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按要求填空。(1)鹫翎金仆姑,__________________。卢纶《塞下曲》(2)__________________,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3)__________________身登青云梯。(李白《__________________》)(4)汉语有一种魅力,排列组合几个名词就能呈现独特的意境。白朴《天净沙·秋思》“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如此,陆游《书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如此。【答案】(1).燕尾绣蝥弧(2).分野中峰变(3).脚著谢公屐(4).梦游天姥吟留别(5).楼船夜雪瓜洲渡(6).铁马秋风大散关【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蝥”“屐”“吟”“洲”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2.按要求选择。(1)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段文字意旨的一项是()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余光中《青青边愁》)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B.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C.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A.④②①⑤③B.⑤②①③④C.④⑤①③②D.⑤④②③①【答案】(1).C(2).C【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然后认真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意境,根据诗歌意境选拔出正确的答案,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诗句的分析,只要正确分析就不会出错。本题,余光中《青青边愁》的意旨主要是时间可以让诗人衰老死亡,却不能抹去诗人留下的精神财富。A项,“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本是用来赞美李白的创作才华,而李白也确实有资格接受这一赞美,然却成为千古名句。后来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的意思,称誉能产生震撼人心效果的文艺作品。B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当高楼弦歌静歇的时候,楼下的诗人早被激得泪水涔涔。C项,“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的诗词代代流传,如般熠熠生辉建造的水榭楼台却都已经零落倾颓,成为遗迹荒丘。可以理解为:都表达了“精神不灭,物质易朽”的主旨。D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可以把人带到一个境界,诗是可以观赏的,诗可以唤起他人同样的心灵感动,诗可以表达忧思、难忘。故选C。(2)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答此类题的方法:①先找关键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②抓思路。思路一般指三具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顺序。③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④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本题,首先通读语段,文段主要是对王羲之精妙书法的赏析。“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明言时间已久,因此接用④“仍然可以”。①③②句都是陈述“永字的一点”的,不能分开,⑤①与③②之间构成比喻,从③“太极云手般”可知,故③②在后。故正确排序为④⑤①③②。故选C。【点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文明走向“虚幻”(1)近年来我们都深陷“屏幕”包围之中,每一天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手机屏幕、电视屏幕、电脑屏幕、ipad屏幕……面对屏幕我们看到的都是不折不扣的虚影。想当年,《列子·周穆王》篇:周穆王腾空游历“化人之宫”,见其“构以金银,络以珠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红楼梦》中,宝玉随着秦可卿步入“太虚幻境”,“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庄子·外篇·知北游》感受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之精深至理……其实典籍中的这些“太虚幻境”你在当今的屏幕中都可轻易看到。不同的是,周穆王、贾宝玉是懵懵懂懂地处在梦幻之中,而我们却是真真切切地在清醒状况。(2)设想将来电子信息技术更加发达,我们或许可以建造一个穹顶形的屏幕将整间房屋都罩起来。穹形屏幕与圆形地毯无缝衔接,浑然一体,让你完全感觉不到屏幕的存在,自有身临其境之感。穹顶可遵从你的意愿操控,移时变幻:躺在床上犹如露宿旷野,耿耿银河,群星闪闪,孤月莹莹,陨石划天;一觉醒来已是晓星闪烁,霞光初现。这块圆形地毯甚至还可以像阿拉丁飞毯那样,载着你飞升在阿拉伯上空,俯瞰奇特的异国风情;或可飞入太空,降落在月球的松软土壤上……穹顶之下伏案工作,如入“空山不见人”之境。根据你的心绪,尽可率性变幻穹幕――或春意浓浓,舒花展草;或夏日炎炎,大树浓荫;或秋风习习,平湖影清;或冬雪皑皑,欲绽红梅……笼罩在愉悦静谧的景色之中,让你玄想奇绝,灵感迭出,思路清通,决断精准。栖身“大隐于市”之境却又能享受到“小隐于野”的林泉幽秘。居此“大虚大幻”之仙境,何羡桃源武陵人。(3)回顾文明走向“虚幻”的历程:人类的“第一虚幻”是语言!