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基础卷,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如图为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与所记内容相关的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主张“有教无类”,故A正确;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但不符合“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排除BC;墨子是墨家,排除D。2.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主张A.民贵君轻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法治,故D正确;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BC。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德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刑治”、墨家主张“贤治”。其共同内涵A.思想自由B.重建秩序C.崇尚礼制D.回归周制【答案】B【解析】【详解】无论是儒家的“德治”还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抑或是法家的“刑治”和墨家的“贤治”,他们都是主张建立一种统治秩序,故B项符合题意;这些思想流派都主张遵循自己的主张建立的新的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并非主张思想自由,排除A项;崇尚礼制和回归周制是儒家思想的特点,排除CD项。4.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孔子热心救世,但他的救世思想在鲁国行不通,到齐国也碰壁。造成孔子碰壁主要在于他的救世思想A.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B.忽视法治而只重视德治C.旨在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D.未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儒家提倡仁爱思想不能适应当时社会需要,D正确;儒家救世思想不是因为没有形成理论体系,A错误;忽视法治而只重视德治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孔子思想维护没落奴隶主阶级,不是人民利益,C错误。5.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白虎观会议统一今文经义,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占据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化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点睛】“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是解题的关键。6.南宋文天祥就义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当时弘扬这种气节的思想学说是A.道家学说B.佛家思想C程朱理学D.阳明心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发奋立志等,这些思想都和文天祥的做法相符。故答案为C项。AB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佛家主张消极避世。此二者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陆王心学的影响主要是在明代,与“南宋”不符,排除。7.明清之际,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黄宗羲D.李贽【答案】D【解析】【详解】李贽是明朝后期著名思想家,其性格离经叛道,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D项正确;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学家,A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儒学家,B错误;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并不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C错误。8.以下主张,属于黄宗羲提出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君主受命于天C.人人都有良知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答案】A【解析】【详解】“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观点,故选A;“君主受命于天”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排除B;“人人都有良知”是明代王守仁的观点,排除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对顾炎武的“亡国”与“亡天下”的观点的归纳,排除D。9.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为主,君为客”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顾炎武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选项D正确;选项A是朱熹的观点,排除;选项B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选项C是李贽的观点,排除。10.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蔡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A.印刷术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可知,这是对造纸术的描述。东汉时期,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故B项正确;印刷术主要是促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A错误;指南针主要是促进地理大发现,C错误;火药主要是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D错误。【点睛】本题以美国学者德克•卜德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造纸术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纸的出现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相关史实。11.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重要标志。因为四大发明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D.领先西方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于欧洲的社会转型和中国的社会进步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表明中国四大发明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故答案为B项。A项只是四大发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具体表现,排除;四大发明的成就不是体现在发明过程的艰难上,排除C项;给予四大发明很高评价,不是基于同西方的比较,而是自身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贡献,排除D项。12.明代吴承恩以前人作品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了一部结构优美完整的神魔小说。这部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吴承恩写的是《西游记》,选项C正确;选项A作者是罗贯中,排除;选项B是施耐庵,排除;选项D作者是曹雪芹,排除。【点睛】常识类问题,准确记忆即可。13.唐代诸帝大都爱好书法。唐穆宗召见柳公权说:“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为右拾遗兼翰林侍书学士。下列书法作品由柳公权创作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柳公权擅长的是楷书,《玄秘塔碑》是他的作品,D项正确。①是小篆,A项错误;②是元代赵孟頫的作品,他创楷书赵体,B项错误;③是行书,王羲之的作品,C项错误。14.“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宋代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就反映了这种特点。材料反映的是A.宫廷画B.文人画C.风俗画D.工笔画【答案】B【解析】【详解】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材料“强调个性表现”“艺术为一体”符合文人画的特征,故B符合题意;宫廷画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反映了皇家的审美意识,A不符合题意;风俗画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故C不符合题意;工笔画是就表现技法而言,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故D不符合题意。15.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答案】A【解析】【详解】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故A正确;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排除B;曾国藩、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不是最早主张学习外国的,不符合“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联系所学林则徐的思想和活动分析解答。16.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洋务派主张A.“耕者有其田”B.“君民共主,设立议院”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国家的根本体制是指封建制度;“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是洋务派的主张。故答案为C项。AD项,“耕者有其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主张,排除;B项,“君民共主,设立议院”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主张,排除。17.陈独秀说:“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唤醒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答案】D【解析】【详解】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其代表人物之一陈独秀认为:“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西洋的法子”指的是西方的民主科学等思想,“中国的法子”指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他认为两者水火不容,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动摇封建思想的效果也没有涉及到促进民族觉醒的信息,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新文化运动推动全面的文化转型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18.白话文原本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然而,20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在白话文推广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严复D.胡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故答案为D项。AC项,曾国藩、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B项,严复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19.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其中“政治革命”是指A.实现民族主义B.实现民生主义C.实现民权主义D.实现民族独立【答案】C【解析】【详解】“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是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民权主义”,故C符合题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是指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即“民族主义”,故AD不符合题意;“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故B不符合题意。20.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A.“三大政策”的推动B.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C.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D.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答案】A【解析】【详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体现其开放性。材料“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正是三大政策的推动的体现,故选A;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尚处于晚清政府统治时期,故B错误;中国政党政治尚处于发展阶段,故C错误;题目中末体现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故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