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乡财县管乡用网上论文篇一:对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实践与思考龙源期刊网.cn对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郑波,刘志勇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21年第02期沙洋县财政局在2006年5月出台了一系列“乡财县管乡用”文件和管理办法,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收付延伸乡镇平台,健全制度,规范运行,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强化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确保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现结合沙洋县官垱镇的改革实践,对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作一些粗浅思考。一、主要作法官垱镇财政所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实行统一预决算制度、统一银行账户、统一国库集中支付、统一票据管理、统一政府采购等“五个统一”的办法,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促进我镇农村财政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1、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镇级预算约束力。镇所有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及镇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年初预算,按照“两上两下”程序编制镇综合财政预算。镇综合财政预算按程序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挪用、截留预算资金。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2、统一银行账户,规范镇财政资金运行。撤销镇级各单位及政府各部门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账户,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账户统设。3、严格票据管理,规范镇财务收支行为。对镇使用的票证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统一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往来结算票据、“湖北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费收据”、“湖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收费收据”、“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以及一事一议使用的“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用收款收据”其他票据一律不得使用,不得入账。严格以票控款,以收定支,确保账、票、款三相符,规范镇财务收支行为。4、统一政府采购,规范镇政府采购行为。采购单位根据县政府当年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编制本年度的政府采购预算,按程序报批。采购单位根据批复的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及追加政府采购项目,填制《政府采购计划表》、《资金计划表》,由镇财政部门集中上报县财政局采购办审批后,再按批准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集中采购的项目由县财政局组织相关人员,按采购合同验收合格后,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零星采购的项目由镇财政部门按程序报批后直接支付。二、初步成效篇二:建立健康稳定的县级财政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建立健康稳定的县级财政?安徽省人大财经委课题组县级财政是地方财政的基础,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逐步到位,县级财政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县级财政的基础地位必须加以巩固。受经济发展水平、财源结构和传统体制的影响,目前安徽省县级财政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虽然不高,但在全省财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针对县级财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安徽省人大财经委课题组在安徽省财政厅的配合下,对县级财政展开调研,认真分析县级财政的地位与作用、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县级财政体制,建立健康、稳定的县级财政提出了具体思路和政策建议。一、县级财政的地位与作用县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和县级财政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行政区域。县级财政伴随着县级政府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强地位、完善功能。(一)县级财政的形成与发展。县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域形成过程中最早的政府组织。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往事已成历史,但县制却在历史的变化和发展中得到延续,使同一县域中的财力配置、语言、文化、民俗、风情、生活习性等习惯和方式在历史的延续中趋同和固化,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经济、社会和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文化背景,并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其行政、司法和财政职能。传说禹王在治服淮患之后,建立淮夷、人方、南邦等氏族部落,秦代分置九江、泗水、衡山、砀、陈、鄣等郡县,自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根据行政管理和经济需要,不断调整行政区划。清康熙六年(1667年)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为名设安徽省,辖7府、10州、51个县,从而形成了安徽县域的雏形。一定的财政体制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政府经济政策和财政制度的具体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沿袭了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分配办法,财政在高度集中的基础上,普遍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财政于1953年起建立了中央、省、县三级体制,在计划经济和三级管理的体制下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收支范围,并按照分类分成的原则,确定了中央与地方、省与县的收入分成比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安徽省把财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了调动县级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安徽省从1980年起先后推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划分税种、分级包干”,“核定收支、超额分成”和“定额上缴递增、定额补助递减”的办法。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比较明确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总额分成体制下多收多上缴的顾虑,调动了各级政府自主理财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和拓宽财源的积极性。(二)县级财政的地位与作用。我国现有2000多个县,集聚着全国70%以上的人口、创造56%以上的生产总值,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国地方收入的1/3、支出占2/5,县级财政的运行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县级财政的平衡,而且关系到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整个国家财政的影响举足轻重。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和资源大省,全省县域面积111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117%。