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2、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3、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4、《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日渐私有化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5、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6、《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脆弱性B.自足性C.顽强性D.封闭性7、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8.“(汉惠帝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同时,“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于是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这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逐渐提高B.重商政策推动经济繁荣C.政府放弃盐铁官营制度D.国家干预促进商业发展9、《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1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B.他到浮梁买茶时顺便到“瓦肆”听戏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11、“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B.垄断食盐经营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C.“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D.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2.宋太宗曾颁发圣旨:“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这反映了宋代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C.已有明显产权意识D.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13、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B.废除了海禁政策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14、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15、阅读下表《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此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宗法社会遭到破坏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6.据广东《旧西宁县志》记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洋纱输入内地纱细而匀,价廉美”,“有家机织布以度活者”,“成相率相购买洋纱为趋时”,以操持旧业。这说明A.家庭纺织业破产日益加剧B.西方加大了对华商品倾销C.西宁县自然经济最先瓦解D.传统织布业仍有生存空间17.张之洞兴实业、办学堂、练新军,以“中体西用”口号使西学进入清朝官方的意识形态体系。孙中山评价其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更有学者认为张之洞是清王朝的掘墓人。这反映了张之洞A.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背离B.转变为资产阶级的代表C.推动了中国社会制度的转型D.促进实业救国思潮兴起18、以下言论中,体现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思想的是A、“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B、“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C、“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19.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各大洋行中任职买办的广东人远超半数。之后,经营丝业的外国商行雇佣了更多浙江人代替广东人;几乎所有外商银行的中国买办都来自江苏。这种变化反映了时期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1850-1879721549A.江浙已取代广东的经济地位B.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动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平衡D.江浙的人才优势远超广东20.表2时期人口(亿人)口粮需求量(亿石)粮食总产量(亿石)口粮需求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1812年3.6717.923.476.51850年4.3621.226.280.91887年4.3621.225.682.81911年4.5021.925.685.5表2反映了1812—1911年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概况。由此可推知.A.清政府财政来源日渐枯竭B.列强侵略导致人地矛盾尖锐C.部分工商业发展面临困难D.社会稳定促使人口持续增长21.1912年,章太炎先生在北京上海各报刊公开登载了征婚广告,在当时轰动了全国,就这样找来了革命新女性汤国梨。章太炎先生的征婚方式反映岀当时A.征婚成为了主要求偶方式B.传统婚姻习俗遭到民众摒弃C.婚姻习俗岀现近代化趋向D.婚姻自由成为普遍社会风尚22.据1918年1月《民国日报》报道,“近因各商号专销国货者口益加多,以致该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爱国等牌,更觉风行一时,销路骤增”,竟然“每日出货.供不敷求”了。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A.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民众支持民族工业发展D.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有所提高23、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曲折历程。若要改变“心酸”“无言”的陈寿亭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应该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等问题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营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24、根据图2提供的信息判断,近代中国最具革命性的经济成分是A.①B.②C.③D.④25.“1939年6月,重庆只有机器工厂69家,1940年6月就增加到112家,年底更是达到185家当时资本总额已达794.8万元……至1942年底,工厂数已增为436家资本总额已增为17383万元。”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较为显著B.内迁工厂自身的扩展与示范作用突出C.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较强的生命力D.民族战争为官僚资本提供了敛财契机26.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了44.8%,1953年继续增长。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许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涨的情况,当年国家粮食收购计划有40亿斤未能完成,到1953年这一缺口更是高达87亿斤。这一现象的出现A.暴露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偏差B.加快了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C.揭示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性D.反映了国民经济形势的严峻27.下图为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入社》,这一作品A.旨在动员农民积极参加人民公社B.意在刻画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C.体现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风格D.反映了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28.以下是1955年国家节约投资计划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部门重工部(基建)商业部(基建)铁路部纺织工业部邮电部文化部节约资金(万元)9000500059000900032005600A.照搬苏联建设模式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交通事业发展迅速D.大力推进“一五”计划29.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公社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任意提高产量指标”,“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些规定A.保证国家工业化顺利启动B.迈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步伐C.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30.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A.揭开改革开放序幕B.探索引入市场机制C.带动内地同步发展D.开创引进外资先河3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这一变化A.体现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B.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C.实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32.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1950—199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年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B.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C.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推动1975年经济的恢复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92年经济的迅速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计52分。33、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25分)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