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议论文阅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议论文阅读人格修养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低调是一种智慧郭香灼①面对自己的成绩,可能每个人都会喜悦乃至骄傲。有的人却将此深藏不露,觉得没有必要示众,而有的人却觉得应该好好表现一下才对,毕竟那是带有光芒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在大家面前发一次光,赚足面子,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②一个成语叫“锋芒毕露”。事实早已证明:如果一个人锋芒毕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那锋芒伤害的,最终往往都是自己。《孟子》中提到,盆成括在齐国做官,孟子说:“盆成括要死了。”后来他果然被杀,弟子们问:“老师,您是怎么知道他会被杀?”孟子说:“他这个人小有才气,但是不懂得君子之道,这就足以招来杀身之祸了。”一言以蔽之,他死于有点本事,不低调,过于炫耀。可见,锋芒毕露是一种致命的弱点,因此,做人还是要大智若愚,摆正自己,自己明明就是一条清浅的小溪,为什么非要不自量地冒充大海?搞不好,一次或几次澎湃就把自己给淹没了,因为自己就那点水量,经不起折腾。③众所周知,在整个自然界中,各种昆虫被人们视为最无能,最让人任意宰割的生命体。却不知昆虫自有一套避凶趋吉的妙法,这就是它们的保护色和伪装术。如变色龙的身体颜色会随着环境的颜色而改变,竹节虫爬附在树枝上如同竹节一般,以此来骗过天敌的眼睛;枯叶蝶在遇到天敌时,会装成枯黄的树叶,它的天敌哪里会想到这枯黄的树叶竟然是它苦苦寻找的美味。正因为它们用这种不起眼的自我保护法,使自己得以生存和发展。④动物都能做到自我保护,何况是人呢?人最好的自我保护,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低调。可是,低调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一个人取得一些成就,迫不及待想让他人知道,这是人之常情。但这种急于体现自我价值,想被他人承认的心态容易导致狂妄自负、骄傲自大。人世间,嫉贤妒能几乎是人的本性,《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选挺直的树木来砍伐;水井也是涌出甘甜的水先干涸。人也如此,有些才华横溢的人,因为锋芒太露而遭人暗算。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还是那句千古名训“做人低调”为妙。所以,用低调来处世待人,则是一种智慧之术。⑤做人低调,不仅是一种自我保全的智慧,同时也是一种实现自我目标的智慧。俗话说“虎行似病”,装成病恹恹的样子,正是老虎吃人的前兆,所以聪明不露,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现实中,不管人们是机巧奸猾还是忠直厚道,几乎都喜欢低调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不会造成对人家的威胁,会使人放松戒备和设防。所以,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机巧权变是不行的,那就是大智而低调。大智低调,并非让人去假装愚笨,它强调的只不过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倘若一个人能够低调做人,谦虚诚恳地待人,便会得到别人的好感;若能谨言慎行,更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在复杂的环境中,以低调处事方式去生存,那就能够避免很多缠绕,达到一种逍遥的境界。(《今日文摘》2017年20期)1.本文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答案】举例论证。举出盆成括不低调招来杀身之祸的事例,论证了“锋芒毕露是一种致命的弱点”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低调是一种智慧”,增强了论证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请简要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首先运用一个普遍的现象引出本文的论题,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低调是一种智慧”,最后再次强调中心论点。3.作者认为低调做人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自我保全的智慧,实现自我目标的智慧。4..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人知道、被人关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答案】示例一:我反对这种做法。高调者张扬炒作自己,放大自己,只是为赚足面子,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示例二:我赞成这种做法。高调者善于炒作自己,推销自己,是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也是追求社会认可的一种自我展示。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谦卑之道张梅①谦卑,“谦虚,不自高自大”之意也。语出战国《尹文子·大道上》:“齐有黄公者,好谦卑。”宋代诗人李觏《回廖解元所业》云:“众恶吾虽察,谦卑孰敢逾。”谦卑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懂得谦卑,学会谦卑,也是为人处世必备的素质。②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这是他人生经验的积累和顿悟。在这方面,蔡元培给我们作出了表率。③1917年1月4日,一辆四轮马车驶进北京大学的校门。④此时,早有两排工友恭恭敬敬地站在道路两侧,向蔡元培——这位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传奇人物鞠躬致敬。蔡元培见此,缓缓走下马车,摘下自己的礼帽,向这些校园杂工们鞠躬回礼。⑤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因为,这在北京大学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呀。那时的北大,是一所等级森严的官办大学,校长享受内阁阁员的待遇。过去的校长,从来就不把这些工友放在眼里。但是,今天,蔡校长的举动太让人意外了。⑥像蔡元培这样地位显赫的人物,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礼,在当时的北大乃至中国都是罕见的现象。可是,蔡元培变得卑微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他的这一举动,足以向世人树起一面如何做人的旗帜!⑦这是正面的例子。反面的教材也有。⑧三国时期的祢衡,起初被孔融推荐给曹操。⑨第一次见到曹操时,只因曹操没有请其坐下,祢衡便仰天长叹:“天地虽然这么大,可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行啊!”接着,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把曹操手下的文官武将悉数贬了一遍:“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滿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狗杀猪,夏侯淳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同时自夸曰:“我这个人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怎么能和你们这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呢?”