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一部分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6分)(1)疏影横斜水清浅,。(北宋·林逋《山园小梅》)(2),寂寞沙洲冷。(北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出自白居易《涧底松》;而早在汉代,左思《咏史》就以“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他对金、张豪门是这样评价的:“,。”(4)《蒹葭》中被今人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2.按要求选择。(4分)(1)证婚人在婚礼上要表达对新郎新娘同心永结的祝愿,下列现代诗中最适合引用的一项是()。(2分)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B.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C.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2)假如你父亲因故无法参加家长会,他发给你班主任陆老师短信,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A.陆老师,今天我工作繁忙,无法拨冗参加家长会,敬请谅解。B.陆老师,因我晚上加班,不能光临今天的家长会,非常抱歉。C.陆老师,因贵体小恙,不能来参加今晚的家长会,谨此奉告。D.陆老师,我出差在外地,无法参加今晚的家长会,深表歉意。第二部分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7分)中国的“诗史”传统①中国是一个深具历史感的国度。以至于凡是在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史”的作品几乎..都被视为是伟大的,因为这些诗歌的内容指向了确凿可证的具体史事,因而其价值不证自明。而我们在阅读诗歌时,也早已习惯从诗歌中寻找各种历史信息,诸如作者的生平、家世、交游等,以为谈史的资助;而罔顾诗人dàn精竭虑地在格律和形式之间铺排、展开其诗艺、美学、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倾向不仅在普通读者中常见,即使对于具有良好文史修养的专业批评家而言也是如此。但与普通读者喜欢在作品中搜索年、月、日、地理、人物等直接的历史信息不同,目光如炬的批评家往往更喜欢从诗歌的比兴、美刺、讽喻等修辞中去窥测诗人的政治态度和立场,从而将多义的诗歌指向具体而又特定的历史语境。②久而久之,我们已习惯在诗歌阅读中另辟通往历史的蹊径,并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诗史互证”——来配合这一阅读目的。清初以来,著名学者钱谦益、朱鹤龄、仇兆鳌、浦起龙等人注释杜诗,姚文燮、王琦等人注释李贺诗,朱鹤龄、姚培谦、冯浩、张尔田等人注释李商隐诗,都试图将孟子“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理论与“诗史”理论结合起来,通过对诗中的比兴等修辞手法及典故、词义的训释来阅读诗人如何在诗中传达对重大现实事件的看法,从而形成一套娴熟运用于诗歌阅读并服务于历史学的“诗史互证”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经过近代著名学者刘师培、邓之诚、陈寅恪等人的发挥,至今仍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学术界。③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对于“以诗为史”的阅读传统的追捧,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在现实的研究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大量生硬的拼凑,或以纪史功能作为诗歌的主要价值,或将诗歌中的比兴、美刺牵强附会于上层社会中重大、秘密的政治事件,更有甚者,将“诗史”作为一种阅读标准,强加于古人甚至于今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诗歌之上,只要诗中出现与时事交涉者,即可誉其为“诗史”。这一阅读方法的làn用非但不能为现有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反而遮蔽了诗歌阐释的丰富的可能性。