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亚货币合作及中国的应对策略姓名:徐流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唐文琳20060501东亚货币合作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作者:徐流美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参考文献(40条)1.王錾.田海霞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亚元区构想[期刊论文]-特区经济2004(12)2.吕长江.韩慧博.赵岩中韩金融合作的战略研究[期刊论文]-东北亚论坛2005(2)3.高晓雁亚元:区域性货币合作制度新选择[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4(11)4.廖晴飞论建立东亚货币区及其主导货币的选择2004(06)5.刘力臻.李爽论东亚货币基金的创建[期刊论文]-东北亚论坛2004(3)6.李富有欧洲模式借鉴: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协调2004(03)7.张志文.白钦先东亚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与货币金融合作[期刊论文]-上海金融2004(4)8.唐文琳.马进东亚金融合作及中国的应对之策[期刊论文]-广西金融研究2004(11)9.冯邦彦.武艳杰亚洲金融合作与亚元的前景[期刊论文]-当代亚太2003(1)10.李婧中国对亚洲货币和金融合作的需求与供给[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11.罗伯特·蒙代尔三元货币及其对金融的影响[期刊论文]-国际金融研究2002(5)12.周宇亚洲金融危机与金融开放问题[期刊论文]-世界经济研究2002(2)13.薛敬孝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危机200114.王庭东亚洲货币合作的路径展望[期刊论文]-亚太经济2002(3)15.王庭东欧元路径及其对亚洲货币合作的启示2002(04)16.王士录10+3合作的困境与出路[期刊论文]-东南亚2002(1)17.乐后圣一体化,亚洲货币的未来200118.白当伟东亚货币联盟的收益与成本分析[期刊论文]-亚太经济2002(3)19.伊藤隆敏.小川英治东亚区域性货币体系20.朱孟楠东亚货币合作的意义、难点与对策2003(01)21.余永定.何帆.李婧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期刊论文]-国际金融研究2002(2)22.李卫玲亚行年度经济展望报告称:亚洲经济依然强健200323.曹宏苓论东亚货币合作[期刊论文]-国际观察2002(4)24.姜波克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述欧元、亚元问题2002(01)25.徐滇庆逐鹿中元走向金融全球化200226.张家寿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背景、进程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广西社会科学2003(11)27.黄梅波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与实证分析200228.菊地悠二日元国际化一进程与展望200229.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集200330.李富有亚洲金融合作的研究现状、发展历程与路径选择[期刊论文]-华南金融研究2003(3)31.陈雨露东亚货币合作中的货币竞争问题[期刊论文]-国际金融研究2003(11)32.ChalongphobSussangkam,EastAsianMonetaryCooperationThailandDevelopmentResearchInstitute33.PeterWilsonProspectsForAsianMonetaryCooperationAfterTheAsianFinancialCrisis:PipedreamOrPossibleReality?200234.DGros.NThygesenEuropeanMonetaryIntegration199835.WorldBankEastAsiaIntegrates36.JunichiGotoEconomicPreconditionsforMonetaryCooperationinEastAsia200237.GrahamBirdRamkishenRajan:IsThereACaseForAnAsianMonetaryFund38.BarryEichengreenInternationalMonetaryArrangements:IsThereAMonetaryUnionInAsia'sFuture39.AlfredStrinherrMonetaryUnion:ModelForAsia?200340.Baeks.CYSongIsCurrencyUnionAFeasibleOptioninEastAsia2002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李元元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汇率协调机制研究2006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间政策协调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必然趋势,而货币领域的合作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教授曾经预言在未来10年内将出现三大货币区: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即“金融稳定性三岛”将成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构架。现在,对应着经济区的发展,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己经形成了自己的区域货币体系,唯独亚洲地区仍然是一盘散沙。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更加让东亚国家清醒地认识到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重要性。区域货币合作是一个动态的进程,本身具有长期性、渐进性的特征,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也要遵循从初级层次到高级层次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亚洲国家、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矛盾,以及自身各自的金融状况,目前还不具备进行高层次货币合作的条件。因此本文选择研究近中期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汇率制度问题。本文研究了东亚汇率协调模式及其可行性,分别对“外部驻锚”型的汇率协调——东亚美元本位、“内部驻锚”型的汇率协调——类似欧洲汇率机制(ERM)的东亚汇率目标区制及“混合驻锚”型的汇率协调——钉住由区域内和区域外货币共同构成的货币篮制三种协调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东亚各国的现实选择是:(1)加强东亚区域内各宏观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政策协调;(2)实施共同钉住“混合驻锚”的货币篮的汇率合作制度。全文共分为四部分:首先分析东亚货币合作的背景,以及东亚货币合作过程中各阶段的内容,第二部分论述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接下来的第三部分论述了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基本构思,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进行了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成本和收益与收益分析。2.期刊论文论管理浮动汇率制下的东亚货币合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4)东亚货币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之后,日元和人民币(尤其是人民币)在稳定东亚汇率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建立分别以日元和人民币为核心的次货币区(即双轨机制),有利于使东亚货币合作实现真正的东亚汇率协调.从长远看,双轨机制引入了日元与人民币之间以及这两种货币与美元之间的双重竞争与协调机制,有可能对美元的霸主地位构成逐渐强化的挑战.3.