借助于语言,人们不必亲临其境,仅凭他人述说就可以在头脑中幻化出当时的场景。在所有高级动物之中,唯有人类具备这种语言的虚幻能力,而且“正是这种完备的现代语言造就了现代人类”。(4)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之“虚幻”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它是一种凝固了的语言,本质上仍应该归附于“语言”之属。文字优于语言之处就在于它可以长久保存并远距离传播这些转瞬即逝的语言。近几百年来由于文字复制技术的突飞猛进(如印刷术的发明,以及现在互联网的覆盖全球),充分发挥了文字的特殊优势,从而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贮存与积累。(5)音乐也是一种“虚幻”的语音符号。五线谱中一串“蝌蚪”按作曲家的意愿排成“乐谱”,大型交响乐团却能借助这一行行虚幻的“蝌蚪”演奏出气势磅礴,动人心弦的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国古琴的“工尺谱”与“蝌蚪音符”有异曲同工之妙。《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如此虚幻的《高山流水》琴声,唯有知音深解其意!(6)虚幻或许与“波”的本性相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之中,唯有借助光波与声波的“眼识”与“耳识”最能演绎“虚幻”。在自然界中光波与声波传播的只是一种“波动”,其物质“实体”并未随波前来与你感官直接接触。显然,无须物质直接作用的“波性”才是形成声色“虚幻”的本质所在。(7)“虚幻”还表现在感知信息的滞后。科学实验表明,我们人类其实只是活在80毫秒的“过去”!也就是说,哪怕你的感官“即时”感知到了某种信息,待其传达到大脑之时就已迟延了几十毫秒,变成“过去”的信息!两者之间差80毫秒之内的那几刹那。在佛教经典里,“刹那”其实是个时间单位。按照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上卷第168页直接给出的“公制”计算结果――1刹那=1∕75秒=13.33毫秒。80毫秒正好相当于6个刹那。“科学家还确切地测量到从脚传递到大脑的神经感应要比从鼻子传递到大脑的感应花更多时间”。若以佛教“刹那”作为神经科学的时间单位,信号从脚趾传递到大脑需用6刹那,而手指只需3刹那,“眼”与“耳”离大脑最近,这些占人体总信息量80%以上的“视听信息”传递到大脑也许只消1个刹那。科学与佛经竟然还有这些意想不到的衔接。(8)科学也需借助“虚幻”。庄严的科学殿堂其实只是一座由几条基本假设做“支柱”撑持起来的“空中楼阁”――“能量守恒原理”、“物质不生不灭”、“绝对零度不可达”、“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相对论假设“光速不变”,量子论假设“能量不连续”……对科学而言,虽说所有的理论都经受过严格验证,但唯独对支撑全部科学的那几条基本假设与定律从未做过任何论证。而且对这些虚幻的设定,你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无须向你讲明道理。此外,为了构建科学理论体系,你还必须不折不扣地接受那些人为设计而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的虚幻形态,如“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理想溶液、理想晶体……唯有借助这些虚构元素才有可能推导出各种简洁严谨的科学定理与科学公式。(9)突飞猛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卫星通讯、计算机网络紧密结合更使这种“虚幻”风行全球,走进千家万户,让全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一体化的虚幻世界。(10)然而,更为本质的“虚幻”还隐藏在这些数字化电子产品的背后――当你借助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甚至3D穹顶屏幕)观看一些感人肺腑的影视作品、人间奇景时,其实在机器原理背后隐藏的全部都是“二进制”的“0”和“1”。0为“阴”,1为“阳”,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由这两个“虚幻元素”凭空演绎的结果。它们才是最为根本的“虚幻”源头!(11)甚荒唐,哭天抹泪地激动了半天,到头来,却原来都是0与1在幕后做精作怪!(12)古人云“人生识字糊涂始”,我谓“人生一世虚幻始”:说话虚幻,看图虚幻,文字虚幻,音乐虚幻,影视虚幻,科学虚幻,数学虚幻,宗教虚幻……虚幻、虚幻、虚幻,如影随形跟从你一生的全都离不了虚幻!!(13)问一句,当我绝尘而去,这“虚幻”也将随之而灭乎?(选自2019年4月7日(文汇报)有删改)3.第(1)段引用《例子》和《红楼梦》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4.根据第(6)段划线句的原理来分析“海浪”这些现象。如同海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能依据文意作出的一项推断是()A.未来的虚幻能够与现实无缝衔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B.文字是比语言更高级的虚幻,所以它的优势在于长久保存。C.虚幻是可以用时间来测量的,离大脑越远,虚幻持续越久。D.虚幻是文明的走向,作者对此既表示憧憬又表现出了疑虑。6.第(8)段中的“空中楼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3.用典籍中“太虚幻境”与现实中的“虚幻”作比较,表现了现实中的虚幻更为真切的特点,引出下文关于文明走向虚幻的论述。4.虽然看似沉沉海浪向你涌来,其实那些海水仍旧只是在原地上下振动,并未随着海浪的推送真的来到你身边。5.D6.由从未做过任何论证的基本假设与定律和人为设计,而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的虚幻形态所构建的科学理论体系。7.作者先用古籍、现在和未来的场景引出虚幻的话题,再从语言、文字、音乐三方面回顾了文明走向虚幻的历程,接着以科学客观的视角从波性、感知信息的滞后、科学理论等方面分析了虚幻的本质,最后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