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三、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一)何谓系统“系统”这个概念,既源远流长又新颖时髦。它来源于古代人类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的到了反映,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中得到生动运用,在当代系统科学中成为中心概念。1.中国文化中的系统思想“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尚书-洪范》五行并不是具体的物质实体,而是一种系统功能的抽象,一种系统结构的象征。“现代西方医学的缺点在于,它从还原论的看法多,从整体的看法少。现在西方医学也认为这是它们的缺点,所以对中医理论,讲整体,很感兴趣。”但另一面,“《周易》是简单化了,只靠《周易》是幼稚,要闹笑话的!”“人类在知道系统思想、系统工程之前,就已经在进行辨证地系统思维了。”——钱学森《创建系统学》2.西方文化中的系统思想我们要是正确地提出和评价现代系统思想,不能把它们看做一时时髦的产物,而应把它看做与人类思想史交织发展的一种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自上古时代起,在欧洲哲学中就存在系统的概念。——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士多德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施莱登细胞施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焦尔赫尔姆霍兹生物进化论进入20世纪,一方面自然科学开始由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转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大型化和复杂化,由此导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等一系列以系统为中心概念的新的学科群相继产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科学。3.何谓系统“系统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整体,相互作用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系统是能量、物质、信息流不同要素所构成”;“系统往往由寻求平衡的实体构成,并显示出震荡、混沌或指数行为”;“一个整体系统是任何相互依存的集或群暂时的互动部分”。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系统概念:第一,凡是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必定是一个功能整体;第二,凡系统整体都由数量不等至少两个以上的部分所组成,相对于系统而言,这些组成部分称为系统的要素;第三,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边界,从而与周围的环境相区别;第四,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结构,结构就是系统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定方式。包括要素的比例关系、排列次序和组合方式等;第五,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系统既是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表现,又是事物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二)何谓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中的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体现和运用。第一,系统研究方法是在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炼的产物。第二,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第三,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有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使用了“系统”这一概念,而且大量论述涉及和深刻体现了系统思想。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分析方法这是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它要求在考察社会历史运动时,应当首先把社会历史看作是一个整体过程,历史上的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都不过是这个整体过程的一部分。因而,只有从历史的整体观念出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的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关系。盲人摸象关于整体分析方法,还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整体并不等于要素的总和,整体大于各要素的总和;第二,整体具有与各要素功能不同的整体功能。2.层次分析方法系统论既然认为,事物的整体总是分别呈现出深浅(或高低)的不同层次,因而作为整体的历史系统,也是分别为若干层次的。我们研究历史,就应当把整体过程首先分别为若干不同的层次,进行逐层次的探访,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特点以及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以揭示社会历史整体系统的全过程,并实现认识整体社会历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目的。层次分析方法3.结构分析方法结构或层次结构,反映社会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要素和整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因此,当我们考察历史过程时,首先应划分清楚它的结构、结构的内容和成份,然后才能研究这些结构在社会历史系统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4.环境分析法“环境”是系统方法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往往和另一个基本概念“平衡”相联系。考察社会历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分析社会历史在环境中所维持的作用平衡,以及平衡的被破坏和被恢复。通过这种分析更便于考察社会历史过程的多变性和方向性,以及社会的决策和运动的总趋势。5.动态分析方法系统论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人类社会也应当是一个开放系统。人类社会在客观上总是与环境保持一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交换关系。因而只有用动态、开放的观念,才能真正地描述与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所谓“封闭系统”的观念是不符合实际的。只有以“动态”观念,才能理解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三)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1.生产力系统2.生产关系系统3.上层建筑系统4.人口系统5.自然环境系统1.生产力系统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以及科学技术、科学管理、人文科学、教育等。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运筹性要素2.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包括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当中。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3.上层建筑系统马克思主义把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称为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把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称为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和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的体系。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意识形态部分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相应的设施部分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上层建筑4.人口系统人口系统是构成一个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5.自然环境系统自然环境系统,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自然环境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两型社会”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和世界贸易大国,但中国同时也是世界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最大国。建设循环经济的社会: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公民约束“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划分: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把社会系统称作社会有机体。他们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内部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由此有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则是考察社会形态发展变化的两种主要划分方法。(一)社会有机体有机体,通常指人和动植物这类有生命的物质实体,它以自身内部不同组成部分的紧密联系和不间断的新城代谢为基本特征。马克思将这个概念用于社会,着重强调的也是社会系统不同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强调社会在其长期发展中同样表现为一种有生命的物质实体。第一次明确系统地用“有机体”的概念来说明社会的是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和斯宾塞。孔德认为社会如同生物体,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阶级或种族是社会的组织,城市和社区是社会的器官;社会像生物界一样,是一个连续进化的过程。斯宾塞用生物进化论解释社会现象,认为社会与国家如同生物一样,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有机体;认为社会机体同生物机体一样,由营养系统、循环系统和调节系统三个部分组成;认为,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之间有一系列相似之处,如都具有对外扩张性,日益复杂化,伴随着机体结构分化而出现功能分化等。孔德、斯宾塞等人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合理性在于,他们反对用机械论的观点看待社会,强调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但是,他们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根本错误在于把生物进化规律照搬到社会发展领域,抹煞了社会有机体同生物有机体的本质区别。如斯宾塞把社会有机体简单比拟为生物有机体,用生物体的营养、循环和调节三大系统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劳动阶级、商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等级的划分,并论证资本主义的永恒合理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把社会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的思想是合理的,但反对把社会生活的发展归结为生物现象。马克思所说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会构成要素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成的社会整体。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社会有机体所包括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着的社会要素,大体包括如下方面:人口和自然地理环境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机构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而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的,则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因素。这些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机整体。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原则,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生动体现,与机械论的形而上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果说社会有机体侧重体现了社会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那么,社会形态则侧重体现了社会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动态发展和历史演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历史。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通常把社会形态区分为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二)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按照这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由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全部社会要素组成的统一的完整的社会体系。基本意思:(1)社会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2)生产关系构成社会形态的骨骼,是社会形态性质的直接标志。(3)还包括使骨骼有血有肉的上层建筑及其他社会要素。(4)社会形态是由全部社会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社会体系或社会系统。(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把社会形态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特殊本质和特殊发展规律,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最基本的划分法有两种: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经济社会形态↙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