期刊论文孙勇.SUNYong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与中国的理性选择-经济研究导刊2007,(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汇率协调的重要性已在东亚各国政府及经济学界形成共识.对于如何建立东亚汇率协调机制,许多国家政府和经济学家都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如东亚日元区方案、东亚美元本位方案、一篮子目标区爬升钉住方案、亚洲汇率机制方案以及编制亚洲货币单位方案等.但是,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协调方案认为,目前在亚洲还不存在一种可行的稳定的汇率协调机制,因此,谋求人民币在亚洲地区作为关键货币的地位才是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最大利益所在.4.学位论文冉生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研究——兼论东亚货币合作2006综览中外文献,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历史回顾基础上的比较分析,或者针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某一方面的研究,尚未见到针对现行体系并结合数理论证和实证分析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本论文以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史的概括总结为起点,以逐渐递进的层次结构依次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货币关系与汇率制度环境、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与运行机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内在缺陷以及未来演进趋势等问题进行深入论证和研究;鉴于日益强化的区域性货币合作将是一种长期趋势,并考虑到东亚货币合作必将对现行体系的演进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最后一章专门前瞻性地研究了东亚货币合作的高级阶段——东亚汇率协调的相关问题。具体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历史回顾。本论文首先对古典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在汇率制度特征、本位货币、运行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做了总结概括性的回顾。为随后的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比较论证搭建了一个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研究平台。2.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关系。国际货币关系是决定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的重要因素,本论文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国际货币的基本职能,并分析了美元地位及其对现行体系的影响;基于网络分析(networkanalysis)的基本思路,根据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本论文还选取了一个由来自全球7大洲的28个国家(或地区)组成的样本,对现行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关系做了统计分析,并描绘了一幅现行体系下的货币关系图。结论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着清晰的核心与外围层级之分;同时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世界经济更加融合和均衡。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汇率安排。本部分首先根据IMF的分类,对现行体系下实际汇率安排(defactoexchangeratearrangement)与货币政策框架(monetarypolicyframework)的组合关系进行了概括,随后以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汇率安排在国家间以及地域间的分布状况,以及IMF投票权与实际汇率安排的关系;最后,对汇率安排的变化做了历史比较。结论认为:从实际汇率安排的角度看,与以往的货币体系相比,现行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独特性——实际汇率安排多样化且具有不对称性,独立浮动和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可能更具有普适性,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或许仅是一种现行体系演进过程中的过渡性制度。4.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在现行体系下,国际收支的自主性调节仍主要依赖于汇率变化、国际储备增减以及相对价格运动等所产生的调节效应。但经济全球化(包括实体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改变了自主性调节机制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价值评估效应”(evaluationeffects)发挥着重要的自主性调节作用。而且,全球化本身有利于减轻外部经济失衡调节的负担,使现行体系有可能承载更大规模的外部失衡并使随后的调节更为有效。关于现行体系下空前的全球经济不平衡是本部分的另一个分析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调节不能仅凭自主性调节机制——更加紧密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必不可少。5.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第六章和第七章)。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首先,本文将现行体系内的国家划分为三个集团:“核心国”、“浮动外围国”和“钉住外围国”,并构建了一个“核心—外围”博弈模型(core-peripherygamemodel),借以研究在总需求冲击下三个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可能的结果。结论认为: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稳定与否,不仅取决于外生经济冲击的量级,更取决于冲击的不对称性;当核心国与浮动外围国采取合作的态度时,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更容易实现;实行钉住汇率制的关键在于政府当局的能力和信心;加强国际货币合作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运行。其次,本论文还借助协整分析的方法论证了“资本流动与核心国经常账户融资机制”的存在性(其关键在于判断“抵押(collateral)”的存在性)。结果显示,在美国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之间这种机制是有效的,但美国与中国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最后分析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6.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与演进趋势分析。美元作为一个国家的信用货币,却在许多环节发挥着国际本位货币的职能,这导致现行体系存在许多内在缺陷:美元并不是良好的价值标准、美国行为难以受到有效约束、“美元总是提供得过多”等等。这些缺陷常常带来汇率大幅波动、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并使许多外围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面临困境。当前的全球经济面临着巨额的外部失衡,能否顺利得到调节,决定着现行体系的中短期稳定;在长期内,稳定汇率仍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要求,在实际汇率安排多样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