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陵公园导游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陵公园导游词【篇一:北陵导游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昭陵,因为位于沈阳市的北郊,所以又称为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挤吉特氏的陵墓,是清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也是我过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出生于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17年,完成了东北统一大业,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崇德八年,也就是公历1643年的八月初九深夜,在沈阳故宫的清凝宫东屋南炕上“端坐无疾而终”,享年52岁。死后的梓棺移至陵寝暂安。顺治六年也就的公元1649年四月十七日,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四去,第二年梓棺移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昭陵建于崇德八年即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即1651年,以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在建筑风格上,昭陵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筑长处,又具有满足陵寝建筑的特点,是汉满文化交融的典范。昭陵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建筑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建筑采取对称形式分布,中轴线的最后面是全部建筑的主体。现在我们就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进行参观游览.【篇二:北陵公园简介】北陵公园简介国家重点公园—北陵坐落在沈阳城北,占地面积318.74万平方米,原为皇家陵寝,1927年辟为公园。闻名中外的清昭陵位于其中,陵区内殿、宇、碑、亭林立,金瓦红墙,光彩夺目,彰显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陵外古松参天,草木葱茏,碧波荡漾,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景观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总体布局以陵寝为中心,分为陵寝、陵前和陵后三部分。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及其皇后孝端文的陵墓,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康熙、乾隆、嘉庆各朝又作了若干增建和改建,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建筑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规制,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各主体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两侧采取对称形式,系仿明陵而又具有满族特点,是满汉建筑艺术结合的典范。昭陵保护区占地面积近48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清帝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1963年9月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2009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陵前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在正门主干道东西两侧建有荷花岛、百花园、友谊园、芳秀园、柳堤、眺望水榭等园林景观,其中芳秀园、柳堤堪称园中精品。芳秀园总面积4万平方米,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纷呈,各具特色。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园内建筑与景观巧妙结合,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陵后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这些古松是目前国内现存古松群中主要古松群之一,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陵现存古松2000余棵,松龄达300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与金瓦红墙构成了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树形奇特,形神兼备。北陵公园悠久的历史文化、精美的皇陵建筑、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令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现已成为沈阳知名的清文化旅游品牌。【篇三:北陵】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方城正门称为隆恩门,上有门楼。方城四角有角楼。方城内有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晾果房和焚帛亭。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门、石五供和券洞门,券洞顶端是大明楼。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和宝城,在宝城中心,上为宝顶,下为地宫。宝城后面是隆业山,登山俯视,陵园风光可尽收眼底。欣赏罢石马,即可至碑亭。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昭陵陵寝建筑布局沈阳昭陵陵区建筑布局大致是这样的:陵区四周设有红、白、青三种颜色界桩,其南面还备有挡众木(又叫“拒马木”)四百四十二架。陵区南北狭长,东西偏窄。陵区最南端是下马碑,其次,为华表和石狮。