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期多家媒体关注到一个现象:在教育系统各种减负举动之后,很多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争先恐后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些急功近利的培训机构迅速在全国做大。家长们仍旧焦虑感十足,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全家总动员,不断卷入这种饥渴游戏当中,明知孩子不快乐,却又被绑缚在战车上动弹不得。。这实在是令人尴尬的一幕。前些年教育部门陆续出台了很多规定:不得搞题海战术,不得节假日补课,不得分快慢班,不得多布置作业……这些规定,在校园系统内还可以“封堵”一些行为,给学生们营造一些减负空间,但在校园外,这种“加压”游戏以市场化的方式风靡,显然更加难以应对。于是一些家长与学生不得喘息地跌入新的“圈套”当中。如果归结为家长们的选择,显然过于简单。校外变本加厉迅速聚合成一个“学生负担新疙瘩”,根源还在于教育的大逻辑依然没有理顺。所谓减负、均衡,只是做了局部的工作,并没有改变中国教育的整体框架格局。具体来说,教育均衡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尽管目前的中高考虽有改观,增加了一些素质选拔的内容,但唯分数论未从根本上改变,家长们还是得让孩子削尖了脑袋争高分,去博取更好一点的教育资源。中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整个社会的资源调度就会朝向哪里。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许多地方体育考试分数纳入中考总分,于是乎,以前备受冷落的体育课成了学校领导关心的对象,体育活动如火如荼,不仅严抓体育课上课质量,初三一年还要牺牲早读等时间让孩子们进行体育练习。可惜等孩子们一上高中,体育课又“门前冷落鞍马稀”了——无他,高考不考。按理说,这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加上学龄人口的减少,中国教育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从容一些,舒展一些,更多地考虑素质教育,考虑人的全面发展。但如果不能将招录制度的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将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工作咬定不放松,如果任由已然形成的教育不均衡局面继续释放马太效应,学生就很难从这个大时代里获得益处。在现实土壤与利益格局中,摆正各方的角色,还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却有大量工作需要持续不不断地推进。(选自《人民日报》《解开“校内减负校外加”的新考题》,有删改)1.下列关于“减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学生参加校外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新增了课业负担,是因为教育部门推行了各种减负”措施。B.学校“减负”后,学生的压力转向校外,这与家长选择无关,根源在于教育的大逻辑没有理顺。C.“减负”工作任重道远,它不仅需要从学校内部加以整改,更需要加强培训机构的整顿力度。D.教育“减负”“均衡”,虽然做了一些局部工作,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没有改变中国教育的整体框架格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些培训机构能够迅速在全国做大,原因之一是家长为博取优质资源,让学生竞相参加培训班。B.前些年教育部门出台了很多规定,封堵了校内给学生加压的行为,但校外“加压”却难以应对。C.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D.部分地方初中体育课备受重视,而高中体育课遭受冷落的原因,主要是中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减负”是一个浸长而复杂的过程,只有多角度、多层面全面深化改革,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受益。