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题1.按要求填空。(1)此中有真意,_______。(陶渊明《饮酒》)(2)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3)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____,____”两句写出了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答案】(1).欲辨已忘言(2).休说鲈鱼堪脍(3).登建康赏心亭(4).潭中鱼可百许头(5).皆若空游无所依2.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题中B项,“古稀”指“70岁”,“诲人不倦”扣住“老师”;A项,“花甲”是“60岁”;C项,是挽联;D项是指“从事教育工作近70年”。所以综合考虑答案为B项。3.口语交际中委婉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下面情境中那位女士的回答是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真难受。他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抽烟妨碍您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有礼貌,委婉幽默,引得两位男士都笑了。A.嗨,您害人又害己啊!B.看,没见写着“禁止抽烟”!C.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D.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干给出提示“委婉拒绝别人的要求”,可见考生应选出既能表达意思,又比较委婉不伤和气的选项。先看所给的语境,“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真难受”,男士问“我抽烟妨碍您吗”,结果是“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有礼貌,委婉幽默,引得两位男士都笑了”,由此可知女士既表达了不希望对方抽烟的想法,又没有让对方生气。D项,“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前面男士已经说过“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可见“在家里一样”意思就是“你不要抽烟”,既表达了意思,又很委婉,正确。A项,“您害人又害己”,说话有教育别人的意味,不礼貌;B项,“看,没见写着‘禁止抽烟’”,语气过于强硬,不适合;C项,“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管教”一词语意过重。二、阅读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环境法的价值定位①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巨大的成功和满目疮痍的地球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得所有的人包括法律人,都真切地意识到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代价是何等之大,从而不得不虑及当文明的列车高速撞向地球之后车毁人亡的可怕后果。于是,一个新的部门法——环境法诞生了。新生的环境法是用来应急..的,各种各样的技术规范被直接上升为法律规范。②不过环境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人们又开始重新思考。结论是环境问题不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于是,各国纷纷颁布了环境保护的综合法律,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和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均是这种理念的表现。③可是环境问题依然在加剧,从区域性的转变为全球性的,采取局部地域的措施显然无济于事。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人类不过是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意识到“人与自然乃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环境法,与奉行“人是万物尺度”的传统环境法相比,有了太多不同的价值判断。此时此刻,环境法开始转而研究法律的价值定位。在选择恰当的定位过程中,理想主义的诱惑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出现了将环境法定位于伦理法的浪漫主义思潮。④沿着整体主义的思路往下走的环境法,能走多远,又该走多远呢?关于此,学界争论不休,基本形成了三个流派:一、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为中心,不仅包括当代人,还包括后代人,它强调的是非个人主义的人类中心,对于某些过于直接、纯粹感性的偏好需要予以约束或节制。二、动物权利主义。这种主张以功利主义和道义论为论证资源,要么认为动物因为有感觉和知觉,因此应该享有权利;要么以动物具有内在价值为依据要求法律将动物上升为权利主体。三、生态中心主义。其核心主张是生态中心平等主义,生态中心平等主义是指生物圈中一切存在物都有生存、繁衍和充分体现个体自身以及实现自我的权利。围绕以上三种理论又衍生出各种派别,但在与传统法律思想的交锋方面又团结一致。因为,以上环境法的每一种定位都是对传统法律的超越。⑤传统法律理论认为,环境法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将一些道德上的诉求,比如当代人对后代人的关爱、人类对于动物的同情心、人与自然的情感和心灵的交流等,直接引入法律,不仅在理论上走入了误区,也会在实践中造成混乱,甚至有使环境法律虚无化的危险。这些善意的批评都极富建设性,它事实上是在提醒环境法学者,一定要在将道德与法律区分开来的基础上,再确定其价值定位。⑥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但是,最低的限度在哪里?正如美国学者富勒所言,当我们考虑法律的道德问题时,“可以把这设想为一根标尺。标尺的最底端是社会生存的一些最显而易见的要求,向上延伸,则到达人类愿望的至高点。在这根标尺的某处有一根不可见的指针,它标出义务和美德的分界线”。传统法律理论对环境法的批判,其实质也就是:在何种程度上,道德诉求可以上升为法律规范;环境法所确定的义务和美德的划分在什么地方。⑦实际上,道德和法律都是人类意义体验的外化形式,所以法律在终极层面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对于道德的依赖。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在于,道德可以将更为高尚的追求作为规范,而法律则因为要借助于国家强制力来实施,所以必须体现最大可能的认同。□,法律对于价值的体验必须与多数人对于价值的体验一致,这决定了法律在价值选择上的限度。法律作为强制性的规范,除了具备前述内在要素外,还存在外在的限制,这就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对该项意义之需要的满足水平,以现有制度为背景的创新必须是现实的、可以操作的。⑧总之,环境法是现实的,对于价值的追求也是有限度的。对于环境法来讲,最为现实的选择是牵着道德的衣角,而不是穿着伦理的外套。4.第①段加点词语“应急”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是。5.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6.