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仁学”。“仁学”的主体内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关于“仁学”的基础,《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孔子视孝悌之亲情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孝悌通过“能取近譬”,将爱父母、爱兄弟、爱妻子扩展为爱君主、爱国家及爱一切人。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亲情、爱情、友情,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然而,不同于西方思想家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平等地“爱一切人”,孔子的“推己及人”,其对象是有限制的。仁爱等道德品质是区分小人和君子的标准,是“君子”(有德有位者)的专有物,小人(无德无位者)则往往与仁爱背道而驰。正是在此基础上,孔子对于道德情感的适用对象给出了较为明晰的界定,仁爱不仅包括爱“好人”,即爱“君子”,而且也包括恶“恶人”,即恶“小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创立了“义”学。孟子“义”学的主体是“不学而能”之“良能”、“不虑而知”之“良知”的性善思想和“先立乎其大”、“养吾浩然之气”之“求放心”的道德修养思想。如果说孔子仁爱思想的根据——亲情,是一种事实根据的话,即通过客观描述父子之间的亲情来推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感情,那么,孟子所言“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的仁义思想的根据——性善,便是一种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导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亲情是父子这对道德主体之间的情感互动,而性善则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呈现。与孔子相比,孟子将政治伦理的希望全部压在单个道德主体的身上,政治伦理思想的实现,是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之性善的结果。孟子既然设定人性本善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条件,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方方面面都自然要以性善为基点。然而,“性善”虽然能够满足政治伦理思想基础的普遍性条件,但孟子本人也意识到性善的原初性不充分,如其所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认为一定的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性善就不再是绝对基础了。与孟子一样,荀子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礼”学。“礼”学的主体是性恶思想,“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思想,以及“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思想。荀子认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是人性之恶,礼义道德是基于人性之恶而人为(“伪”)产生的,是用于制约和改造人性之恶的产物。一方面,道德之善就是“伪”的结果;另一方面,“性恶”是“伪”的前提。以此为基础,道德主体自身才要“积善而全尽”地进行自我修养,社会才要以“礼”来规范和教化百姓。综上所述,孔子以道德情感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孟子、荀子以人性善恶为基础,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大都不出这两类。(摘自王乐的《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学”是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B.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通过“能取近譬”,成为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C.孟子以性善作为其仁义思想的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导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D.荀子创立的政治伦理思想是“礼”学,其主体是性恶思想、“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思想,以及“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思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区分了西方思想家和孔子仁爱的不同对象,前者以基督教为背景,对象是无限制的。B.文章分析了孟子性善论的弊端,性善不是政治伦理思想的绝对基础,故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C.文章分析了荀子“性恶”与礼义道德之间的关系,“性恶”是前提和基础,礼义道德是制约改造“性恶”的结果。D.文章不仅分析了孟子、荀子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承继关系,还注意比较它们的不同,分析全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如果每一个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的性善,就能实现他主张的政治伦理“义学”。B.荀子认为,礼义道德是基于人性之恶而人为产生的,所以,道德主体自身要“积善而全尽”地进行自我修养,社会要以“礼”来规范和教化百姓。C.孟子和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有着共同的来源,但其所基于的条件则完全相反,因此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也不一样。D.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以道德情感为基础,孟子以性善为基础,荀子则以性恶为基础,他们一起构建了儒家共同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答案】1.B2.B3.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偷换概念,“亲情通过‘能取近譬’,……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错误,原文说的是“由亲情、爱情、友情,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故选B。【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分析论证方法,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进行认真分析,确定答案。B项,“弊端”表述不当,原文只是说“孟子本人也意识到性善的原初性不充分”,并没有分析“孟子性善论的弊端”。“故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错误,原文为“孟子认为一定的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性善就不再是绝对基础了”,选项删除了“一定的”,扩大了范围,且因果倒置。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曲解文意等。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再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D项,曲解文意,“他们一起构建了儒家共同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错误,原文是他们“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故选D。【点睛】第2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你……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这就好。”我说。“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他们到处找你哩。”“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他们贴了布告……”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我嘿嘿笑起来。“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赔我?”“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大伯,你听我说……”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答应。”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C.“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D.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5.“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4.D5.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6.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小说的阅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