B.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龄人口的减少,给“减负”工作带来一次从容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难得机遇。C.目前教育部门在扭转教育资源不均衡局面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招录制度改革,是“减负”的有效途径。D.如果能从“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角度,去思考对策,全面改革,则有可能真正实现学生“减负”。【答案】1.D2.B3.C【解析】1.A项强加因果。B项不合文意,原文说“如果只归结为家长们的选择,显然过于简单”。C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整顿力度”。点睛:解答“小阅读”的基本思路:泛读全文→采集有效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综观历年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将选项的干扰点基本设置在如下十大“雷区”,只要充分了解这些“雷区”的特点,巧妙避开它们,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1、部分与整体;2、已然与未然;3、或然与必然;4、先期与后期;5、主要与次要;6、原因与结果;7、言此与言彼;8、言多与言少;9、客观与夸大(或缩小);10、有据与凭空。2.B项以偏概全。原文只是说“封堵了一些行为”,而并非全部。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3.C项不合文意。原文并未说“目前”已“扭转教育资源不均衡局面”,且“教育资源均衡化”工作与“招录制度改革”需同步进行。点睛: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的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其前后句含意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隐含在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理解句子要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这既是理解句子较普遍的方法,也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原则。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同命运的小鱼萧红我们的小鱼死了。它从盆中跳出来死的。我后悔,为什么要出去那么久!为什么只贪图自己的快乐而把小鱼干死了!那天鱼放到盆中去洗的时候,有两条又活了,在水中立起身来。那么只用那三条死的来烧菜。鱼鳞一片一片地掀掉,沉到水盆底去;肚子剥开,肠子流出来。我只管掀掉鱼鳞,我还没有洗过鱼,这是试着干,所以有点害怕。“你看你这个无用的,连鱼都怕。”说着,他把已经收拾干净的鱼放下,又剥第二个鱼肚子。这回鱼有点动,我连忙扯了他的肩膀一下:“鱼活啦,鱼活啦!”“什么活啦!神经质的人,你就看着好啦!”他逞强一般的在鱼肚子上划了一刀,鱼立刻跳动起来,从手上跳下盆去。“怎么办哪?”这回他向我说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从水中摸出来看看,好象鱼会咬了他的手,马上又丢下水去。鱼的肠子流在外面一半,鱼是死了。“反正也是死了,那就吃了它。”鱼再被拿到手上,一些也不动弹。他又安然地把它收拾干净。直到第三条鱼收拾完,我都是守候在旁边,怕看,又想看。火炉的铁板热起来,我的脸感觉烤痛时,锅中的油翻着花。鱼就在大炉台的菜板上,盆中的鱼仍在游着,那么菜板上的鱼活了,没有肚子的鱼活了,尾巴仍打得菜板很响。这时我不知该怎样做,我怕看那悲惨的东西。躲到门口,我想:不吃这鱼吧。然而它已经没有肚子了,可怎样再活?我的眼泪都跑上眼睛来,再不能看了。我转过身去,面向着窗子。窗外的小狗正在追逐那红毛鸡,房东的使女小菊挨过打以后到墙根处去哭……这是凶残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毁灭了它吧!