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富顺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省富顺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第I卷阅读题(68分)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诗歌的大众与小众诗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从新诗诞生起,就一直在争论中。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平民化还是贵族化。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老杜有三吏三别,也有《北征》.推出大众化的《死水》的闻一多,也出版过小众化的《红烛》;写过小众化的《雨巷》的戴望舒,也写过大众化的《元日祝福》.朦胧诗似乎是小众的,但是诸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类的名句却得到广泛流传。当然,一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李金发基本是小众化诗人,田间基本是大众化诗人。在一些诗人那里,主要审美倾向还会发生变化,殷夫、穆木天、艾青、何其芳等都是由小众化转向大众化的诗人。诗终究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还与诗的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发生战争、革命、灾难的年代,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和平、和谐、安定的年代,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艺术总是有媒介化倾向,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大众传播有两个向度:空间与时间。不仅“传之四海”的空间普及,“流芳千古”的时间普及也是大众化的表现。李贺、李商隐生前少知音,但他们的诗歌几千年持续流传,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诗歌的这种隔世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化现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唐诗宋词成了中国人文化身份之一。白居易和柳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胡适倡导新诗时,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领军的新乐府。“但伤民病痛”的白居易推进了杜甫开辟的现实主义,“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从《赋得古原草送别》到《长恨歌》,再到贬居江州的《琵琶行》,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艺术追求,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效应。白居易的诗广布民间,传入深宫,当时凡乡校、佛寺、通旅、行舟之中,到处题有白诗,有些歌妓因能诵《长恨歌》而“增价”。元稹为《白氏长庆集》写的序言里有这样的叙述:“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新乐府用口语,但徒有乐府之名,实际和音乐没有多少干系,而柳永的词却充分运用音乐作为传播手段。他熟悉坊曲,和歌伶乐伎合作,使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叶梦得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新诗拥有唐诗宋词时代没有的现代传播手段,像诗的网络生存,就是古人远远不具备的条件。但是,新诗实际上很小众。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年轻的新诗不成熟,甚至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诗人难写,读者难记,没有像唐诗宋词那样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新诗的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也不来自音乐,主要借助默读,与朗诵尤其与音乐的脱节成为传播的大难题,把声音还给诗歌乃当务之急;和白居易的“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不一样,当下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众远离诗歌。高尔基有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无论是小众还是大众,新诗都需不断继承创新,在多样化格局中努力争取传播的大众化效应。(节选自吕进《诗歌的大众与小众》)1、根据文意,下面的诗句不属于大众化的一项是(3分)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B.坚苦的人民,英勇的人民,苦难会带来自由解放。(《元日祝福》戴望舒)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白居易)D.粉红之记忆,如道旁朽兽,发出奇臭。(《夜之歌》李金发)参考答案:D(李金发的主要审美倾向是小众的,这句诗更是令人难以明确解读的,明显是小众化的)2、根据文意,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并存”于一人是不足为奇的,但一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B.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C.诗的大众化的表现不仅体现在“传之四海”的空间普及,也体现在“流芳千古”的时间普及。D.虽然艺术总是有媒介化倾向,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但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并无价值上的必然的优劣之分。参考答案:B(对应关系反了)3、根据文意,下列哪一项不是新诗整体小众化的原因()(3分)A.新诗不成熟,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且与音乐、朗读脱节,难以传诵。B.新诗没有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C.新诗拥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其网络生存环境使新诗缺少读者。D.新诗创作中,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众远离诗歌。参考答案:C(“现代化传播手段及网络生存”是新诗大众化的有利条件)(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4-6题。(14分)月是故乡明季羡林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一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注释:(1)〔旖旎(yǐnǐ)〕柔和美丽。(2)〔耄耋(mào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自然段总领全文,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其语言风格朴质无华,虽如大白话但却言简意赅。B、第五自然段“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两个月亮分别指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倒影。C、第六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D、第八自然段划线句子又说“苦”又说“甜”,表述很矛盾,是作者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后无奈而写的句子。参考答案:D表述并不矛盾,“苦”是因为思乡而不得,“甜”是因为有家乡以及关于家乡的温馨回忆以抚慰漂泊的心灵。5、本文第三至第五段写了哪些童年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如:数星星。温馨提示:答案中再写“数星星”不得分)。写这些童年趣事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①、这几段写了: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摸鸭蛋等童年趣事(3分,写出除“数星星”外的任意三个即可)②、作用:这些童年趣事使本文的思乡之情(1分)有了具体可感的依托(1分)(共2分)(解析:本文的主题是抒发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1分),而这些童年趣事是和故乡密切关联的往事,也是思乡之情的具体载体(1分)。)6、本文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进行描写抒情,请举出两例并分别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作者将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他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喜欢故乡的小月亮(2分),表达对故乡的深情(1分)。②,作者将朗润园的荷塘月色奇景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作者喜欢的仍然是故乡的平凡的小月亮(2分),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1分)。【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本题答题区间在六至八段。主要考察学生对对比手法的掌握程度,找到对比处不难,难在将两处对比用通顺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本答案中“表现思乡之情”算是重复给分,两处各1分,共2分——题干要求有“分别加以分析”,如果没有分别作分析,给零分。(一定要强化学生尊重题干的意识。)给分时请注意“大月亮”与“小月亮”、“荷塘月色奇景”和“平凡的小月亮”两组关键短语,如果写到则给满分,没有写出但是对比找对了只给一半的分值。(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题。(9分)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参考答案:B“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熟料常处于被动地位”错。8、历来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有很多,请试着分析一下本诗的主旨。(6分)参考答案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①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②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③明白了事物间普遍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