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鞅变法,下令“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这两条措施①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②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③培植了一批新兴土地所有者④为自耕农私有土地的发展开阔了前景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除井田,民得买卖”说明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从而承认理论土地私有合法性;“依军功行田宅”从而培植了一批新兴土地所有者;①②③正确;自耕农私有土地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不是商鞅变法时期实行,排除④,选择D正确。2.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新华网讲习所也推出《洗金品春节走亲戚:满满的都是牵挂》。无论是国家领导还是平民百姓,春节是中国人千山万水的追逐,牵挂是中国人心里永恒的情愫。这一切是对哪种制度的历史传承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世袭制【答案】A【解析】“洗金品春节走亲戚”“春节是中国人千山万水的追逐,牵挂是中国人心里永恒的情愫”春节是传统节日,走亲戚主要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相互来往,指的是宗法制,故选A;BCD材料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且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本国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经过各种议论后,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在英国已经广泛普及了。从材料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制度极为优越B.鸦片战争时东学西渐进入高潮C.这种制度在明清时期继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D.该制度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特点极大的提高了行政效率,皇帝高度集权,他的命令可以很快贯彻执行下去;该制度表现在选官任官上面,中国的科举制是通过统一考试的形式,公平且高效;这些都是议会制民主国家很难达到的,因此英国才会对中国的官吏制度持赞许态度,并借鉴了中国科举制,故D项正确。明清之际皇权膨胀并达到顶峰,苛政频发,选官任官上,八股取士僵化,很少能选取真正的治国人才,对于中国来说是落后的封建制度,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东学西渐在鸦片战争时期进入高潮,而是西学东渐逐渐兴起,B项错误。明清时期膨胀的皇权和八股取士阻碍了中国的进步,C项错误。4.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1723年,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现象。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B.雍正“养廉”制度不够完善C.“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D.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养廉银”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最终结果收效一般,究其根本是因为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很难根治是因为皇权至上导致的社会不公,腐败现象不仅仅是制度建设能解决的,所以A、B、C选项正确。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腐败现象是可以根除的。5.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B.军功授爵制在诸侯国普遍实行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舍人出身的蔺相如”“拜为上大夫”“拜为上卿”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相关内容——官爵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对秦国的偏见”属于无关项;C项“唯一依据”,具有片面性;D项“大幅提高”,材料内容无从涉及。A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6.中国古代史上,地方分裂势力叛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反映出①其根源在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②因统治政策不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③该现象破坏生产,造成社会动荡④中央集权制度弊端丛生,阻碍社会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分裂势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和中央政府的政策导致的,①②正确。分裂势力造成社会动荡,破坏生产,③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④错误BCD选项排除。7.《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C.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采地以及子孙世世代代守着这些采地来维系宗法体系,即材料反映了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在材料中均没有明确的体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封地并非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8.秦汉制订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设官定责,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要求各级官吏严格依法执政,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保证行政机器的正常运转。这反映了秦汉时期,政府A.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B.实行建章立制,依法行政C.倡导“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D.强调官员清廉,相互制约【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秦汉制订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设官定责,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要求各级官吏严格依法执政……保证行政机器的正常运转”可以看出秦汉时期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来保证严格依法执政,故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A错误。材料是制定行政法规,不是治理国民,所以不能体现“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官员清廉,相互制约,D错误。9.秦末,反秦武装领袖楚怀王与诸将达成“怀王之约”,承认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项羽杀楚怀王后,按照军功进行分封,如将齐国分为胶东、齐和济北三国,引起六国宗室的不满并反叛项羽。材料表明A.军功在分封中起到了决定作用B.分封制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C.项羽背信弃义导致其最后失败D.贵族政治已被官僚政治取代【答案】B【解析】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由材料“承认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和“将齐国分为胶东、齐和济北三国,引起六国宗室的不满并反叛项羽”说明分封制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故选B;分封中起到了决定作用是血缘,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项羽的失败,排除C;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贵族政治已被官僚政治取代,排除D。10.788年,宰相李泌上言唐德宗:“江淮漕运,以甬桥为咽喉,地属徐州”,徐州若失,“是失江淮也,国用何从而至!”据此可知,此时A.徐州是唐政府主要赋税来源地B.徐州成为各派势力争夺的焦点C.中央集权体制受到了严重威胁D.江淮漕运决定着唐朝兴衰成败【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江淮漕运,以甬桥为咽喉,地属徐州’,徐州若失,‘是失江淮也,国用何从而至!’”可知徐州作为江淮漕运的重要枢纽,关乎国家存亡,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徐州受到地方藩镇割据势力的威胁,这说明当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中央集权体制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徐州是江浙赋税北运的咽喉要地,它自身不是唐政府主要的赋税来源地;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徐州处于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之下,并非成为各派争夺的焦点;D选项错误,“决定”一词过于绝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1.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对地方加强控制,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选项正确;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也是为了现固统治不属于根本目的,故A错误;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也不属于根本目的,故B错误;国家机器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C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核心信息,即“对皇帝一人负责”,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再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概念的解读,即可正确判断。同时,学生需要认识到缓和社会矛盾和保障国家机器运转都不是根本目的。12.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观察下图,与之相对应的标语最可能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万岁”B.“中华民族解放万岁”C.“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D.“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上图反映了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这说明两党在合作。A属于土地革命时期,当时国民党正在围剿共产党。C属于新中国成立后。D属于一国两制,与国民党无关。B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国共两党正处于合作时期。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名师点睛】图片题的解答,一定要抓住图中的关键信息。上图反映了两党的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如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合作。在此,要透过材料予以判断。如材料中出现了关键词:三民主义,孙中山,三大政策,我们则要思考是否体现了国共的合作。因为三民主义是两党合作的一个重要纽带。13.1945年4月—6月,中国代表团参加旧金山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参加了代表团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战中的领导地位得到国际公认;③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对外亊务中的体现;④为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提供了历史依据。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由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参加了代表团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结合所学可知,①③④说法符合史实,所以A项正确;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国际会议,不能证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战中的领导地位得到“国际公认”,②和与②相关的选项BCD项是错误的。14.如图为彦涵1944年创作于延安的年画,在抗日根据地曾流行一时。该年画创作意在A.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B.极力宣扬全面抗战路线C.鼓动军民支持战略反攻D.说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作者宣扬军民合作,争取抗战胜利,故选B项。国共合作和抗日根据地的壮大在年画中体现不出,A、D项错误;抗战的战略反攻始于1944年,但与材料的主题无关,C项错误。15.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