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历史一再证明,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产生巨大能量。而群众能不能换受理论,既要看理论本身是否科学,还要看其话语表达是否悦耳悦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从话语体系建构、表达方式创断、传播渠道拓展等方面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理论终究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机械重复的教条。因此,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总是每时每刻都重视理论创新。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准确研判形势、作出正确抉择,并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根据变化的实际推动理论创新,继而让创新的理论指导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不仅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还要并清楚到底如何实现创新。一般而言,理论创新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本体层面的基本原理创新,二是话语表达创新,三是传播方式的创折。基本原理创新是根本意义上的创析,直接决定着创新理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广大受众来讲,他们更为关注、直接接触的则是后两者。近年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态度重视理论创新,特别把话语表达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事实证明,一系列有力举措大大好解了一段时间以来“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话语团境,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在话语表达创新方面,通过主动吸纳、巧妙融合、交相呼应的方式,既表达了党的政最主张,又说出了群众想听、听得懂的话,坚持了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的有机统一。“中国梦”“中国道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还有“蛮拼的”“点赞”“朋友圈”“世界那么大”等创新性话语表达就是如此。它们一改过去抽象化的意向表达,转而寻求一种既有思想、品质,又有温度、温情的通俗表述。创新的话语我选还体现在对外宣传上,善子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味、新表还。比如,“一带一路”“经济析常态”“命运共同体”等,既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愿景,让世界听懂“中国之声”,又提高了“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能力。一个完整的理论创新工程,不仅包含创新话语表达,而且离不开创新传播手段。尤其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创新传播手段显得无比重要。近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在理论创新传播中的开发运用。也正如比,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常见这种情况:围绕某一创新理论,日渐形成集网站、手机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短视频等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形态。事实证明,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导向明,而且速度快、受众面广、影响力大。话语因思想而拥有灵魂,因传播而获得持久生命力。通过话语表达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人寻常百姓家”,无疑是在着为打通党的创新理论系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光明日报》(2018年09月17日02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用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文中的意思是党的理论工作者要主动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B.理论创新指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理论做出发展,是我党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C.基本理论创新属于本体层面的创新,在理论创新中不如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创新重要。D.话语创新包括主动巧妙吸纳融合、善于提炼标志性概念等手段,能有效通达社情民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按展“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系统工程逐层展开论述。B.“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人都有麦克风”等语句,使文章的表达有了温度和温情。C.第二段运用事例论证,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历程为例证明了什么是理论创新。D.文章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论证了话语表达创新的不同形式及产生的良好社会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众对理论的接受程度,既取决于理论的科学与否,也取决于话语表达是否创新。B.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话语表达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比基本原理创新更值得关注。C.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之上的全媒体传措形态,使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更为快捷高效。D.思想让理论创新拥有内在价值并能使创新的理论得以传播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答案】1.B2.C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结合文章一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思是党的创新理论能够被老百姓理解、接受和传播,故A错误;C项,“在理创新中不如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创新重要”说法错误,原文是说百姓更关注后两者,故C错误;D项,“善于提炼标志性概念”的作用是“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而非“通达社情民意”,故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一致。