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改造世界追求真理一、要点讲解1.改造世界的涵义要认识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会,改造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任务就是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所面临的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是不同的,因而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具有历史性。2.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复习时要注意三点:第一,改造主观世界的含义。要认识到改造主观世界是指改造人的思想观念、认识能力,其核心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要认识到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是紧密相连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第三,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只有实践具有把主观与客观相联系起来的特点,因此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认识世界并成功地改造世界,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3.科学理论对改造世科的指导作用复习时要注意三点:一要全面理解科学理论的含义,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正确的理性认识,要将科学理论与理论、认识的区别开来。二要掌握科学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具体表现:科学预见的作用、科学方法的作用、解放思想的作用。三要结合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指导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在中国革命与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来全面理解、深刻领会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4.真理是客观的复习时要注意,真理是客观的,是从真理的内容来说的,真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真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因此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是从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得出的必然结论。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所以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按照认识规律去观察分析事物,才能获得真理。但是真理在形式上却是主观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即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真理包含在认识里,只不过是正确的认识而已。5.真理是发展的复习时要注意两点:第一,真理为什么是发展的?真理是发展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得出的必然结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事物是不断发展的,真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真理是正确的认识,也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第二,真理是怎样发展的?真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它存在的范围和条件,超出这个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是相对的。因而真理与谬误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作为一对矛盾,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对矛盾的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过程,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真理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总之,承认真理是客观的,就是在认识论中坚持了唯物主义;承认真理是发展的,就是在认识论中坚持了辩证法。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复习时要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一,这是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认识的正确与否应当是指与客观事物构本来面目符不符合的问题,因此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必须是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东西,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具备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第二,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即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人的认识本身不能作为检验自己正确与否的标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认识的对象,它也不能直接回答认识是否与自身相符合。人们只有在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检验,当在某种认识的指导下,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就说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第三,这还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即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人的认识本身不能作为检验自己正确与否的标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认识的对象,它也不能直接回答认识是否与自身相符合。人们只有在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检验,当在某种认识的指导下,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就说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总之,只有实践(也是唯一的)才具备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实践才能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2)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是一个过程。事物是发展的,实践也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真理也会走向谬误。一种认识的真理性即使是已经被实践所证实,仍需要接受今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原则。复习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是一个过程。事物是发展的,实践也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真理也会走向谬误。一种认识的真理性即使是已经被实践所证实,仍需要接受今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原则。要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正确性。(3)要联系当前我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加深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实践标准”这一原理的认识。7.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复习时既要理解“人民群众”的内涵,又要理解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因为: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复习时可运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加深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的认识。要知道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群众观念,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重要性。8.弘扬科学精神与追求真理复习时要从科学精神的内容、追求真理与弘扬科学精神的关系以及追求真理是青年毕生的使命三个方面来认识。科学精神概括地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精神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需要培养的重要素质;在追求真鲤的过程中,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理性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还要弘扬包括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等人文精神,把追求真理作为青年毕生的使命,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二、重点知识指导1.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复习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1)必须正确区分几个相似概念,即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论、真理和科学理论。①认识指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认识论角度说,这种反映叫认识,从唯物论角度说,这种反映叫意识,有正、误之分,也有抽象与具体之别。由于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从认识的过程来说,认识又分为感性认识(即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和理性认识(即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多次反复,逐渐深入的复杂过程。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③理论:理论是人们把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理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因此,科学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才能对实践的发展起巨大的指导作用。④真理:真理就是正确的认识,即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正确的认识,真理包含在认识里,只不过是正确的认识而已。⑤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正确的理性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参见下图)(2)复习这部分内容要与教材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中关于认识的有关知识相联系。要懂得,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开始,认识要通过实践深化、上封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还需要回到实其次,要正确把握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由于理论属于认识,因此,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也就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即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的产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也就是说: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动力、检验的标准和目的;理论对实践又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3)要正确理解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即科学预见的作用、科学方法的作用、解放思想的作用。并初步掌握运用“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的重大现实意义。(4)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革命,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的伟大实践,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说明了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的产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说明了理论对实践又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从事生产的劳动群众和为其服务的知识分子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第二,实践与群众是密切联系的。社会实践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实践与尊重人民群众不可分离。第三,人民群众之所以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第四,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复习时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强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道路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