⑩对于这样一个狂傲自大的家伙,曹操岂能容他,最终把他赶出了府门。⑪然而,祢衡不但不加以收敛,还是到处张扬。后来他又去见刘表、黄祖,走一处把别人贬一处,终于被恼怒的黄祖砍掉了脑袋。⑫祢衡的下场,足以警示今人。⑬很多人都知道,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它被誉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⑭这尊跪射俑,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在兵马俑坑出土、清理的上千尊陶俑中,除了跪射俑外,其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却是保存得最完整的,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⑮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告诉我们,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米至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先遭到破坏,而低姿态的跪射俑受损害就会小一些。加之,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⑯其实,放低姿态,并不是卑躬屈膝,更不是低三下四,而恰恰显示了自己的崇高。⑰倘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那最终的结局就是:任何人也不会把你放在眼里!(《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7年9期)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懂得谦卑,学会谦卑,是为人处世必备的素质。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举例论证。举出了蔡元培向工友行礼、祢衡因狂妄自大而丢掉性命、跪射俑保存最完整的例子,真实可信地论证了“懂得谦卑,学会谦卑,是为人处世必备的素质”的论点。3.下列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⑧~⑫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1)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黄石公(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答案】第(2)句更适合作为道理论据。因为王阳明的话强调的是傲对人生的重大影响,更能证明第⑧~⑫段的观点。4.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答案】示例:谦卑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是为人处世必备的素质。在生活实际中,我们应该像蔡元培那样为人谦卑,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生活中融洽的与人交往,得到别人的帮助、认可、赞扬和尊敬。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美好是美好者的通行证叶春雷①北岛有句著名的诗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句诗曾产生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篡改著名诗人的诗句,真感觉有点对不住这位大诗人。我这样做,是否也有借助名人效应的动机在呢?也许吧。但似乎更有点故意与名人唱反调的意思吧。无论怎样,我尊重北岛,也热爱他,但我还是想说自己的话,只不过借了他的一个说话的模子,对不起。②我们之所以活得美好,是因为我们认为生活是美好的。这并不意味着,生活中的丑陋我们可以视而不见。但问题是,如果我们认为生活是丑陋的,那么在我们的眼中,生活无一不丑。我们将看见的一切都印上丑陋的印章,哪怕是那些本来应该是美好的东西。视角一旦扭曲,则所见无一不丑。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人,或者在一个人的人生中的某一个阶段,的确是这样,将看见的一切统统视为丑陋而大加挞伐,似乎生活已经毫无美感可言。说老实话,我自己就经历过这样的人生阶段。那时候,我的确将北岛的那句诗奉为神明,仿佛只有丑恶才能大行其道,善良永远只能把人引向死胡同。但事实证明,这种人生观让我非常不快乐。③经历了好多挫折和屈辱后,我开始明白,其实丑恶永远就在那里,但丑恶不是生活的全部。换个角度,善不是生活的填充物,而是生活的底色和基调。孔子说:“绘事后素。”其实,善就是那匹素绢,那么清白,那么纯净,铺在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让我们拿起画笔,去描绘。在如此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这匹素绢上面,如果我们描绘出的,全是涂鸦般的丑恶,那只能说,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④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不会对恶视而不见,但可贵的是,他始终对这个世界怀抱善念。怀抱善念的人,也许打不败恶,但绝对可以让恶绕道而行。这是我这些年形成的基本信念。我觉得,我应该怀抱这种信念去生活。⑤相信美好是美好者的通行证,就意味着你必须用自己的美好去打开世界的大门,而不是用恶,用蛮横、冲动和暴力。这个世界上,蛮横、冲动、暴力,只能把世界的大门砸碎,不可能把它打开。这个世界的铁律是,只有你展示了你全部的美好,这个世界的大门才会自动为你开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有钱,有文凭,有人脉资源,有家庭背景,有超越常人的智商或者情商,这个世界就会自动青睐我们,把最美好的机会送给我们,但其实我们想错了。重要的是展示我们全部的美好,把灵魂深处的每一个皱褶中的美好都翻出来,展示给人们,我们才是无冕之王。就这个意义上,我们也才能说:“仁者无敌。”问题是,我们有勇气把我们的灵魂翻出来给人看吗,更别说灵魂深处的那些隐秘的皱褶了。老实说,我自己根本没有这样的勇气。⑥我虽没有这样的勇气,但我还是要试着去尝试,像卢梭写《忏悔录》,像巴金写《随想录》,打开自己的美好,连带丑恶。让丑恶在打开的过程中,自然净化。丑恶只有打开,才能有向美好转化的可能。我相信美好是通行证,我不相信丑恶是通行证。那些相信丑恶是通行证的人,他们必定是践踏道德和法律的人。他们践踏道德和法律,可以一时得逞,但也可能会永世不得翻身。⑦就像我们在泥泞的大地上铺上一条碎石小路,大家都会沿着这条小路前行。美好就是这样的一条碎石小路,让我们在上面走,不再惧怕泥泞。用武力夺取的土地,必须用心去坚守善引导善,善开拓善的领地。记住:美好是美好者的通行证。(《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7年9期)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美好是美好者的通行证。2.本文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答案】比喻论证。把善比作素绢,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善不是生活的填充物,而是生活的底色和基调的观点,使论证更加鲜明生动,浅显易懂。3.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第⑥段中“丑恶只有打开,才能有向美好转化的可能”的含义。【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无完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不为人知的丑恶面,只有把自己的内心打开,晒出内心的丑恶,正视自己,勇于面对灵魂深处的隐秘,这样,才能使丑恶自然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