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藏书王之先本姬姓,盖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历汉晋,自北海以下为二十一望族,至唐又定为三望族:曰琅邪、曰太原、曰京兆。所谓闽王审知者,则出自琅琊,由威武节度使以绥靖邦民有功,进封王爵,居闽为最久,生长子孙,遂成茂族。世传闽之王氏多其遗胤,为不诬矣。有司徒曰玠者,自泉徙居兴化。后十六世孙淳流,避宋季景炎之难,迁居潮之海阳,今为刑部主事彰君之初祖也。彰,纯孝人也,尝上重念本源之既远,下欲绵庆泽于将来,喟然叹曰:自初祖来,迄今九世矣,其人存者无虑百十,籍虽异而里则联,爨或分而鳞则次,凡吉凶庆弔与夫春秋禴祀而无不至者,怡然为一诗礼大家。然不有谱以统之,恐历世滋远,至有遗本忘亲之失,岂不深可悲已乎?于是取家藏世系重加考订而增修之,一依宋欧阳文忠公谱例,列图析以来潮之祖为一世,至二世则分为四房。四房之下,各随其子孙而系之。庶俾后人知水木之有本源,笃孝敬而无或忽也。若彰者,可谓能亢厥宗,无愧为人子孙矣。谱成间,谒予为之序,因得周阅是谱。其间负儒名、敦隐操者代虽有人,而擢科跻仕者则未之见。至彰,始从师郡庠,业《春秋》胡氏学,中宣德乙卯解元,正统己未以进士起家释褐,今官有声中朝。族子度又领辛酉科乡荐,赴礼闱登乙榜,擢柳州府教授,岂非积之久而后发,啬于昔则丰于今欤?!物理固如是也。嗟夫!王氏之族由唐而宋,历元至今数百年,庆泽之流绵绵而不艾,亦惟祖宗储休累洽之厚以致之。为后人者,诚能修德以培善基,积学而崇宦业,则祖泽愈远而愈盛。是谱之传,尚亦有辉哉!若徒以世望自高而不克勉,是有玷于祖,又岂得王氏藏书为孝乎!予与彰有乡邦契爱之好,因书此为之规云。谱序来源及作者简介《澄海南洋王氏族谱序》复印自康熙版《澄海县志第五册·卷之二十·文部。该县志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澄海知县王岱撰,原版失落。北京图书馆现藏的缩微件,是从日本拍摄来的,澄海文博研究会得知消息,专程到北京复制一套,于1995年复原翻印出版。该谱序在乾隆年间还编入《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王氏部》。1993年出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达良(王大良)编撰的《中华姓氏通书·王姓》第五章《王姓宗族文化中选载。罗亨信,字用实,广东东莞人,明永乐进士,英宗(1435-1449年在位),时任右都御史,后转左。与王彰同朝为官。注释:(1)盖:古文中承接上文或提起下文的联接词,有大概如此之意,于所言之事未确信时用之。(2)圿:古籍官本作“玠”o但在闽南、粤东王氏老族谱中作“圿”。二个兄长为坦、垏(或埭),故取“圿”。圿,古僻字,读音“戛”或“介”,积垢也。(3)景炎之难:景炎,是南宋末年流亡小皇帝赵昰(音夏)的年号(1276-1278)。赵昰是南宋末代小皇帝赵昺之兄。元军于1276年1—2月攻陷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掳恭帝和谢太后北去。5月,陈宜中、张世杰等从浙江海上水路护扶赵王氏藏书昰到福州,立为宋帝,继续抗元。8月,元丞相伯颜率大军自浙江南下,攻陷福州、莆田,赵昰奔窜至广东。景炎之难,指的就是这次兵灾。(4)无虑百十:大约是几十至近百的意思。(5)籍虽异而里则联,爨或分而鳞则次:有的是来自不同地方的王氏住到同一闾里,有的是同一父祖,分家后住地还相依相靠,瓦片如鱼鳞一样紧密排列。爨,音串,灶也。或,在古文中相当于今文“有的是”。这二句说明本族到第9世时已有不同籍贯的王氏同住一起,认同淳流为始祖,形成一个“诗礼大家庭”。(6)禴祀:禴,音跃,小祭;祀:大祭。(7)欧修文忠公谱例:北宋欧阳修创制的修谱叙世方格垒叠图析法。五世为一页,第一横行第一世一人一方格;第二横行,第二世若干人若干方格,依照长、次顺序排列;第三世以后,依照第二世的方法,演绎下去。全谱世系,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状。(8)亢厥宗:亢,振奋;厥,其也。振兴他的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