④实际上,“诗史”一词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是不可随意运用的。历史上仅有宋末、明末清初两个时代的诗歌作品被当时或后世较多地尊称为“诗史”,这两个时代都存在史官缺席、史料贫乏的问题,而诗歌因为篇幅短小,诗人可随时随地利用诗歌这种形式来记载所思所感,所以,诗歌可用来补充历史叙述的不足。然而,对宋元以来的绝大多数时代而言,公私的历史记载均十分丰富。相对于整体的历史记载(上至帝王的起居录、实录,下至民间的野史、笔记)而言,片段的、经验性的诗歌中的历史记载实在渺小到可以忽视。或许个别杰出的诗人的触角涉及到历史记载所忽略的地方,但这也是因为创作观念的转变,使得诗人乐意记载和描述某些重大或特殊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同治、光绪以来,诗歌的纪事功能更是在不断地被边缘化。⑤这么说,自然不是一笔抹杀诗歌的记录功能。诗歌本是诗人面对世界的重要思考结晶,但凡人生所要面对的事情,诗歌自然均有所涉及。记载历史,本是诗歌众多功能中的一项。诗歌当然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历史的阅读。今日来看,“以诗为史”的阅读,可以让诗歌在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物质史、情感史、性别史、医疗史等众多不同的历史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过,上述的阅读必须建立在如下认识之上:最后方可曲径通幽,由诗歌的微妙门径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真实、丰富的历史阐释空间。(选自张晖《中国的“诗史”传统》有删改)3.给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2分)dàn精竭虑()làn用()4.第①段中“几乎”一词不能去掉的理由是。(2分)5.第④段写宋末、明末清初的诗歌作品的用意是。(3分)6.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充分了解诗歌的体制和美学,掌握语言文字的细微之处②而非用来简单证明历史的文献材料③才不至于对诗歌的意义及某些历史信息误判④充分明白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献⑤熟悉同一时代诗歌文本的趋同与差异A.①⑤③④②B.④②①⑤③C.④③①②⑤D.①③④②⑤7.下列对“诗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史”是指在诗歌史上具有最高价值的作品。B.“诗史”一词的适用范围只受历史时代的限制。C.“诗史”是部分具有记载历史功能的诗歌作品。D.“诗史”是古典诗歌“以史为诗”的创作传统。8.作者对“诗史互证”这一阅读方法持什么态度?请简要阐释。(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17分)远去的砖瓦窑陈荣力①江南的田野和村庄,绿树葳蕤,河湾交叉,一片鱼肥稻香里,那黑油油的土地更是插一根筷子也能吐叶发芽。然而也因为肥沃加上人口稠密,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最珍贵的资源。因此若非有空旷的湖泊、水塘,废弃的小丘、土包,一般的村庄难得有制砖、烧瓦的砖瓦窑,砖瓦产品的紧张也向是乡间的一大难题。于是好歹攀一些有砖瓦窑村庄老亲新友、远戚故交的关系,做些打点和走动,不但是急着造房人家“临时抱佛脚”的必然功课,也是计划造房人家未雨绸缪的规定作业。或许是凭借了勾连官河的交通便捷,或许更是倚仗了河湾处一大片水浸低洼田的天生资源,小时候与我家一河之隔的江桥村,稀罕地有一座砖瓦窑。很少有人能说得清砖瓦窑的年岁,但砖瓦窑石砌窑身罅缝中摇曳的小树、细藤以及窑顶茂密的棘藜、野草,却无声地言说着砖瓦窑经历的风雨和沧桑。②砖瓦窑的忙碌和热闹是从秋收以后开始的。那时候搅拌泥坯的搅拌机终日嗡嗡地响着,村里的男劳力、女小工像辛勤的蜜蜂在窑场上进进出出,他们或拉泥或制坯或脱模,忙碌而不失秩序,疲惫中显着亢奋。砖瓦窑真正激动人心的场景是装窑后的点火时刻。那时候窑门已经封死,柴火全部填充,那张暗黑的八仙桌也已摆放在被里三层、外三层村民围着的窑门口。八仙桌上点燃着大红的蜡烛、黄色清香,摆放着煮熟的猪头、鸡鸭和鱼肉,当一拜天地、二拜四方、三拜窑神的仪式一结束,随着窑头师傅“点火”一声吼,早站在窑身四周点火孔旁的男劳力,争先恐后将点燃的火炬向点火孔中掷去。刹那间,一条灼热的火龙便在窑身里窜滚、翻卷起来。自此,那白天洇漫成淡淡云衣的袅袅白烟和夜晚映红一角天空的灿灿火星,成为田畴和河湾边一年四季最让人憧憬的风景,在无数村民的眼中、心头飘拂、盘桓。③作为田野和村庄里最高的建筑,不乏新奇和神秘的砖瓦窑是小时候最充满乐趣的地方。