本文第一段引用习近平的话,总说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二段论证理论创新的意义。第三段论述如可实现理论创新。第四段论述话语表达创新。第五段论述传播手段创新。第六段总结,总结重申主旨。C项,事例证明的是理论创新的意义而非理论创新,故C错误。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D项,“使创新理论得以传播而获得持久生命力”的不是“思想”而是传播方式,故D错误。故选:D。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最近有两则新闻颇受关注:一则是一个小伙子骑车逆行被拦崩溃,称自己“压力好大,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一则是有人发起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此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尽管新闻背后的原因各有不同,也很难准确概括,但或多或少都反映出年轻人的压力问题。几年前,某知名企业连续发生10多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在分析原因时,共同指向了这些一线员工面临的压力问题。这种压力不仅来自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还有“人几乎变成机器”的精神挫败感。过分注重效率和利润,往往造成了对人性的漠视。但不管怎样,这家企业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加班有加班费,远比那些强制推行996工作制的企业守法和良善得多。从法律意义上讲,996工作制直接把加班转换为对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要求,与法律规定的标准工时明显不符。有的企业甚至还赋予996工作制以某些文化、道德色彩,将其与工作积极、奋斗勤勉强行捆绑在一起。即便面对如此的不公平,在就业、房贷、养家等一系列压力叠加之下,许多人只能默默忍受。而一些企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利用了这一点。(摘选自丁建庭(正视年轻人压力“爆棚”的危险》)材料二: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行业似乎进入了寒冬。多家互联网公司迎来了裁员潮,一直掩埋在深处的各种问题也爆发出来。从来都循规蹈矩地走在精英中产行列里的程序员们发现相对优渥的工资开始涨速变缓甚至下跌,需要随时学习新东西,还有被淘汰的危险。但工作量却丝毫没有减少,甚至还增加了——互联网产品开发的高密度、高强度让技术应用方面的研发早已演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程序员们的工作被以时间计量,工作的机械性和重复性显著升高;在某些公司,甚至还要求算法工程师排夜班……程序员们用来自嘲的“码农”一词真实地反映出他们的尴尬处境。如今,程序员正逐渐褪去光环,靠消耗体力获取薪资。不论是工作的性质还是时长,他们都正在向车间工人靠拢。这一现实在带给他们伤害的同时,也许也能帮助他们对其他同样工作时间长、收入低、身心均受到损害的劳动者产生同理心。当程序员群体在996.ICU活动中发出“我们是脑力劳动者,不是代码民工”这句抗议时,既展现了某种传统老派的阶级焦虑,也提示了现代社会环境中劳动者联合的新契机。(摘编自阿莫(966.ICU反击战:互联网行业寒冬催生的“新未来”》)材料三:针对热议的“996”工作制度,马云于2019年4月14日再发文表示:“真正的‘996’不是简单的加班,不是单调的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人并不傻,可选择的机会也不少。我觉得真正的‘996’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马云此前在阿里内部交流活动中也谈到“996”时表示:“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过上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马云的这一看法在外界引起热议。此后马云在微博再次就“996”发声,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他“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摘编自阿迷《马云长文再谈996》)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996”工作制度过分注重效率和利润,往往漠视人性,某企业即使加班有加班费也并非完全守法和善良。B.“996”工作制度直接犯加班转换为对员工正常工作时间的要求,与法律规定的标准不符,是违法的。C.“996”工作制度可能会激发程序员对共他同样工作时间长、收入低、身心均受到损害的劳动者产生同理心。D.“996”工作制度不是简单的加班或体力活,和被剥削没有关系,而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提升上。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显示,“996”工作制度是导致年轻人压力“爆棚”的根本原因。B.材料二认为,靠消耗体力获取薪资的程序员们一致抵制“996”工作制度。C.材料三中,马云“向奋斗者致敬”的说法实质仍是支持“996”工作制度。D.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及“996.ICU”活动传达了某种传统老派的阶级焦虑。6.对“996”工作制度,以上三则材料提供了哪些不同的看法”。【答案】4.D5.C6.①有的企业认为“996”工作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带来更多利润。②部分员工认为“996”工作制度让他们身心受创,压力增加。③个别企业家认为“996”工作制度可以让人实现成功,是奋斗的体现。【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大多是文章主要说明或论证的对象。解答本题要把握概念的本质内容,找出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的区别,对照辨析。“词不离句”,其解题思路为:审好题干,明确题意;搜索信息区间,联系所在语句;结合上下语境,领悟概念含义;注意指代词语,明确对象、范围;比照分析,多角度推测。D项,是“材料三”中马云对所谓的“真正‘996’工作制度的解读,是一家之言,并非是“996”工作制度概念的内涵,故D错误。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从“材科一”可知年轻人压力“爆棚”的原因多样,故A错误;B项,从“材料二”可知,程序员本来并非靠消耗体力获取薪资的,且“一致抵制”也于文无据,故B错误;D项,“材料一”提及该活动是为了说明年轻人的压力问题,故D错误。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对‘996’工作制度,以上三则材料提供了哪些不同的看法”,然后到材料中圈出表明看法的语句,再进行梳理概括,同类的适当合并,罗列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