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高二政治基础卷第I卷(选择题60分)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30×2=60分)1.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下列现象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14年2月8日,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②北京卫视春晚播出的相声《满腹经纶》走红③扬州正月十三上灯吃汤圆,正月十八落灯吃面条④2014年中国将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③: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北京卫视春晚播出的相声《满腹经纶》属于精神产品,正月十三上灯吃汤圆、正月十八落灯吃面条属于传统习俗,②③属于文化现象。①:该选项是物质活动,①不符合题意。④:该选项是关于民生方面,属于经济现象,不符合题意,④不选。故本题选C。【点睛】理解文化。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这是基于()①文化日益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②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④文化的交融与交锋是文化竞争的重要表现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这是基于文化日益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故①③入选。②选项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A。点睛:易错点---增强综合国力就是提高“硬实力”,文化“软实力”无关紧要该观点错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但其作用并不“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3.“心暖经济暖”。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C.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D.文化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B:“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这句话强调了信心、勇气的作用,即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B符合题意。A: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A体现的是文化的产生,与题意不符,A不选。C:选项C体现的是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与题意不符,不选。D:说法错误,文化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D不选。故本题选B。4.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闽西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说明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D正确;A与题意不符;B没有阐明文化和经济的关系,错误;经济繁荣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错误。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学生要全面掌握二者关系,并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选项,难度适中。5.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这一时代特点的是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③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④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要求学生要准确区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各自的体现,③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体现,与题意不符;①②④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体现,说法正确。该题选A。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6.《“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依据有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③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依据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因此题肢①正确;题肢②不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应该是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题肢③说法正确,不是原因;题肢④是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的提升,故题肢④正确。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的作用的知识。7.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在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④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②③:材料强调了“家”文化、“孝”文化对人的影响,即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③符合题意,A入选。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说法错误。④: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8.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在台湾生活了40多年,如今一开口仍是满口地道的扬州话。这说明A.语言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不同的地域影响着不同的文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所以A项是错误的。B项本身是正确的,但是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应选C项而不能选B项。D项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材料没有体现出不同的地域对文化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不能选。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9.“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镌刻在江苏省如皋市东大街迎春桥头的这副对联,百年来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如皋人的心灵,“爱”的篝火在如皋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心接力中越燃越旺。这体现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可改变也不能消除④人们对文化的影响只能接受不能选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题干中,“这幅对联百年来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如皋人的灵魂”,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故①②正确;文化对人的影响可以消除,“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可改变,也不能消除”说法错误,故③排除;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故④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影响人们的交住行为和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因素有: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10.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节日,但庆祝节日的习俗各有差异。由此可见()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传统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④传统习俗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功能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庆祝中秋节的习俗各有差异,说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故题肢①符合题意。“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节日”,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题肢②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故题肢③说法错误,排除。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故题肢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名师点睛】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11.2013年10月,中国领导人提出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在历史上,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繁荣,中国、印度和阿拉伯文化也先后传入东南亚,使东南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这表明()A.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维护文化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D.发展经贸关系目的在于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B: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印度和阿拉伯文化先后传入东南亚,这表明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入选。A:说法错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践,A不选。C: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传播,没涉及到维护文化安全,C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发展经贸关系目的是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D不选。故本题选B。12.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源自一些特殊的文化符号。杭州那条“文艺范”的地铁,从壁画泥雕到水墨石凳,无处不在的“江南风”让人们在地下空间也能欣赏到风景。而为了留住这些文化记忆,杭州舍弃的广告收入每年至少有2000万元。杭州市的这一做法()①坚持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③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④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为了留住这些文化记忆,杭州舍弃的广告收入每年至少有2000万元,杭州市的发展没有片面追逐经济利益,故①不入选;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源自一些特殊的文化符号,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故保留相关文化符号能够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②入选;这一做法可以传播杭州的传统的城市文化,故③入选。这一做法保留了城市记忆,但并没有丰富发展,故④与题意的指向性不符。本题正确答案为C。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文化传播相关知识。13.下图漫画中的做法()①体现了热情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②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③表明我国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②④: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