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共8页,33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写道:“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题干“□□□□”处省略的内容是A.民主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B.民族革命民主革命政治革命C.政治革命民主革命社会革命D.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要推翻满洲贵族清王朝的统治,就必须进行民族革命;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就必须进行政治革命;要解决以土地为中西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就必须进行社会革命;故排除ABC,所以选D。2.“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农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其为之制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这是孙中山先生哪一种思想的反映()A.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B.“联俄、联共”C.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农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其为之制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可以得出,此时的孙中山比较注重工人和农民问题,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政策,由此可知应该属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内容,故C正确;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与材料无关,故A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三大政策中“扶助农工”的内容,没有体现“联俄、联共”,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权主义的内容,故D不正确。3.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下列各项中孙中山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体现出继承关系的是①“民族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民权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③“节制资本”——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④“耕者有其田”——解放区土地改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民族压迫,各民族一律平等;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于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与设问相符,①正确。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新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民主国家,故②错误。孙中山的节制资本是指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而新中国实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转变,与设问相符,③正确。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是指在土地私有制度下﹐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满足了人民获得土地的愿望,与设问相符,④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所以选D。4.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A.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C.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D.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答案】B【解析】“城市中心论”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的道路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B项正确;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是作战方略,并非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5.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这一认识A.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C.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D.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答案】A【解析】题干中毛泽东的思想主张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故选A;毛泽东思想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错误;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6.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A.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B.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C.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D.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答案】D【解析】【详解】1978年我国才确立改革开放政策,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过度的拨乱反正,故B错误。教育和考试虽然需要一定的政治指导,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故C错误。文革结束刚刚结束,对抨击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可见人们的思想尚未完全解放,故选D。7.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A.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B.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C.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D.已完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答案】B【解析】根据“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表明邓小平注重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B正确;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揭示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同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A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联系所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8.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指20世纪80、90年代的苏东剧变,这些国家纷纷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排除A;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B;1982年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D。9.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B.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C.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D.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答案】C【解析】【详解】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都是在对中国国情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解决不同时期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不管是为了民族独立还是国家富强,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答案为C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民主革命无关,排除A。三民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排除B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在21世纪仍然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共同点,都注重把世界先进的理论成果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10.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信息可知,毛泽东主张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故答案为B项。A项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主张,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点睛:“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双百”方针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论争;同时,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包括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11.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自愿录取”。这一变化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B.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C.表明了拨乱反正的完成D.体现了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答案】D【解析】“群众推荐,学校审核”的方式人为因素较多,特别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到公平公正;以考试方式录取更能体现出公平公正,这一变化体现了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故答案为D项。粉碎“四人帮”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排除A项;高考制度恢复时,改革开放尚未进行,排除B项;C项说法夸张,拨乱反正任务艰巨,排除。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可知是强调教育的公平、教育的普及,故①②④都符合题意;③不对,20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以历史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强调教育的地位,与题干不符;所以答案选C。【点睛】“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是关键信息。13.我国水稻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突破了连片单产10500千克/公顷的第一期目标和12000千克/公顷的第二期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反映出A.世界性饥饿问题由此解决B.我国农业科技世界领先C.“南优2号”水稻培育成功D.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连片单产10500千克/公顷的第一期目标和12000千克/公顷的第二期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性饥饿问题尚未解决,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世界其它国家的农业状况,不能说明我国农业科技世界领先,故B项错误;“南优2号”水稻培育成功在1974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故D项正确。故选D。14.《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B【解析】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A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2003年,故B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