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分封同姓诸侯加强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强化王权C.通过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来巩固统治秩序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王国维认为周朝的政治制度是由嫡长子继承制衍生宗法制度,再按照宗法原则实行分封制。所以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即血缘关系是西周强化王权的首要因素,将之与地缘政治相结合则能起到其作用,B项正确;A项只涉及分封制,排除;C项只涉及宗法制,排除;D项涉及的是礼乐制度,排除。故选B。2.唐太宗时期,按照山川形势把天下划分为十道,派遣黜陟使或者观风俗使分巡,但时设时废,没有定制。唐玄宗时期改为十五道,各道设采访处置使,有固定的治所,便成为当时最大行政区。后来,唐王朝宣布废除十五道,但藩镇割据基本还是原来道的势力范围。这表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山川形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C.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调整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职位成为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材料“唐太宗时期的时设时废,唐玄宗时期有固定的治所,唐王朝宣布废除十五道”可知,唐朝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变迁,结合所学可知,其变迁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唐太宗时期按照山川形势把天下划分为十道体现不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故B项错误。从唐太宗时期到唐玄宗时期的疆域变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唐玄宗时期各道设采访处置使,后废除,不能说明行政官员兼任监察职位成为趋势,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唐朝的中央集权措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对唐朝的中央集权措施的认识以及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的掌握。关于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一下知识:(1)识记汉至元朝中央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制度(如汉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宋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元朝中书省),认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为削弱。(2)识记汉至元朝地方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制度(如汉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解决,唐节度使与藩镇割据,宋收地方军事、行政、司法和财政权,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宣政院和宣慰司等),认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识记汉至元朝的选官制度的演变(如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科举制),认识封建君主通过控制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唐国史补》记载,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江东节度使薛兼训因越人不善机杼,乃访求军中未婚者,厚给资财,令其去北方娶织妇为妻以归,“岁得数百人,由是越俗大化,竞添花样,绫纱妙称江左”。这表明此时A.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B.棉纺织技术向闽粤地区扩展C.私营纺织作坊不断推广D.北方丝织技术仍然占据优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因越人不善机杼,乃访求军中未婚者,厚给资财,令其去北方娶织妇为妻以归”“岁得数百人,由是越俗大化,竞添花样,绫纱妙称江左”体现了南方学习北方纺织技术,北方丝织技术先进,占据优势,故D项正确。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此时棉纺织技术还没有出现,故B项错误。私营纺织作坊不断推广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C项错误。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考点定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的重要想点睛:本题契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对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在享受科学主义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遇到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核威胁、能源危机、精神危机,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被高度物质化。而儒家思想恰恰在人类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个人的修身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5.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A.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B.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D.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答案】C【解析】材料中林则徐认为英国“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虽然林则徐不为英国的富强所吓倒,主张坚决斗争,但林则徐这时对英国的认识还说不上十分深刻,在有些事情上只见其表象,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认识谈不上清醒;B选项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理解材料真实内涵;D选项是林则徐得出的结论,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被历史证明。6.英国的格雷斯顿评价鸦片战争说:“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作者没有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B.作者在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作者认为英国是在保护自由贸易的原则D.作者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可知,格雷斯顿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非正义的,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没有看到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故A正确;B、C两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不正义”“可耻”不符;题目中未涉及对中国的支持,故排除D项。故选A。7.读下表,该表反映了民国初年学校地点特色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选为办学宗旨下表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一览A.发展新式女子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B.培养妇女技能的专业极其有限C.妇女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D.培养妇女参政已成为社会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通过民国初年女学的发展来反映当时妇女地位有所提高,女子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所以选C项;材料只显示了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女子教育发展情况,并不能反映这是社会的共识,所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女子学校的特色专业,并不是全部的学习内容,所以B项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意思,应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一所女子学校有培养妇女参政人才的专业,并不能说明“培养妇女参政已成为社会共识”,所以排除D项。8.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1927年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A.南昌起义B.国民革命运动C.红军长征D.中国共产党诞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有关知识,旨在考学生准确解读表格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以判断出此时是国民革命时期,同时可以看出湖南、湖北、江西三地的农会会员数的大幅度提升,可以判断正是北伐胜利进军的结果,故B正确;AC两项是在国民革命之后,故排除;D是1921年诞生的,不是导致变化的直接原因,排除。故选B。9.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就是读懂材料,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这一举措其实是一种必要的措施,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形势确定的,是为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只概括出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举措的深层内涵;C选项材料体现不出,不能通过企业合并就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没落。而且“开始”一说也有错误。【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点10.1954年3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标题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封面”反映的是A.“北约”和“华约”全面对抗局面正式形成B.《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C.广大亚非国家排除西方干扰,独立自主召开万隆会议D.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即将召开【答案】D【解析】【详解】“北约”和“华约”全面对抗局面正式形成是在1955年,排除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是在1954年7月,排除B;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故C错误;1954年3月,朝鲜战争已经实现停火,但印度支那战争还在继续,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宣告法国对越南侵略的失败。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抗法斗争中,中国给予两国有力的援助,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4月,故D正确。11.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某国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策略的主要目的是()A.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B.打破长期以来的外交僵局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D.对付来自苏联方面的威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的表述具有片面性,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故排除;C项表述题干材料无从体现,与当时中国外交相关背景不相符合,故排除。这一时期,中苏关系处于恶化时期,中国的“务实”外交,是为了争取外交的主动,对付来自苏联方面的威胁,故D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发展“务实”外交12.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