和选择性的增加,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事实上,现行的法律也为改革“预留”了可能性空间:“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它提示了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使在家上学合法化的路径。“在家上学”由父母在家中自主安排子女的教育,有利于克服大一统学校教育的弊端,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多样化的教育创新;有利于儿童的身心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