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该鱼在3+时到达性成熟,即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即进入老年)A.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B.由表可知,该鱼种群数量将增多C.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越多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年龄组成的类型有三类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增长型种群年幼个体较多,稳定型种群各个年龄阶段相对稳定,衰退型种群年幼个体较少。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幼年阶段的个体数为92+187+121=400,成年阶段的个体数为400,老年阶段个体数也是400,该种群各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基本相当,因此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A错误;B.由上分析可知,该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C.种群数量还取决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C错误;D.鱼活动范围较大,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D。2.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t1时该种群种内斗争最剧烈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在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最大,为N值;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N/2,B正确;t2时该种群数量最多,种内斗争最剧烈,C错误;在t1~t2时,种群增长速率仍大于0,即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因此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错误。3.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是“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D.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图乙表示【答案】A【解析】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乙图中的F点,但AC段已有少量个体被淘汰,所以不能看成是“J”型增长,A错误;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表示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B正确;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以确保有最大增长速率,使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C正确;种群呈“J”曲线型增长时,增长速率将不断增长,所以不能用图乙表示,D正确.故选A.4.下列有关物种、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能够交配产生后代的生物就是一个物种B.不同群落中同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相同C.在裸岩上进行初生演替时首先定居的是地衣D.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生物个体的多少【答案】C【解析】【分析】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详解】A.凡是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才是一个物种,如果能交配繁殖产生的后代不育也不能叫一个物种,如马和驴生了骡子,A错误;B.不同群落中同种生物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区域不一定相同,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一定相同,如两个大小不同的池塘的全部鲤鱼,属于两个种群,但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错误;C.在裸岩上无土壤、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首先定居的是地衣,C正确;D.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生物物种数目的多少,D错误。故选C。5.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相符的是()A.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很少,应选择生长茂盛处取样调查其种群密度B.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探究农田中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上某种田鼠的丰富度D.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统计其丰富度时一般用目测估计法【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信息传递功能,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知识。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信息包括物理(声、光、电、磁等)、化学(化学物质)和行为(特定的动作)信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逐个计数法、样方法、灯光诱捕法和标志重捕法。趋光性昆虫的种类很多,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捕,统计种类数。【详解】A、调查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B、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B正确;C、标志重捕法调查的是种群密度,C错误;D、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统计其丰富度时一般用记名计数法,D错误;故选B。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详解】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壁虎活动范围加大,活动能力较强,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会向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变化;近岸区和湖心区处于水平方向上,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7.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可表示森林在火灾后进行的演替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甲、乙群落演替【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演替主要包括初生演替乙和次生演替甲。【详解】A、甲中①、②处物种丰富度相同,不能说明物种组成相同,A错误;B、甲是次生演替,乙是初生演替,故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B正确;C、甲属于次生演替,可表示森林在火灾后进行的演替,C正确;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甲、乙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选A。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物链(网)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B.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C.增加或延长果园中的食物链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食物网中表示的都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捕食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A正确;B、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B正确;C、增加或延长果园中的食物链能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食物网的生物中,通常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一种生物可以被多种生物所食,所以食物网的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错误。故选D。9.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对于此种甲虫的分析正确的是()A.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B.属于次级消费者C.与落叶树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详解】A、甲虫可以分解落叶,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A正确;B、甲虫属于分解者,B错误;C、甲虫以落叶为食,不是以活的植物为食,属于分解者,二者不是捕食关系,C错误;D、甲虫不属于营养级,能量金字塔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D错误。故选A。【点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生物占有营养级,其中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10.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该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能量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3)消费者;(4)分解者。2、营养结构(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能量)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故选B。1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D传递到A和F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碳循环示意图可知,D是生产者,A、B、E都是消费者,F是分解者,C是二氧化碳库,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因此该生态系统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故B正确,C错;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故A错;由于F是分解者,因此消费者和分解者不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故D错。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图文转化能力。12.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C.当光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D.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答案】C【解析】【详解】A.蝙蝠通过回声定位对被捕食者进行捕食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A错误;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为种间竞争,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错误;C.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体现的是环境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未体现生物种间信息传递,C正确;D.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定位】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点睛】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3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