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范围:专题一至专题六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孔子,姓孔名丘。近年来,很多孔姓人氏纷纷前往山东曲阜孔子故里寻根问祖。与这一现象出现有直接关系的古代制度是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很多孔姓人氏纷纷前往山东曲阜孔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体现了血缘关系,与宗法制有关,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世袭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政治制度,同题干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皇帝制同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2.西周的分封同殷商时有很大不同,周代的分封以同姓子弟所封的“诸侯国”的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可见,西周分封制A.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扩大了王族政治特权C.凸显了君主集权趋势D.削弱了宗法血缘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通过大肆分封同姓子弟,并且以武力的方式将同姓诸侯国同其他邦国相互混合,这有利于强化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这一举措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对王族特权并无涉及;C选项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材料不能体现君主集权的趋势;D选项错误,周代分封制的推行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的,该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D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维护了封建统治,B错误;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排除C。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迭经变革,先后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和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基本趋势是A行政效率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监察机制优化D.专制皇权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先后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和军机处,均是削弱相权甚至解除相权之后的措施,目的都是为了强化皇权,反映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基本趋势,故答案为D项;这些变革并非能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中枢机构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加强皇权,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这些措施不是针对监察机构采取的,排除C项。【点睛】秦至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相对过大;西汉武帝时形成内外朝制度,以此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隋唐时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北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清朝康熙帝时设立南书房,加强皇权,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5.易中天《中华史·国家》中写道“从西周到明清都如此。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君臣官民都是父子,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所以当年海瑞骂皇帝,司法部门就按照‘儿子骂父亲’来量刑。”这主要体现出古代中国A.法律制度的不合理性B.家国同构观念的广泛影响C.家国一体思想融入法制的特色D.君权的至高无上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君臣官民都是父子,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可知,材料体现了家国一体的思想,“当年海瑞骂皇帝,司法部门就按照‘儿子骂父亲’来量刑”体现了家国一体思想融入法制,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易中天对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评价,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广泛影响”,排除B;材料反映古代法制融入家国一体观念,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君臣官民都是父子,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当年海瑞骂皇帝,司法部门就按照‘儿子骂父亲’来量刑”,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宗法制的影响分析解答。6.如图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是A唐朝尚书省B.元朝中书省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解】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成立内阁,形成时间较长,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且与六部、司礼监等矛盾重重,故C正确;唐朝尚书省、元朝中书省是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AB;清朝的军机处只负责“跪受笔录”,是直接隶属于皇帝的机构,并无实权,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受制于司礼监”,结合所学明朝内阁的特点分析解答。7.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内、外朝制度④内阁制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西汉实行内、外朝制度,明朝实行内阁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8.《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A.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B.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英国货物运销税率确定,“不得加重税例”,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故选A;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排除B;“领事裁判权”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排除C;《南京条约》确定的通商口岸主要在东南沿海,内地自然经济依然顽固地占统治地位,排除D。9.1936年夏天,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上海举办,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据主要部分。到1937年春,展览会移至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吸引了大批观众。此次展览活动A.利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B.消除了国共两党抗战分歧C.旨在提高中国人民必胜信念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详解】“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据主要部分”有利于唤醒人们保卫国家,利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故A正确;“1936年夏天”国民党仍在坚持内战,排除B;“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可以唤醒民族意识,不能保证胜利,排除C;“到1937年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6年夏天”“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据主要部分”,联系所学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10.““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指的是左宗棠抗击沙俄,经营新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纪念的是甲午海战牺牲的邓世昌等抗日英雄,综合两则材料,可知它们都歌颂的是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D项正确;材料只有前半部分赞扬开发边疆的左宗棠,后半部分是在盛赞邓世昌,前者成功而返,后者为国捐躯,ABC三项错误。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列强侵略中国以割地和资本输出为目的D.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沿海地区【答案】A【解析】【详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三次大规模侵略战争,除了攫取大量政治经济权益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迫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而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这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故A正确;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错误;C只符合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内地通商口岸----汉口,甲午战争开放的重庆、沙市在内地,故D错误。12.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片面最惠国待遇B.协定关税C.割让香港岛D.巨额的战争赔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扫除障碍的目的就是有利于英国进行商品输出,结合所学可知,开放通商口岸方便进口商品,协定关税有利于降低英国商品的成本,增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方便英国的商品输出,故答案为B;ACD都不能在贸易往来上扫除障碍,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词从“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最能说明”切入,结合鸦片战争进行思考。13.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严惩外国侵略者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历史潮流是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因此《资政新篇》中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选项B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代表农民阶级利益,具有空想性,不适应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选项C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并未出现,排除;反封建不是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选项D排除。14.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的新特征是A.创立宗教发动起义B.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反对西方国家的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任务,故D符合题意;ABC均无法反映反侵略的特征,故ABC不符合题意。1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B.成功的在中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C.没有改变两半社会性质D.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故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用暴力方式推翻旧政权,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结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不是君主立宪制,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以暴力革命推翻了旧政权,但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故D选项错误。1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侵略与抗争史实搭配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B.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C.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迎战敌舰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廊坊大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始于1875年,是要解决边疆危机,故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导火线,故A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邓世昌在黄海迎战敌舰,故C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义和团廊坊大捷,沉重打击八国联军的嚣张气焰,故D不符合题意。17.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因为我们是弱国,所以不可求战;……但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据此推断A.日军全面侵华即将到来B.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中国人民开始对日作战D.蒋介石对抗战的前景充满着乐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政府发表的《庐山谈话》所表达的守卫国士,抗战爱国的决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