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一、要点讲解1.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复习时要了解,社会生产中众多产业部门和行业,被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狭义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行各业的总称,又被称为广义的服务业。复习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三大产业划分的标准是“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二是第一、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最基本的部门,第三产业则主要提供服务;三大产业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产值一起被统计进入国内生产总值。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1)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2)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原料,为工业品提供重要市场,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富余劳动力,为国家建设提供资金积累。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复习时要明白工业不是第二产业的全部,而是第二产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原材料。其中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2)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用工业品生产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3)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复习时要知道,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这一点是从第三产业通过提供各种服务,促进各经济部门的结合,推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从而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来理解。(2)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它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行业并存,能吸纳大量的和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员,是我国当前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量的主要途径。(3)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有助于人们提高文化、道德修养和技术水平,陶冶情操。5.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指的是在产业总体中各产业的比重和这些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复习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产业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从而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发展的趋势是:(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要注意是“比重”的下降,而不是绝对值的减少。发达国家的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普遍下降到3%以下。(2)新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发达国家的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多下降到30%以下。(3)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6.我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复习时要懂得,产业结构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上的,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这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当前,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努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谋求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注意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这就要走一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要提高两个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注意三条路径:既要改造传统服务业;又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还要积极发展国际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总之,我们要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意味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丰富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内涵也从一个转变扩展为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7.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劳动就业的影响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复习时看懂即可,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第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主导力量。8.就业的重要性及我国政府的就业政策复习时要掌握以下主要内容:(1)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就业是人们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手段和方式,也是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本途径,还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方式。解决就业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2)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这为解决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提供了根本保证。9.劳动者的择业、就业和创业有关劳动者的择业、就业和创业的内容,一般了解即可,复习时要注意三点:(1)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就业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还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都应视为就业。就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固定工、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多种就业形式。(2)正确选择职业将为个人一生的顺利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所以劳动者应该从客观现实和主观条件出发,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劳动者择业应考虑: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3)就业与创业密不可分,人们可以在就业过程中创业,也可以在创业过程中就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0.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应该履行的义务(1)劳动者依法享有以下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保护、接受职业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复习时要能区分以上权利的不同含义,同时理解,保障劳动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劳动者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真正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劳动者依法履行以下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术、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职业道德。复习时要懂得,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两者是统一的,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是享受劳动权利的前提。11.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知识点,复习时要掌握以下主要内容:(1)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的权益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虽然法律地位平等,可是在事实上往往并不平等,用人单位在经济上处于优势,而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劳动关系中常会出现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这是文明社会不能允许的,应当以法律手段捍卫劳动者的尊严和利益。复习时要理解,维护劳动者的权益,需要多方努力,如国家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劳动秩序监管;企业应遵守法律,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个人应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能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劳动合同制度与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的一种法定的用工制度。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法律关系,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具有法律约束力。(3)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在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常常会因劳动权利、义务问题发生矛盾而引发争议,即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复习时,要注意劳动争议的仲裁与消费争议的仲裁的不同:劳动争议中的仲裁是必经程序,而消费争议的仲裁不是必经的,而是双方自愿的;劳动争议中的仲裁不是最终的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满可提起诉讼,而消费争议的仲裁一经做出,则不能再寻求其他解决途径。二、重点知识指导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1)复习第一产业这个知识点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三农”问题,要了解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生产技术普遍落后、产品质量欠佳,农民收入低、劳动素质不高,农村发展滞后、社会基础设施差等等;要了解我国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取消农业税、家电下乡、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探索、农村小额贷款扶持、加大对农民培训、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等等;要理解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政策、财政、税收、货币等手段,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要理解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2)复习第二产业这个知识点时,要了解我国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建立了门类齐全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生产规模跃居世界前列,整体工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等;另一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如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工业生产总体技术水平较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等问题仍然突出等。要理解我国的工业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工业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种资源,努力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3)复习第三产业这个知识点时,需要通过拓展视野,掌握关于第三产业的一些常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推动力,也成为衡量一国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和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服务业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虽然近些年取得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