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沁(xīn)园春百舸(gě)峥嵘(zhēngróng)B、瞋(chēn)目以遗(wěi)陛下陛(bì)下C、颓圮(qǐ)挥斥方遒(qiú)岁月稠(cóu)D、青荇(xìng)浪遏(è)飞舟濡(rú)缕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年过不惑的杰克罗恩先生,积二十年之功成功创作了大型壁画《天堂之火》,终于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B、夕阳下的泰晤士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行人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中,动人心弦。C、圆明园里的宝物原本俯拾即是,可是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和频繁的战乱,那些宝物已经荡然无存。D、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而且从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率真而又自然。B、中国电影之所以在国内难挡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在海外仍是非主流,是因为中国电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过于“自闭”。C、小明在上课时,教室突然摇晃起来。小明获救后回忆说,当时他在二楼,没超过20秒左右吧,楼就塌了。D、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4.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A.无能为也已B.何厌之有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下列句子加点词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两项是()①函.封之②皆白衣冠...以送之③使使以闻.大王④群臣怪.之⑤共其乏困..⑥既祖.,取道⑦邻之厚.,君之薄.也⑧且君尝为晋军赐.矣A.④⑥B.④⑧C.②⑥D.①③6.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何厌之有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④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⑤给贡职如郡县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⑦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⑧金千斤,邑万家⑨大王来何操⑩山峦为晴雪所洗A.①⑤/②⑧⑨/③⑦/④⑥⑩B.①⑤/②⑧/③⑦⑨/④⑥⑩C.①⑤/②⑨/③⑦⑧/④⑥⑩D.①⑤/②/⑨/③⑦⑧/④⑥⑩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陛,是宫殿的台阶。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以“陛下”代称皇上,后来“陛下”成为尊称帝王的称谓。B.“殿”即“宫殿”,“殿下”本为宫殿的陛阶之下。殿下,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诸侯王、皇太后、皇后的尊称。C.儒家经典《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如无注释,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世称“春秋三传”指的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也记述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共33篇。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2小题。(22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因人之力而敝之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夫晋,何厌之有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9.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若听茶声然C.且贰于楚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项是()(3分)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②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⑥秦伯说,与郑人盟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秦晋两国军队合围郑国。B.因郑文公一直不用烛之武,烛之武心里非常不满,在郑文公亲自登门道歉时,才勉强答应去见秦伯。C.烛之武见到秦伯后,胸有成竹,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最终说服了秦伯。D.秦军退兵后,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并没有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12.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3.请补出下列横线上的诗句⑴但我不能放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⑵,大礼不辞小让。⑶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4)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百舸争流。(5)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6)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7),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8)高渐离击筑,,为变徵之声,世皆垂泪涕泣。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7分)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4.请分析“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中“满”字和“浸”字的妙处。(3分)15.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五、现代文阅读(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天地苍茫一根骨庞进①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②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不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③“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④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⑤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⑥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16.(1)“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1分)(2)“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17.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4分)18.文章以“天地苍茫一根骨”为题,有何用意?(4分)19.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4分)六、作文(50分)一个瞬间,就是一个精彩的画面;一个瞬间,承载一段感人的故事。在成长的路途上,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令你难忘。请以“令我最难忘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高一语文答案选择题DDCDCCD文言文ADCB12.(1)我不能早早地任用你,如今事情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越过其他的国家把远方的国家作为自己的边邑,你知道这样很难,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诗歌鉴赏14.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15.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这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的喜爱之情。现代文阅读16.(1)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史记》。(2)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17.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所以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18.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同时揭示文章的中心,突出作者对以司马迁为代表的文人骨气的赞颂之情。19.“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