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者冯天瑜在《“封建论”考论》中指出:“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所以又是对殷商氏族联合国家的一大提升。”材料旨在说明分封制A.废除了血缘政治关系B.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范围C.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是对殷商氏族联合国家的一大提升”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的对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分封制是建在血缘政治基础之上的,A选项排除。扩大西周疆域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秦朝郡县制在全国推广,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C选项排除。故选:D。2.“子赣(贡)既学于仲尼(孔子),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即子贡)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反映出当时A.商人地位遭到了一定抑制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盛行C.商业发展冲击了等级制度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孔子的弟子)子贡,通过经商可以与国君平起平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商人地位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区域间长途贩运和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故BD项错误。所以选C。3.《荀子·解蔽》记载:“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管理)三官(三种职业)。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这一记载折射出先秦时期A.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B.农耕文明时代农业地位高C.道家思想被用于经济管理之中D.政府重视对工商业的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管理)三官(三种职业)”,说明农工商业的管理人员是“精于道者”,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政府设置“精于道”的管理人员,折射出先秦时期重视对工商业的管理,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信息,A项错误;“农精于田”并不能说明农业地位高,B项错误;“精于道者”中的道是管理之道,不是指道家思想,C项错误。4.下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表古国始封国都今地存灭始置州郡县时期莒少昊后赢娃国,周武王封之于莒。莒县历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战国时灭于楚。秦因置(莒)县薛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候。藤州市东薛城历夏商西周,至战国灭于齐。秦因置郡,西汉废郡为县。鲁用武王封弟用公旦于曲阜。曲阜市历西周春秋,战国为楚所灭。西汉置县属鲁国,西晋始置郡。单有虞氏舜帝师所封。单县春秋时为鲁单父邑西汉因置单父县对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A.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B.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C.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D.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中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先秦时期,山东地区封国林立,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来临,这些古国渐趋埋灭,而后继朝代的大多郡县名却以这些古国名为名,故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中莒薛封国均非姬姓封国,排除;C项,兼并战争严重破坏了西周的分封制度,破坏先秦文明的说法过于绝对,且缺乏材料依据,排除。D项,以郡统县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排除。5.下图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由此反映出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私学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C.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答案】C【解析】【详解】汉代中央有太学、官邸学、鸿都门学等,地方上有学、校等,说明汉代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C项正确。图中未提及儒学的信息,故A项排除。从图中可知,私学只是很小一部分,故B项说法错误。太学和地方学校是不同层级的学校,二者之间没有监管的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6.清华大学教授刘桂生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他认为汉代A.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B.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C.包容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D.百家争鸣具有强大生命力【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刘桂生认为汉武帝的用意是确立儒学的官学地位,其它学派思想读书人可以研究,故C项正确。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不是刘桂生的观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的权威遭到挑战,故B项错误。材料“儒学是官学,不许其他学派分沾”可知,当时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D项错误。所以选C。7.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汉末“乡举里选”选官的权力在地方,九品中正制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是中央“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它是力图把选举权由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的重要举措,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看不出九品中正制的实践效果,故BD两项缺乏依据;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从地方选拔人才的问题。8.《五代会要》记载长兴二年(930年)洛阳城内规划:“如是临街堪盖店处田地,每一间破明间七椽,其每间地价,亦委河南府估价准前收买。”这说明洛阳城A.城市职能发生巨变B.严格执行市坊分开政策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政府不断创新税收形式【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长兴二年洛阳城内规划时,临街处可盖房子的土地进行土地买卖,这是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城市职能没有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市、坊分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征收新税,故D项错误。9.宋太祖建隆三年诏令:“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既擢第于公朝,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此项改革旨在A.打击贵族特权利益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推进科举的制度化D.防止选官结党营私【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可知,宋太祖不准及弟举人拜考官为恩师门,其目的是防止结党营私,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贵族特权利益,故A项错误。从材料无法看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无法体现削弱相权,故B项排除;推进科举制度化不是宋太祖的主要意图,故C项错误。所以选D。10.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儒者实现了积极干预政治的理想B.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C.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D.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答案】D【解析】【详解】由“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可知宋庠的诗作,表现出典型的“即物观理”式的人生思考,这与理学家“格物致知”探寻天理的方式一致,将理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其诗歌创作领域,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诗词体现出的鲜明的理学倾向,A、B、C三项中“以期提高政治素养”“实现了积极干预政治”“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材料均未体现。11.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该新剧种的形成A.是官方民间共同影响的结果B.促使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C.是乾隆皇帝大力提倡的产物D.得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体现了民间交流,“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体现官方推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故B项错误。只是给乾隆皇帝祝寿,没有体现他大力提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故D项错误。所以选A。12.明代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A.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B.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C.动摇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D.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袁氏三兄弟认为,说人不能说和不敢说的话,汤显祖在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和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反映出明朝时期对理学的反思和对人性思想的思考,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是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与题目主题无关,故A项错误。题目只是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未体现对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的动摇,故C项错误。题目未涉及民主自由的宣传,故D项错误。所以选:B。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主观题(共计52分,41题25分,42题12分;45、46、47三题任选一题,15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材料二1876年,由英、美合谋,擅自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随后,清政府出银赎回并拆除,将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全国铁路缺干少支,到1949年,中国的机车分别出自9个国家30多家工厂,人称中国是“万国机车博物馆”。由此看出,中国距现代式的模式之形成,尚去甚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81年的32年内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逐渐向西北、西南落后边远地区延伸,初步形成了铁路网络,并开始修建双线铁路以及自制蒸汽、内燃、电力机车,带动与之相关制造业的发展。1996年,京九铁路修建,大量使用本地劳动力,改变了他们离家不离乡的局面,同时也使“北煤南运”、“南粮北运”的瓶颈现状得以改观。2007年,CR系列动车诞生,高铁从上海到杭州缩短为钟,可以工作在上海,住在杭州,还使原本独立的城市文化景点逐渐形成一个整体。2017年,自主研发出了“复兴号”动车,中国高铁驶向了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据白寿彝《中国交通史》、李京文《铁道与发展》等整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交通建设较近代有哪些发展并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交通发展是“一个国家和一段历史”的认识。【答案】(1)主要因素:按照角度给分:旧路弊端、政权对峙(旧路受阻)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发展)技术进步、政策(政府)支持、外因影响。一个角度不重复给分。①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②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③经济重心南移;④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⑤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⑥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因为突出与近代比,不是单纯地概括材料,要注意材料二中两段材料的对比)发展:铁路修建速度加快,逐渐形成紧密的交通网;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