毁灭了这些失去了人性的东西!晚饭的鱼是吃的,可是很腥,我们吃得很少,全部丢到垃圾箱去。剩下来两条活的就在盆里游泳。夜间睡醒时,听见厨房里有乒乓的水声。点起洋烛去看一下。可是我不敢去,叫郎华去看。“盆里的鱼死了一条,另一条鱼在游水响……”到早晨,用报纸把它包起来,丢到垃圾箱去。只剩一条在水中上下游着,又为它换了一盆水,早饭时又丢了一些饭粒给它。小鱼两天都是快活的,到第三天忧郁起来,看了几次,它都是沉到盆底。“小鱼都不吃食啦,大概要死吧?”我告诉郎华。他敲一下盆沿,小鱼走动两步;再敲一下,再走动两步……不敲,它就不走,它就沉下去。又过一天,小鱼的尾巴也不摇了,就是敲盆沿,它也不动一动尾巴。“把它送到江里一定能好,不会死。它一定是感到不自由才忧愁起来!”“怎么送呢?大江还没有开冻,就是能找到一个冰洞把它塞下去,我看也要冻死,再不然也要饿死。”我说。郎华笑了。又敲了一下水盆。小鱼只悲哀了两天,又畅快起来,尾巴打着水响。我每天在火边烧饭,一边看着它,好象生过病又好起来的自己的孩子似的,更珍贵一点,更爱惜一点。天真太冷,打算过了冷天就把它放到江里去。我们每夜到朋友那里去玩,小鱼就自己在厨房里过个整夜。我们半夜回来也要看看,它总是安安然然地游着。家里没有猫,知道它没有危险。又一天就在朋友那里过的夜,第二天晚上才回来。时间太长了,我们的小鱼死了!第一步踏进门的是郎华,差一点没踏碎那小鱼。点起洋烛去看,还有一点呼吸,腮还轻轻地抽着。我去摸它身上的鳞,都干了。小鱼是什么时候跳出水的?是半夜?是黄昏?耗子惊了你,还是你听到了猫叫?蜡油滴了满地,我举着蜡烛的手,不知歪斜到什么程度。屏着呼吸,我把鱼从地板上拾起来,再慢慢把它放到水里,好象亲手让我完成一件丧仪。沉重的悲哀压住了我的头,我的手也颤抖了。郎华出去了,把空漠的屋子留给我。他回来时正在开门,我就赶上去说:“小鱼没死,小鱼又活啦!”我一面拍着手,眼泪就要流出来。我到桌子了去取蜡烛。他敲着盆沿,没有动,鱼又不动了。“怎么又不会动了?”手到水里去把鱼立起来,可是它又横过去。“站起来吧。你看蜡油啊!……”他拉我离开盆边。小鱼这回是真死了!可是过一会又活了。这回我们相信小鱼绝对不会死,离水的时间太长,复一复原就会好的。半夜郎华起来看,说它一点也不动了,但是不怕,那一定是又在休息。我招呼郎华不要动它,小鱼在养病,不要搅扰它。亮天看它还在休息,吃过早饭看它还在休息。又把饭粒丢到盆中。我的脚踏起地板来也放轻些,只怕把它惊醒,我说小鱼是在睡觉。这睡觉就再没有醒。我用报纸包它起来,鱼鳞沁着血,一只眼睛一定是在地板上挣跳时弄破的。就这样吧,我送它到垃圾箱去。(有删节)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半部分详细描写了郎华划破鱼肚,煎炸小鱼的行为,表现了人对动物的残忍,抒发了我对郎华内心的厌恶之情。B.萧红选择盆中的五条小鱼作为叙述对象,不厌其详地叙述了它们死亡的过程,流露了对小鱼生命逝去的难以言说的伤感。C.文中写我看到小鱼死后被残暴解剖时看到小狗追逐红毛鸡,小菊挨过打哭泣的场景,展现了我对弱者的关注和思考。D.这篇散文交织着女性,抗争者、悲悯者等视角,传达出对生命的珍重和对自由的渴望。5.结合全文,理解标题“同命运的小鱼”的含意。6.萧红的作品善于通过细致人微的措写传情达意,请从文本画线处,任选两处对小鱼的描写加以赏析。【答案】4.A5.(1)“同命运”是指:五条小鱼有相同的命运,最终都死去,被丢在垃圾箱。(2)从鱼的艰难的生存状态与无力的抗争结局,流露出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怀、悲悯、无奈和怅惘。6.①“没有肚子的鱼活了,尾巴仍打得菜板很响”,句中“打得很响”这一细节描写从声音的角度,展现了小鱼在菜板上痛苦挣扎的情态,传达出对小鱼生命即将逝去的怜悯。②“郎华敲一下盆沿,小鱼走动两步;再敲一下,再走动两步……不敲,它就不走,它就沉下去。”通过鱼在“敲”“再敲”“不敲”之下的不同反应,细致地刻画出了小鱼忧郁、无精打采的状态,表达了我的无助与悲悯。③“小鱼只悲哀了两天,又畅快起来,尾巴打着水响。”其中“畅快”“打着水响”细致描绘了小鱼恢复了一定活力而在水中快乐游玩的情形,表达了我的愉悦与欣慰之情。④“点起洋烛去看,还有一点呼吸,鳃还轻轻地抽着。”句中“有一点呼吸”“轻轻地抽着”写出了在生命垂危时的挣扎,表达了“我”时小鱼的关心和对小鱼生命将逝去的沉重的悲哀之情。【解析】4.A项“对郎华内心的厌恶之情”错。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