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神权与王权结合B.以等级关系为纽带C.权力的高度集中D.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答案】A【解析】商代统治者的占卜带有明显的神权色彩,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A正确;B、C、D材料都无法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抓住关键信息“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结合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析即可。2.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A分封制B.宗法制C.皇帝制D.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秦王嬴政改称“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建立皇帝制度,C项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排除A。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B。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属于选官制度,排除D。【点睛】熟悉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史实即可知道答案。3.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逝,其诸子为争夺爵位而兵戎相见。按照当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齐桓公国君位置的是A.二儿子,齐桓公最宠爱的妾所生B.四儿子,为齐桓公最喜爱C.三儿子,与大哥同母,手握兵权D.大儿子,齐桓公正妻所生【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时期,齐桓公去世,诸子为争爵位而争斗。周代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选项中只有大儿子是嫡长子,最有资格继承王位,故排除ABC,选D。4.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血缘D.宗教【答案】C【解析】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严格区分嫡庶长幼,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故维系宗法等级下大宗和小宗关系的纽带是血缘,故选C。5.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答案】D【解析】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机器的完善C.“家天下”局面的出现D.历史人物的决策【答案】A【解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更多,启的势力强大,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A正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促进了国家机器的完整,B不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原因,排除B;“家天下”局面的出现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后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不是历史人物的决策,D错误。7.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A.三省制B.科举制C.行省制D.内阁制【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即中书省草拟意见,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故A项正确;科举制并不涉及三省,故B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地方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内阁制是明朝制度,也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学生可以联系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即可正确判断。8.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也经历了变化。与成语“金榜题名”有关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金榜题名”指的是科举制时代在殿试之后的皇榜上写上名字,借指科举得中,故选D。世官制是指世卿世禄制,是一种世袭为官的制度;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都是地方官员推选或者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这三者都不需要皇榜来揭晓选官结果,故排除ABC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9.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合。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世袭制D.分封制【答案】B【解析】【详解】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把“国”与“家”联系起来。春节追求“合家团圆”体现了人们注重血缘亲情,维护家庭关系,是宗法制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指按血缘关系分配官爵和财产的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分封制主要指君主分封诸侯的地方管理制度,故D符合题意。10.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A.中朝B.枢密院C.军机处D.内阁【答案】C【解析】从材料“清朝设置”“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办事效率较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机构是军机处,故C项正确;A项是汉朝设置,排除;B项是宋朝设置,排除;D项是明朝设置,排除。11.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君主专制强化B.皇权受到制约C地方权力削弱D.世袭制度消亡【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相关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侍从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政治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体现的是君权的强化,不是皇权受到制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不是地方权力的削弱;D选项错误,明清时期仍然实行皇帝世袭制,并未消亡。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丞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丞相的权力。与之相关的措施有①西汉设置中朝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明朝设立内阁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分析选项可知,西汉设置中朝限制外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①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制,相权被一分为三,加强皇权,故②正确;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丞相制度已经消失;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二者不符合题意“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故③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排除ACD,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丞相的权力”,结合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3.某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该出自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中英《南京条约》开辟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故选B;ACD中没有材料中五口通商的信息,排除。14.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说明这次战争对手不是西方国家,《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都是在与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是在与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战争中失败后签订的,不仅仅是东方小国日本,只有《马关条约》是在与日本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答案为C。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点评:此题很简单,实际是考查学生对选项所列条约的认识和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5.有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重点指出了战争的实质③为英国殖民侵略做辩护④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要求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其性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题干中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属“通商战争”把鸦片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可见作者未能抓住这场战争的实质,故②错误,①③④正确,故B项正确。16.黄遵宪在诗中写道:“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该诗创作于()A.鸦片战争后B.《辛丑条约》签订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九·一八”事变后【答案】C【解析】《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倭人竟割台湾去”表明该条约是《马关条约》,故C正确。17.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五四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1841年的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故A项符合题意;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把矛头指向清王朝,故C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发生在中国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18.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A.“辽宁”舰B.“靖远”舰C.“致远”舰D.“经远”舰【答案】C【解析】【详解】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致远”舰中炮后倾斜,弹药用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19.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列强发动的哪次侵华战争有关?()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应是指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与甲午中日战争及签订的《马关条约》有关,因此选B。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详解】20.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A.甲午中日战争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答案】C【解析】甲午战争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排除A;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不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是卢沟桥事变,C正确;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不是中国抗战开始的标志,排除D。2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D.中国的闭关锁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极寻求对外商品倾销市场,从而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故C项正确。A项,英国的船坚炮利属于军事因素,与“大势”不符合,排除。B项,西方列强扩张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排除。D项,闭关锁国与开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