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中政治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学案 沪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一、要点讲解1.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复习时要注意四方面:(1)生产,这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一切生活资料,都是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学生需要深刻理解,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这也是解决其他经济矛盾的基础。(2)交换,这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生产出的产品,通过有形、无形的市场进行交换。(3)分配,这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需要明白的是,广义的分配指的是社会产品在积累和消费中的配置;狭义的分配指的是个人消费品按照一定原则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4)消费,这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扩大内需是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涵。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有:(1)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社会主要矛盾,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这也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摹求。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无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让我们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主要靠经济建设,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复习时要了解:(1)要立足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实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韵潮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2)要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3)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的掌握,既要从整体上了解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中国共产党在多年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得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这既是一个经济常识的概念,也是一个政治常识的概念。复习时要深入探讨作为经济学概念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1)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发展,什么都谈不上。(2)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5.青年走向社会需要有经济意识这个知识点简要陈述了作为青年学生,需要学习和运用经济知识甓用“经济眼光”分析社会现象。所谓经济眼光,掌握三点即可:第一,要学会看经济背景,看待任柯事物,都要看到它的经济背景;第二,要学习算经济账,了解日常经济账目,能合理支配自己的费用,能帮助家长安排好全家的生活费用;第三,要懂得经济法规,在经济活动中用这些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二、重点知识指导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把未来五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就是一个转变唯GDP观的信号。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五个统筹”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人点和现实途径。坚持“五个统筹”,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兼顾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币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要着眼未来发展,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实现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复习时要知道,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命题角度涵盖各种类型的题目,可以从经济、政治、哲学不同角度来设计:如经济常识从社会主义本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角度考虑;政治学常识从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政府职能等角度考虑;哲学常识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价值观、科学理论的作用、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发展实践的作用等角度考虑。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一、要点讲解复习时要明白,本课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第一节“社会财富增长之源”简要介绍了社会生产的重要性及社会生产必须的基本要素。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的实质内容是“我国的工业化道路选择”,讲的是通过分析我国基本国情,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顺应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大趋势,中国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节“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则在前两节论述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经济发展的目的及如何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这个知识点是非常浅显的,一般动物是被动地接受自然的“馈赠”,而人类是通过能动地改造自然而获得自己的生活资料。人类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需要通过社会生产创造出来,通过社会生产,自然界的物质材料发生了变化,成为适合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因此,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2)社会的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复习时要理解,人们的生存需求满足了,才能去从事更高级的活动如精神活动和政治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求,有了较多的剩余,人们才可能有物质基础和闲暇时间去从事经济活动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政治生活的内容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扩展,整个社会也逐渐地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因此,社会的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是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理解这一对关系,对经济学常识后面内容特别是第六课的理解也是关键的。复习时要深刻理解,人类的生产不是无组织的、零散的、随意的活动。人类在从事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发生着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有目的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这就是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类甩什么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如果能够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反之,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就是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如所有制、分配制等。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是一个有组织的物质过程。,需要有多种要素的参与,教材中主要列举了五种基本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这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要理解这两句话,必须结合我国的劳动力结构现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等。(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这包括了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这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许多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3)资本,是现代社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要理解并能区分资本三种形态: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4)经营管理,也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它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因为它是企业家提供的一种特殊的复杂劳动,又被称为“企业家才能”。对于企业的管理,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内部管理主要指的是合理支配企业的人、财、物,高效进行生产;外部管理主要指的是正确判断市场需求,抓住机会,使企业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5)科学技术,它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这主要表现为: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复习时要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科学技术作用的发挥。理解科学技术作用的发挥与发展生产,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外开放等知识点的关系。复习时要知道,在这些要素中,劳动、土地、资本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只有把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搭配,才能现实高效地进行社会生产。4.新型工业化道路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需要明白人类社会经历着一个农业社会一工业社会一后工业社会的过程,各国在这个过程中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迈进后工业社会,社会生产也进入信息化阶段。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还没完成工业化,又面临着信息化的历史任务。所以我们不能走传统工业化道路,即以大量投入为特征,同时带来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等突出问题的工业化,只能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工业化道路。第二,要注意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的理解。①科技含量高,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基础上,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②经济效益好,要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和企业效益。③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要通过科技作用的发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④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第三,理解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所以,我国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5.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复习时要知道,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一些指标来衡量、比较。国内生产总值(GDP)就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