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平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2月质量检测高三语文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_____》)(3)《鱼我所欲也》中作者先假设为了求生避祸不择手段的做法,然后论述了仁人志士的做法是“_____,_____”。【答案】(1).玉簪螺髻(2).锦江春色来天地(3).登楼(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5).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1)中注意“簪”“螺髻”两词的写法。(2)注意“锦”字。(3)中注意“辟”字。2.按要求选择。(1)请你根据以下两副对联选择恰当的横批()甲: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乙:三星高照花红柳绿春不老,万事亨通物阜家丰岁常春。A.迎春接福/家庭幸福B.春暖大地/吉星高照C.春回大地/人寿年丰D.春风化雨/福如东海(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追求51%的效率,就是用51%的力量进攻。用100%的力量进攻,不更强吗?不然。人求胜欲最强的时候,恰是最不冷静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李昌镐用51%的力量进攻,另外49%的力量防守。这是他没说出的。这使他的棋极其稳健、冷静,极少出错,常使对手感到无隙可乘。A.在自己处于逆转的时候,正是掉以轻心的时候B.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时候C.在自己处于逆转的时候,正是咄咄逼人的时候D.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答案】(1)C(2)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第一题是对联题。对联横批的要求是以横写的书写方式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进行补充、概括、提高,多为四字词组。解答时主要根据对联内容分析判断。甲:绿竹、红梅与青松是岁寒三友。绿竹已有三分绿,意春回;红梅点点于枝头,意报春。三分景引出万家春,让春回的喜讯送走严寒,表达的是人们对春回的喜悦之情。据此可选“春暖大地”或“春回大地”。乙:三星高照,指有福、禄、寿,命运好;“春不老”意喻长寿,万事亨通指万事大吉、一帆风顺;物埠家丰指物质丰富。此联含人们对人寿年丰的美好愿望。据此可选“人寿年丰”。故选C。第二题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本题横线前面说“人求胜欲最强的时候,恰是最不冷静的时候”,后面是“;”,说明要填的句子句式与它相同;据横线后面“所以,李昌镐用51%的力量进攻,另外49%的力量防守”,可知前面填的内容应是“进攻时注意防守”,B项符合要求。故选B。【点睛】一、语言形式上的要求。对联,也叫对子。它要求语言对仗,具体为:1、字数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整齐、对称、平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对联的字数没有一定的限制,但单句对联多为五言、七言联,其次是四言、六言联;复句对联多为八言以上。2、结构相同。一副对联的上、下联要求句子结构一致,即单句对单句,复句对复句;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递进对递进,判断对判断,转折对转折,等等。3、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对(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虚词对虚词等。在名词中,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诸如天文(如:日月风雨霜露)、地理(如:山水江河城镇)、草木(如:桃李花果枝叶)、建筑(如:亭台楼阁门户)、人体(人手足口耳目)等。如果用同一小类中的名词相对,则叫“工对”,颜色对、数目对也属“工对”;若是用不属于同一小类的名词相对,则叫“宽对”。4、平仄相反。平仄是对古声调的一种分类。“平”是指古平声,“仄”是指古上声、去声和入声。识别字音的平仄可借助于现代汉语普遍话的四声。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古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发展到今天的普通话里已经变成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了。大体上来讲,今天普通话的阴平、阳平是“平”(注:派入普通话阴平、阳平中的古入声除外,应为“仄”),今天普通话的上声、去声是“仄”。“平仄相反”是指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要做到“以平声对仄声,以仄声对平声”,尤其是第二、四、六字和最后的一字。上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二、内容上的要求语意相关应该是对联内在美的体现,它要求上下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好像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是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两美合一,是环肥燕瘦般地和谐统一在一个意境中。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国学的焦灼①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从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②在当下的“国学热”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③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免疫机能低下的地步。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④而事实证明,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很多2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爱弥儿》相比,《尝试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⑤就像黑格尔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自此以后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然演进的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⑥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日本从1865年就一心一意地跟着西方闹革命,到头来,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⑦其实只要中国这个人口基数还存在,民族和民族特色是不会消亡的,只是其消极面和积极面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替换,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人的聪明成了投机取巧,家庭观念重成了任人唯亲,这并非西方导致的民族特色的“消亡”,而恰恰是消极面在社会转型和制度缺失之下的爆发。⑧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虚弱的焦灼心态,不仅是一部分国学家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3.第①段加点词“特定语境”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4.第④段列举20年代初知识分子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5.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作用。6.对第⑥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民族特色需要人们对其的加工和宣传。B.民族特色由人们在不同场合自然而然地形成。C.民族特色不主张外来文化的参与。D.民族特色是指只限于日本人的艺术特色。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3.迫切期待着民族复兴的古老民族面对历史与现实和外来文化冲突时的困窘状态。4.呼应第②段提及的在当下的“国学热”中的论调;证明本土新创造的文化也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5.黑格尔的话意为无论一个人走多远,都不可能改变他的肤色,作者运用引证法证明文化不会因为发展而失去根本(或者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在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6.B7.首先,作者以中华民族强国梦引出当今国学热中折射出的焦灼心态及其代表言论;接着用比喻论证形象阐释产生这种焦灼心态的本质原因是忽视文化的普适性、包容性、交流性,折射出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继而作者以20世纪初的文化高峰与日本做法为例证明,国学家的焦灼心态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最后委婉指出排斥外来文化的文明是虚弱的文明,对自我民族的自信,方能不断发展自身文化。【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要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要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解答时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本题“特定语境”指特定环境,具体含义可结合语境分析。前文说“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据此可组合成“迫切期待着民族复兴的古老民族面对历史与现实和外来文化冲突时的困窘状态”。【4题详解】本题考查论据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论据的位置,一般先考虑对本段分论点的作用,其次考虑在上下文结构方面的作用。本题第④段开头说“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可见列举20年代初知识分子的意图首先是证明“本土新创造的文化也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其次,前面第②段中也说到“在当下的‘国学热’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据此可知列举20年代初知识分子的意图也是为了“呼应第②段提及的在当下的“国学热”中的论调”。【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及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本意,其次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特点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走不出”意思是“无法改变”;“皮肤”指“肤色”;黑格尔的意思是“无论一个人走多远,都不可能改变他的肤色”。根据后文“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黑格尔这句话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在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它在文中的作用可从论据特点角度答,这是引证法,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本意,其次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这句话是为了证明前面说的“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黄皮肤黑头发”是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冒”是说自然而然体现出来。本题A项,“加工和宣传”错,原文说“不张嘴”“冒出来”,说明是自然而然体现出来的,不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