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台阶一、初读感知(一)检查预习字词情况。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凹凼.()尴尬..()挪.()晌.午()门槛.()2.选出每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1)A.肩膀B.摩破C.宽敞D.涎水()(2)A.缘故B.泥浆C.疲卷D.瞬间()(3)A.糟糕B.仿佛C.叮嘱D.烦燥()(4)A.倔强B.露珠C.醒悟D.跨骨()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尴尬:(2)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微不足道:(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大庭广众:(二)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李森祥,1956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专业作家。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主要作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等。(三)交代写作背景本文于1988年发表于《上海文学》,当时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变化,但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这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四)初读感知:快速阅读全文,标好段落序号,用简洁的话概括全文大意。点拨概括方法:人物+事情。二、理解人物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是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主题思想的基础。1.本文以“台阶”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我”家现在的台阶怎样?所用材料当时是怎样获得的?2.从这些事中可知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三、合作探究在理解细节的基础上,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旨,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一)细节探究。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为什么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4.“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是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二)主旨探究。1.“台阶”有什么深刻内涵?2.从文章来看,还有哪些深刻的意义?(三)质疑探究。1.第五自然段中详写父亲洗脚,是要表现什么?2.如何理解文章倒数第三段的内容?四、拓展迁移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本文主旨和手法的理解,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五、个人反思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凹凼.(dàng)门槛.(kǎn)涎.水(yán)摔跤.(jiāo)B.泥浆.(jiāng)着.落(zhuó)淌.汗(tǎng)烟瘾.(yǐn)C.旺盛.(shèng)黏.性(nián)尴.尬(gān)胯.骨(kuà)D.醒.悟(xǐng)晌.午(shǎng)憋.住(biē)扁担.(dan)2.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们家的台阶高,我们高攀不上。(夸张)B.柳树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拟人)C.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拟人)D.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比喻)3.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B.文中的“父亲”一年都在辛勤劳作,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4.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2)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5.请根据画线句仿写。(1)亲情是如此神奇,它能驱散生命中的阴霾;亲情是如此美丽,它能像花儿一样在心中盛开;,。(2)我眷恋生命,是生命对我的诱惑;我遥望美丽,是美丽瞬间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