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级度量工作汇报组织方针1过程能力基线的建立过程性能模型的建立模型应用CONTENTS目录改进意见和总结3456组织过程性能过程2Page*3/50组织方针-度量和组织过程性能1.项目经理需按计划收集项目度量数据,并将度量数据更新到项目度量数据库中,通过对度量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掌握项目进展状态。2.EPG建立并维护性能目标、基线和模型,以此了解组织用于支持质量与过程性能目标之标准过程的性能,并提供过程性能数据、基线及模型,以便以量化方式管理组织的项目。Page*4/50组织方针-量化项目管理1.通过建立组织过程性能数据,对项目进行定量质量分析,以便使项目实现所确定的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项目经理和质量工程师负责度量数据采集,审核数据有效性,运用所收集的数据,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对项目的预期性能进行过程控制,并预测质量趋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达到预期性能目标。•所有度量数据和分析结果及时向相关人员通报,高级经理根据呈报的分析结果,定期或事件驱动方式提出改进意见。遵循制定的度量与分析规程。组织方针1过程能力基线的建立过程性能模型的建立其它CONTENTS目录改进意见和总结3456组织过程性能过程2Page*6/50组织过程性能的步骤建立过程改进目标识别子过程收集数据建立过程性能基线建立过程性能模型Page*7/50战略目标Page*8/50商业目标研讨会Page*9/50提高产品质量截止2015年底,将交付产品上线三个月缺陷检出密度上限值由2014年的0.66降低到0.53控制项目进度截止2015年底,将项目进度偏差率由2014年的20%,降低到15%组织级最终商业目标确定Page*10/50组织级目标达成概率测算Page*11/50识别子过程确定商业目标确定关键过程分析关键过程目标分析关键过程问题分组关键过程问题定义度量目标准备好度量环境过程组组长商业目标关键子过程关键过程目标关键子过程问题过程问题重组过程组组长度量分析工程师度量分析工程师ISPMM-T配置管理工具ISPMM-T确定过程目标和度量目标的子过程确定过程目标和度量目标的子过程过程管理需求项目管理需求软件过程性能特征度量目标Page*12/50建立商业目标到度量的映射商业目标Goal1提高产品质量Goal2控制项目进度Goal1.1降低上线三个月缺陷检出密度Goal2.1降低项目进度偏差率Goal2.2降低需求变更率商业目标分解业务目标需求阶段缺陷检出密度设计阶段缺陷检出密度实现阶段缺陷检出密度测试阶段缺陷检出密度上线三个月缺陷检出密度设计阶段进度偏差率测试阶段进度偏差率需求阶段进度偏差率实现阶段进度偏差率业务目标细化及度量项分解需求评审人员技能需求评审时间项目总进度偏差率设计评审人员技能设计评审时间代码走查人员技能代码走查时间测试人员技能测试时间需求清晰度需求人员技能设计复杂度设计人员技能实现阶段需求变更率代码走查千行代码缺陷率实现阶段人员技能实现阶段人员技能代码走查千行代码缺陷率测试阶段缺陷修复及时率项目总需求变更率Page*13/50确定组织相关度量阶段度量元分组度量元名称采集方法控制方法标准差LCLCLUCL标准差LCLCLUCLLCLCLUCL进度需求清晰度需求调研确认的需求数/总需求数专家法0.125287.10%91.77%96.45%1.70%87.24%90.86%94.48%87.24%90.86%94.48%进度需求分析阶段进度偏差率((需求分析阶段实际结束时间-需求分析阶段计划结束时间+1)/(需求分析阶段计划结束时间-需求分析阶段计划开始时间+1))*100%I-MR控制图0.1252-24.70%8.33%41.35%11.55%-33.77%4.56%42.89%-33.77%4.56%42.89%质量需求分析阶段单位需求评审工作量(正式评审)需求分析阶段评审时间/总需求数I-MR控制图----0.0406900.7261000.8616000.9972000.7261000.8616000.997200质量需求分析阶段缺陷检出密度(正式评审)需求分析阶段评审发现的缺陷数/总需求数I-MR控制图----0.0121100.0662200.1090900.1519600.0662200.1090900.151960质量需求分析阶段单位需求评审工作量(非正式评审)需求分析阶段评审时间/总需求数I-MR控制图----0.0954500.5687000.8170001.0654000.5687000.8170001.065400质量需求分析阶段缺陷检出密度(非正式评审)需求分析阶段评审发现的缺陷数/总需求数I-MR控制图----0.0049290.0400200.0536300.0672400.0400200.0536300.067240进度设计复杂度类图中方法总数/类图中类的总数I-MR控制图0.2533004.5270005.3400006.1530000.2347004.4380005.2530006.0690004.4380005.2530006.069000进度软件软件设计阶段进度偏差率((软件设计阶段实际结束时间-软件设计阶段计划结束时间+1)/(软件设计阶段计划结束时间-软件设计阶段计划开始时间+1))*100%I-MR控制图8.30%-29.62%4.12%37.87%10.36%-37.31%1.68%40.67%-37.31%1.68%40.67%质量软件设计阶段单位需求评审工作量(正式评审)软件设计阶段评审时间/总需求数I-MR控制图----0.1448000.8178001.2059001.6011000.8178001.2059001.601100质量软件软件设计阶段缺陷检出密度(正式评审)软件设计阶段评审发现的缺陷数/总需求数I-MR控制图----0.0577