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航天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航天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B.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D.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答案】B【解析】【详解】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燃烧时释放大量的能量,可说明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故A正确;B.吸热反应也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如工业上由石灰石制备生石灰的反应、由煤制水煤气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错误;C.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将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等转化为葡萄糖,故C正确;D.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电能等,如物质燃烧,原电池反应等,故D正确.故选B。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关于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C.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D.只有在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平衡的本质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详解】A.若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后仍保持相等,则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反应进行程度大小,与反应速率没有关系,故B错误;C.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正、逆反应速率一定不等,故反应速率一定发生变化,故C正确;D.如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也不移动,故D错误;故选C。【点睛】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本质原因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进行的程度与反应速率的大小没有关系。3.实验测得: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①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②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③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④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A.仅有②B.仅有②③④C.仅有②④D.全部符合要求【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规则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详解】①甲烷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所以ΔH小于零,故①错误;②根据题干信息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写作: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所以②正确;③热反应方程式中的反应热和物质的状态有关,此处的水应该是液态,所以③错误;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2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所以④正确。故选C。【点睛】(1)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表示反应已完成时的热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7g氨气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B.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C.0.5mol·L-1AlCl3溶液中Cl-的数目为1.5NAD.标准状况下,11.2L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答案】A【解析】【详解】A.17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氨气分子中含有10mol质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故A正确;B.2.4g金属镁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Mg变成镁离子时失去0.2mol电子,失去电子数为0.2NA,故B错误;C.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故无法算出溶液中的离子的数目,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无法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D错误。故选A。【点睛】在计算气体体积时,一定注意是否为标准状况,是否为气体。5.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确定不仅与焓变(ΔH)有关,也与温度(T)、熵变(ΔS)有关,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方向应由ΔH-TΔS确定,若ΔH-TΔS0,则自发进行,否则不能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B.温度、压强一定时,熵增加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C.反应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D.固体的溶解过程只与焓变有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所以焓变和熵变是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复合判据,选项A正确,选项B、C不正确;固体的溶解过程,体系的混乱度增大,它是熵增加的过程,所以选项D不正确。考点: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6.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迅速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L-1盐酸的烧杯中,此时,X和盐酸立刻进行反应,其中初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10℃10mL3mol·L-1的X溶液B.20℃10mL2mol·L-1的X溶液C.20℃10mL4mol·L-1的X溶液D.10℃10mL2mol·L-1的X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解答。【详解】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反应越快;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C选项中,温度最高、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所以反应最快的应该是C。故选C。【点睛】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和反应物的多少没关系。7.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①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A、B、C的压强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A.①⑥B.②④C.③⑧D.②⑧【答案】D【解析】【详解】①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即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故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只有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故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浓度不在改变说明达到平衡,故可以选;④A、B、C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A、B、C的浓度不再变化,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⑤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同,所以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故不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选D。【点睛】判断是否达到平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2)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是否改变。8.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H++HS−和HS−H++S2−。若向H2S溶液中A.滴加新制氯水,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减小B.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C.通入过量SO2气体,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增大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分析解答。【详解】A.滴加新制氯水,发生反应Cl2+H2S=2HCl+S↓平衡向左移动,酸性增强,溶液pH值减小,故A项正确;B.加水促进电离,但氢离子浓度减小,故B项错误;C.通入二氧化硫的反应:2H2S+SO2=3S+2H2O,当SO2过量时溶液显酸性,而且亚硫酸的酸性比H2S强,故pH值减小,故C错误;D.加入CuSO4固体,发生反应:CuSO4+H2S=H2SO4+CuS↓,溶液中c(H+)增大,故D错误。故选A。9.已知盐酸是强酸,在下列叙述中说法正确,且能说明醋酸是弱酸的是A.将pH=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水的量少B.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同浓度硫酸反应制取C.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率相等D.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pH变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定义和弱电解质的判断分析;【详解】A.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将pH=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水的量大,故A错误;B.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同浓度硫酸反应制取,都是利用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无法比较其酸性强弱,故B错误;C.因两酸pH相同,则c(H+)开始相同,不能说明醋酸酸性弱,故C错误;D.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pH变大,说明醋酸的电离平衡被破坏,因此能说明醋酸是弱酸,故D正确。故选D。【点睛】强酸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问题,只有弱酸才有电离平衡的问题。10.已知:2CO(g)+O2(g)2CO2(g)ΔH=−566kJ·mol−1;Na2O2(s)+CO2(g)Na2CO3(s)+O2(g)ΔH=−226kJ·mol−1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和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kJB.2Na2O2(s)+2CO2(s)===2Na2CO3(s)+O2(g)ΔH>−452kJ·mol−1C.上图可表示由1mol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D.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无法求算Na2O2(s)+CO(g)===Na2CO3(s)的反应热【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从图像中坐标轴的含义分析图像表达的意思。【详解】A.燃烧热的单位为kJ/mol,所以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故A错误;B.CO2由固态到气态需吸收能量,所以反应2Na2O2(s)+2CO2(s)====2Na2CO3(s)+O2(g)ΔH>-452kJ/mol,故B正确;C.由题中信息可知,图中表示的是由2molCO生成2mol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故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将题干中的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除以2再加上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即可求出Na2O2(s)+CO(g)===Na2CO3(s)的反应热,故D错误。故选B。【点睛】反应热与反应过程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有关。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有关限定条件下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K+、Na+、ClO−、I−B.c(H+)=mol·L−1的溶液中:K+、Fe3+、Cl−、C.pH=13的溶液中:、Cl−、、D.常温下,c(H+)/c(OH-)=1×10−12的溶液:K+、、、Na+【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离子共存的条件分析;【详解】A.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呈酸性或是碱性,呈酸性时因为有大量H+,所以ClO−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B.c(H+)=mol·L−1,说明c(H+)=c(OH-),溶液呈中性,Fe3+、CO32-会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pH=13的溶液中呈强碱性,HCO3-不能大量存在,故C错误;D.常温下,c(H+)/c(OH-)=1×10−1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K+、AlO2-、CO32-、Na+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可以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问题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