放学后分成国、共二军爬砖瓦窑“攻守山头”,偷窑场里的泥坯搓泥蛋、掼“烂泥炮”;夏秋季节从窑场的断砖乱瓦堆中抓蟋蟀,冬天猫在暖暖的窑洞里偷偷学抽烟……如此的动作和场景,差不多是住在砖瓦窑附近孩子共同的记忆。与这记忆相伴的还有颇为和善的邵瘸子。邵瘸子原是江桥村的泥水匠,一次给外村人造房子时不小心跌下来落下了残疾,村里因此让他干了相对轻松的管砖瓦窑的活。邵瘸子基本不骂去砖瓦窑玩的孩子,即使我们有时玩得出格,他也只是好言好语相劝。④大约在邵瘸子管窑后的四五年,分田到户开始了,原是江桥村集体财产的砖瓦窑转给了邵瘸子一家承包。也算是邵瘸子运气,分田到户后农户们渐渐富起来,造房的数量急剧增加,邵瘸子的砖瓦窑不但秋冬两季红红火火,连春夏时节都不得清闲,那些从四邻八乡赶来买砖瓦的农船,经常挤满了整个河湾。虽然生意一直那么红火,但邵瘸子的砖瓦产品质量依然过硬,价格也不“敲竹杠”,遇到一时凑不齐砖瓦钱的造房人家,他也从不急赤白脸地去催债,不久前江桥村造水泥路,邵瘸子还捐了十几万元。听了这样的评说,遥望河对岸空旷的田畴河湾边,那白天袅袅白烟依然洇漫成淡淡云衣、夜晚灿灿火星继续映红一角天空的砖瓦窑,我总有一丝莫名的感动。⑤再次关注邵瘸子是两年前的事,缘于媒体上一条触目惊心的新闻,报道了邵瘸子一家三口驾车撞树自杀的消息。原来,因损坏耕地和污染环境,邵瘸子的砖瓦窑早在十余年前就被拆除了,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邵瘸子先后到外乡投资办过轮窑厂、轧石场等企业。不知是办厂的失利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前几年他竟悄悄干上了高息集资的营生。最终同所有高息集资者的归宿如出一辙,当脆弱的资金链断裂之后,面对几千万的欠债,邵瘸子和老婆女儿一起走上了绝路。⑥大约在那场车祸过去的半年后,我又去了一趟已十几年没回去的江桥村一带。江桥村及附近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江桥村村口那空旷的田畴和河湾更被众多高低参差、样式不一的房屋、厂房所取代。⑦回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的眼前老浮现从前熟悉的砖瓦窑的画面,想到了邵瘸子和那些乡民们。很难知晓众多笃信靠双手吃饭、凭勤劳致畗的人们,是如何受虚幻利益的诱惑纷纷不计后果对邵瘸子的集资活动趋之若鹜的。每个人的情形不同,原因或许多种多样,但我想土地的渐渐远离或失去,也是一个原因。如果说以砖瓦窑为印记的那个时代为我们所熟稔、感觉踏实的话,那么已悄然转型的这个没有了砖瓦窑、渐渐远离土地的时代,无疑有很多东西让我们陌生和恓惶。⑧啊,远去的砖瓦窑……9.请赏析第①节中的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10.第②和第④节中的划线句都写到了白天的袅袅白烟和夜晚的灿灿火星,用意分别是什么?(4分)11.下列对题目“远去的砖瓦窑”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远去的砖瓦窑”中寄托有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B.“远去”的含义是我渐渐远离家乡,远离家乡的砖瓦窑。C.“砖瓦窑”是行文的线索,串起我对家乡人、事的思考。D.“远去的砖瓦窑”给人以时间推移感,留下思维的空间。12.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第⑦段中双横线“很多东西”的内涵。(3分)13.联系全文,请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对结尾段进行赏析。(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14.本诗押韵的字有几个?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A.5B.4C.3D.21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以声衬静,渲染山村的萧索冷落。B.三四句写景有声有色,营造了幽深险僻的境界。C.五六句转写夜景,以点燃的熊熊烽火表明这一地区不平安。D.全诗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谋篇布局。16.本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心理的变化,请就此加以赏析。(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①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