2005年,安徽省县域人口470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313%,县域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72913亿元、占全省GDP的6914%(根据2006年统计资料)。县级财政的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安徽经济崛起的基石。县域是安徽省农业和农产品的主产区域,也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新创造的GDP中有四成以上来自于县域,新增财政收入有三成以上由县级提供,县域经济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过程中占据特殊的地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业在本省经济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农村中的经济基础仍然较差,因此,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重点在县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县级财政强大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城乡社会才能稳定,财政基础才能巩固,“三农”问题才能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才能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真正实现。21社会资源集散的基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源自于县域,以劳动力和现代科技为基础的加工制造业、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业和轻工业、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重化工业和新兴产业,等等,大都依赖于县域资源的支撑。目前,在安徽省发现的138种矿产资源中,90%以上分布在县域。广阔的县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成为本省乃至全国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基地、商品粮基地和劳动力基地。如果缺少县域资源在全省资源中的合理配置,就不会有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31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县域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省消费额的比重大体维持在50%左右,对全省市场消费的贡献率约占4715%。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大件消费品在城已趋饱和,但农村市场的消费前景日渐看好。此外,农村中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消费空间之大、需求之高,已成不争的事实。因此,以全省70%以上的农村居民为主体的县域不仅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而且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41地方财源新的增长点。根据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是影响经济发展因素中的关键要素和不可或缺的资源,而劳动力和土地在县域资源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用现代知识武装起来的劳动力不仅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而且可以创造科学技术,在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上创造奇迹、描绘“文章”。县域经济的崛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起,必然为地方财政开辟广阔的财源。此类案例在全国百强县中可见一斑。(三)安徽县级财政的基本情况和改革进程。安徽地处华东腹地,长江中下游。全省辖17个市、61个县(市)、44个区、1646个乡(镇)。全省61个县(市)中,国家贫困县19个,省贫困县10个,山区、库区及沿淮行蓄洪区县35个。自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以来,安徽的县级财政经历了改革初期的高速增长、世纪之交的3年徘徊和近几年来的恢复性增长三个时期。近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一批工业强县在加大结构调整的同时,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带动县级财政经济快速增长。为了巩固县级财政的基础地位、解决县财政和广大农民的困难问题,本省从2000年起,率先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全省农民5415亿元政策性负担被全部取消,农民人均减负10914元,建立了新型农村分配关系,受到广大农民衷心拥护;率先在全国推进粮食直补改革,3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118亿元,促进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率先在全国实行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改革,建立最低财力保和激励约束机制,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调动了县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率先在全国系统地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省市县分别成立了政府采购中心、国库支付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深化,初步构建了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体系;率先在全国实施农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民财政补贴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许多经验已被提炼成全国性的政策措施,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财政部门的肯定。二、目前安徽省县级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分税制体制实施以来,安徽县乡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由1994年的301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012亿元,年平均增长近1112%,高于全国县乡平均增幅约2个百分点,略低于全省财政收入年均增幅。但从增长趋势看,自1994年以来,安徽省县乡收入增幅呈典型的前高后低特征,增收潜力严重不足,收不抵支的问题逐步显现。(一)财源结构单一,主体税种缺失,责任与能力不相匹配。2004年,全国百强县的产业比例为1118∶5513∶3219,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处于领先位置,其非农产业比重高达9014%,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约占70%。相比之下,安徽省县域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3312∶3311∶3317。由于第一产业比例过高,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经济增长缓慢,财政增收乏力。从财源结构看:农业税和非税收入比重过大,对上级依赖性较强。2004年,县乡一般预算收入11313亿元,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的4113%。县乡一般预算收入中农业税收入2314亿元,占县乡收入的2021%;企业收入416亿元,占县乡收入的411%;非税收入3218亿元,占县乡收入的2819%。可见,企业收入比重过低,农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业税收入和非税收入比重过高,突出反映县乡经济基础薄弱和收入结构上的不合理性。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县乡自有财力增长的空间进一步缩小,自有财力严重不足。分税制改革的最大成功在于增强了中央财政实力,使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由改革之前的22%迅速提高到5517%。而留给县乡的税收大多是规模小、税源散、稳定性差,或面临取消,或征管难度大、成本高的小额税种。作为承担基层政府重要职能的县乡财政,由于缺少主体税种,因此只得依靠税收返还、转移支付和非税收入来勉强维持职能运转,基层财政处在“等米下锅”的艰难境地。从职能配置看:国税、地税分设后,国税局由中央直管,负责征收中央财政的固定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地税局由省级直管,负责征收地方财政的固定收入;县级财政只得利用本级政府的征管手段,组织农业税收和非税收入。这样,在一级政府中存在多套征管机构,多套征管机构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和不同的政府层次;国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