600.1927000.3647000.5368000.1927000.3647000.536800质量软件设计阶段单位需求评审工作量(非正式评审)软件设计阶段评审时间/总需求数I-MR控制图----0.1242000.5990001.0000001.4000000.5990001.0000001.400000质量软件软件设计阶段缺陷检出密度(非正式评审)软件设计阶段评审发现的缺陷数/总需求数I-MR控制图----0.0257200.1056000.2091000.3127000.1056000.2091000.312700进度实现阶段需求变更率(实现阶段需求变更数/实现阶段总需求数)*100%I-MR控制图2.45%0.00%5.31%14.45%2.23%0.00%4.20%11.09%0.00%4.20%11.09%进度实现阶段进度偏差率((实现阶段实际结束时间-实现阶段计划结束时间+1)/(实现阶段计划结束时间-实现阶段计划开始时间+1))*100%I-MR控制图11.78%-19.48%14.00%47.48%13.16%-27.43%7.21%41.84%-27.43%7.21%41.84%进度代码走查评审千行代码缺陷密度代码走查累计发现的缺陷数/执行代码走查的累计代码千行数I-MR控制图1.5670001.1900007.19000013.1800001.5560001.4800006.93000012.3900001.4800006.93000012.390000质量实现阶段单位需求评审工作量(交叉检查)实现阶段评审时间/总需求数I-MR控制图----0.0586100.0056000.2126000.4195000.0056000.2126000.419500质量实现阶段缺陷检出密度(交叉检查)实现阶段评审发现的缺陷数/总需求数I-MR控制图----0.0045480.0413100.0583600.0754100.0413100.0583600.075410质量实现阶段单位需求评审工作量(专家检查)实现阶段评审时间/总需求数I-MR控制图----0.0322800.1031000.2052000.3073000.1031000.2052000.307300质量实现阶段缺陷检出密度(专家检查)实现阶段评审发现的缺陷数/总需求数I-MR控制图----0.0062520.0729100.0950000.1170900.0729100.0950000.1170902014年基线2015年基线OPPO需求设计实现组织方针1过程能力基线的建立过程性能模型的建立模型应用CONTENTS目录改进意见和总结3456组织过程性能过程2Page*过程能力基线的建立步骤Page*16/50原始数据采集使用直方图验证数据-尝试分组在做基线时,对研发项目、市场项目进行分组检验,由于组织收集的数据较少,通过单因子方差检验发现,研发项目及市场项目的分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Page*18/50正态性检验40.00%30.00%20.00%10.00%0.00%-10.00%-20.00%999590807060504030201051数据百分比均值0.08328标准差0.1252N6AD0.519P值0.109数据的概率图正态P–value0.05,说明正态性显著Page*19/50建立基线65432140.00%20.00%0.00%-20.00%观测值单独值_X=8.33%UCL=41.35%LCL=-24.70%65432140.00%30.00%20.00%10.00%0.00%观测值移动极差__MR=12.42%UCL=40.57%LCL=0.00%数据的I-MR控制图识别并分析异常点基线数据分组分析在建立模型对应的过程性能基线时,发现对于缺陷密度,同一子过程的性能存在分组,如传统需求缺陷密度:1.直方图分析存在孤岛;2.控制图分析,有一小部分点偏离均值的距离较远进行原因分析,发现该部分项目实施的团队评审方式偏低/偏高;将数据针对对评审方式进行区分,将数据分组为正式评审和非正式评审。重新建立需求开发缺陷密度主模型基线。类似分析,运用到主模型其它子过程,当原因成立时重新建主模型基线,最终形成主模型的约束——评审方式。评审方式分为:•正式评审•非正式评审数据分组建立基线下限为负值的BC转换1.取2sigma2.取自然底3.做BC转换Page*24/50编写过程性能基线报告阶段基线名称标准差UCLMEANLCL标准差UCLMEANLCL需求分析阶段进度偏差率0.125241.35%8.33%-24.70%0.115542.89%4.56%-33.77%需求清晰度0.125296.45%91.77%87.10%0.0170194.48%90.86%87.24%软件设计阶段进度偏差率0.0830437.87%4.12%-29.62%0.103640.67%1.68%-37.31%设计复杂度0.25336.1535.344.5270.23476.0695.2534.438实现阶段进度偏差率0.117847.48%14.00%-19.48%0.131641.84%7.21%-27.43%实现阶段需求变更率0.024514.45%5.31%0.00%0.0222511.09%4.20%0.00%代码走查评审千行代码缺陷密度1.56713.187.191.191.55612.396.931.48测试阶段进度偏差率0.100644.11%2.44%-39.24%0.10747.72%6.36%-35.00%缺陷修复及时率0.0783295.22%76.77%58.32%0.0674499.67%78.90%58.12%项目总进度偏差率0.0735534.17%6.71%-20.74%0.0684830.41%4.79%-20.82%软件设计阶段设计复杂度0.25336.155.344.530.23476.075.254.44实现阶段代码走查评审千行代码缺陷密度1.56713.187.191.191.55612.396.931.48测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