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⑦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A.由此可见B.换而言之C.退一步说D.一言蔽之7.对环境法的发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当人们看待世界的观念发生革命性的价值变迁时,环境法应运而生。B.既有法规无法根本解决环境问题,人们对此的反思推动环境法的发展。C.美国、中国等国家都不再满足于针对单一环境因素的部门单行法规。D.目前环境法的制订已在不断挑战构成传统法学的价值体系和基本信条。8.关于环境法的价值定位,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A.人和自然乃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应持生态中心平等主义。B.人类不过是生态系统的一员,不应该持现代人类中心主义。C.环境法混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应服从传统法律的标尺。D.环境法的价值定位要依据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而有所妥协。9.第⑧段得出“环境法最为现实的选择是牵着道德的衣角”的结论,你认为本文的论证是否充分?请做出判断并阐述理由。【答案】4.答案示例:应对眼前紧急的环境危机5.画线句阐释了法律和道德统一于人类的意义体验,没有明晰可见的分界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作者加以引用,为下文论述如何确定两者的区别做铺垫。6.B7.A8.D9.答案示例一:充分。作者首先指出道德和法律理应区分;再退一步承认法律无法完全摆脱道德,促使不同立场者的目光共同聚焦到“找准分界线”这一重点上;最后从内外两方面阐述了制订法律的现实束缚,彻底厘清它和道德的区别,层次丰富,严密周全。答案示例二:充分。先借传统法律理论“善意的批评”展开因果联想,对“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的现实危害表示忧虑;再把人类的要求比作标尺,“量”出个体美德的自由延伸和社会法律的现实限度,对照鲜明。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剖析事理,从未来的后果警告写到眼前的条件约束,增加了结论的说服力。答案示例三:不充分。结论中说的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不是“最符合学理的选择”。文章大多是架空的理论分析,当前真切的社会现实反而少有涉及,没有确凿有力的例证,没有不同选择的具体对比,即使提到现实情况也是一笔带过,未作进一步细致到位的分析,论述的角度和手法过于单一。【解析】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①段加点词语‘应急’在文中的具体意思”,这是考查词语的语境意。考生应先回归文本找到“应急”一词,再根据前后的语境进行理解。“应”意思是“应对”,此处应对的是“急”,而“急”指代什么?这就需要结合语境来看,第一段说“……都真切地意识到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代价是何等之大,从而不得不虑及当文明的列车高速撞向地球之后车毁人亡的可怕后果……”,由此可以知道,“急”指的是眼前紧急的环境危机,那么“应急”指的就是应对眼前紧急的环境危机。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此类题目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内容上,写了……,表现了……;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联。第⑥段这段文字是说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可以把这设想为一根标尺。标尺的最底端是社会生存的一些最显而易见的要求,向上延伸,则到达人类愿望的至高点。在这根标尺的某处有一根不可见的指针,它标出义务和美德的分界线”,从内容上来看,划线句阐释了法律和道德统一于人类的意义体验,两者没有明晰的分界线,作者为了说明这个抽象的道理,以“标尺”为喻,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了,这也就为下文确定两者的区别做了铺垫。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⑦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词语的运用。考生应结合语境,利用语句间的关系进行选择。前面说“而法律则因为要借助于国家强制力来实施,所以必须体现最大可能的认同”,后面说“法律对于价值的体验必须与多数人对于价值的体验一致,这决定了法律在价值选择上的限度”,这前后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是说法律作为强制性规范的内在要素,只不过后面换了一种说法而已,故此处应使用“换而言之”,“换而言之”意思是换一句话说,表示前后意思一致,只是换一种形式,换一种说法。7.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环境法的发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辨析。A项,“当人们看待世界的观念发生革命性的价值变迁时,环境法应运而生”错误,文章第一段原句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巨大的成功和满目疮痍的地球形成的巨大反差,使得所有的人包括法律人,都真切地意识到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代价是何等之大,从而不得不虑及当文明的列车高速撞向地球之后车毁人亡的可怕后果。于是,一个新的部门法——环境法诞生了”,可见不是“看待世界的观念”发生变迁,而是现实逼迫人类不得不来“应急”。8.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环境法的价值定位,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首先应到文中圈出作者表达看法的语句,然后再分析选项。A项,源自第四段,这属于学界争论的三个流派之一——生态中心平等主义;B项,源自第四段,“人类不过是生态系统的一员,不应该持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有误;C项,“应服从传统法律的标尺”错误,文章第六段先借助形象的说法指出法律和道德统一于人类的意义体验,没有明晰可见的分界线,接着又说“在何种程度上,道德诉求可以上升为法律规范;环境法所确定的义务和美德的划分在什么地方”。这三个选项的观点与作者观点不一致。文章第七段说“法律作为强制性的规范,除了具备前述内在要素外,还存在外在的限制,这就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对该项意义之需要的满足水平,以现有制度为背景的创新必须是现实的、可以操作的”,这与D项“环境法的价值定位要依据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而有所妥协”一致。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⑧段得出‘环境法最为现实的选择是牵着道德的衣角’的结论,你认为本文的论证是否充分?请做出判断并阐述理由”,这是考查作者探究文本内涵的能力。首先要做出判断,“是”或“否”,如果认为充分,就应到文中找出论据,如文章第五段“这些善意的批评都极富建设性,它事实上是在提醒环境法学者,一定要在将道德与法律区分开来的基础上,再确定其价值定位”,要求将道德与法律区分开,然后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