计有下马碑四座,华表一对,石狮一对,它们分别立在道路的两旁。石狮之北建有神桥。神桥之西原有涤品井一眼。神桥往北为石牌坊。石牌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东跨院是皇帝更衣亭和静房(厕所)。西跨院是省牲亭和馔造房。石牌坊以北是陵寝正门——正红门,此门周围是环绕陵区的朱红围墙,又叫“风水墙’”。陵后人工堆起的隆业山透逸起伏陵前人工开凿的新开河蜿蜒伸展,加上陵园四周几百颗参天松柏,风过处松涛滚滚,雨来时淅沥呜咽,更增加了山陵幽静、肃穆的气氛。在如今北陵公园内这条笔直大道的尽头就是那昭陵前的神桥,旁竖有下马碑一方,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写着:“诸王以下官员人等在此下马”的字样,看来清代的官员来此谒陵时至此是必须步行入内了。过神桥,前面就是昭陵著名的石牌坊,至此,昭陵才真正呈现在了眼前。从手中拿到的昭陵平面图上看,整个昭陵的建筑酷似福陵,他从神桥开始,经石牌坊进正红门,神道两旁便是那石兽群,长长的神道连着的是方城,方城后便是那呈月牙形的宝城,宝城后面又是呈月牙形的隆业山。但是,比起福陵来,这昭陵却多了雄伟森严的气势。威严高耸的石牌坊,彰显着陵墓主人盖世的功德,无意间又把人引入顶礼膜拜的境界。过石牌坊后沿石阶路而上,上面是为硕大的平台,平台的尽头,就是那由三个半圆形红色大拱门组成的昭陵正红门。三门拱立,肃穆森严;红门红墙,威严不可侵犯。从中门往内窥视,狭窄的门洞向游人洞开着一处幽幽的洞天。进入此门,才算真正进入了昭陵。深深的昭陵,深深的幽思。进入这大红门,便感觉自己的脚步已经踏上了那久远的历史弦律。走过福陵,又来昭陵,虽建筑布局相似,但其内部却大不相同。12北陵公园布局公园的主体部分即陵寝区昭陵,其与古松群构成了北陵公园的主景。北陵公园陵前区以湖池与平地相结合,开敞与幽闭相辉映。主路东侧有最大的开敞空间东湖,简洁舒缓,与主路西侧的自然植物景观在空间大小、明暗、繁简上形成鲜明对比。陵后区为密林区,以乡土植物为主,植物分布连续,从而形成优美的林冠线,成为整个公园植物景观的背景区。13北陵公园布局特点2北陵公园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21滨水类植物景观浓绿透明的水色,是调和各种园林景物色彩的底色,水边点缀着青草、绿叶,水中映现着蓝天白云。滨水植物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着主导的作用。211滨水类植物景观的特点(1)植物景观以同种植物组合。北陵公园内东湖为全园最大的开敞空间,植物景观主要以同种植物组合,沿湖边种植垂柳,展现群体美;(2)植物景观序列沿湖岸连续展开。东湖植物以成组或成群的形式绕湖种植,景观沿湖线性展开,形成连续变化的景观序列。212沿湖线性植物景观的处理东湖线性植物景观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的线性植物景观随人之行进,景观连续变化。其类型有:(1)植物沿湖岸线性展开。在东湖南岸,垂柳随道路或贴近湖岸、或远离湖岸,随意配置,从而使主景及空间连续变化,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2)道路两侧植物线性展开。在东湖西岸有垂柳沿湖岸道路两侧对称种植,留出透景线,利用树干、树冠框以对岸景点;(3)道路单侧植物线性展开。东湖东岸以高大乔木为背景,主景为乔灌木,上下前后镶嵌错落,由左到右连续变化。22庭院类植物景观庭院既建筑的房前屋后可游、可戏、可观的园林空间。北陵公园中的芳秀园综合运用建筑、植物、水、石等多种景观要素创造丰富的景观类型。北陵公园芳秀园中以静水为主,类似湖泊效果,并以景石为主景,配以各色观赏植物形成庭园。该庭园不过百十来平米,而造园者却在方寸之地运用传统造园手法,将中国园林的自然美、人工美、艺术美浓缩与这小小的艺术天地,创造了一处玲珑剔透,秀雅清丽的园林艺术奇珍。全园以水池为中心,以亭为建筑主体形成四面围合,向心的内聚空间。园林建筑及景观沿道路连续展开。空间形成连续三次收放以至高潮的序列。芳秀园入口迎面为一块黄石照壁,名为滴翠石,形成障景。由紫杉、树锦鸡儿、金钟连翘等灌木形成空间,相对为收;由照壁向右转是一条小径,正对面为一扇漏窗,窗外石景、油松、五叶地锦一目了然,视线开敞,此处为放;从漏窗处转弯过一座石拱桥至池北岸,此处为收;由池北岸向西,只见一处开敞的池面,池中的折桥和汀步丰富了池面的曲线。亭与石相连,石与水相映,近水远树,如一幅浓缩的写意画、山水画,此处空间为放;穿过一座方亭,走过景门,拾级而上至山亭,此段亦是连续变化的线性景观,空间为收;与山亭之上可鸟瞰全园,蓝天、绿树、碧水尽收眼底,此处为全园景观最高潮,空间为放。23建筑类植物景观北陵公园内主体建筑为昭陵,属皇家陵寝园林。为了反映帝王的至高无上、尊严无比的思想,加之宫殿建筑体量庞大、色彩浓重、布局严整,选择了油松这种树体高大、四季常青、苍劲延年的树种作基调树,来显示帝王的兴旺不衰、万古常青。在昭陵隆恩门前神道两旁规整地布置油松,犹如夹道的仪仗。古松高大的树冠将昭陵的景观空间丰满扩张,而昭陵庞大的建筑体又更衬托出古松的高旷苍古。在昭陵内现有古松二千零九十四株,些古松不论在任何位置都是为了突显昭陵建筑的磅礴气势,烘托昭陵庄严、肃穆的气氛,给皇家陵寝建筑增添神秘漠测的感觉。24密林植物景观北陵公园的密林植物景观属针阔混交密林,位于昭陵红墙内隆业山上,及红墙外东、北、西三侧,呈半环绕状分布。此地在建陵之初植有大量油松,由于昭陵有长达三百多年的封禁历史,使得陵内生有大量乡土树种,如柞树、枫树、刺槐、黄檗、榆等,呈现一派自然山林景观。在清末的昭陵十景中,就有柞林烟雨一景,在沈阳八景中也有昭陵红叶的景观描述,这些描述均充分再现了昭陵特有的植物景观。3沈阳北陵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特色空间,并与建筑、景石、植物等相结合,形成水石庭,水榭等一系列宜人空间。该空间有小桥流水、垂柳抚堤、菏叶浮动、清雅明净。景观之雅难以言述;(2)第二景区为秀园区,该处周围绿树环绕,形成一个悠闭空间。秀园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纷呈,各具特色。纵观整个庭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园内建筑与植物景观巧妙结合,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自然美和人工美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副天然画卷。空间情致尽显一个秀字;(3)第三景区为陵寝区,主要由建筑围合成一个个开敞或闭合的庭园空间。陵寝建筑的高大雄伟与古风盎然的古松相映成趣,更加彰显出墓主人生前的显赫地位及奢华。华丽的建筑和苍劲的古松形成的空间,可用一个幽字来形容;(4)第四景区是昭陵北部的林地区。该处无建筑体,只有绿树郁郁葱葱,形成一个绿丛环绕的深遂空间。此处空间简洁朴素,景静人亦静。雅、秀、幽、静的空间特点与陵园的庄严、肃穆的氛围相结合,营造出一个富有深刻意境与内涵的园林艺术珍品。4结语植物景观在人化的第二自然中,已成为绿化的主体,植物景观配置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环境的质量及艺术水平。因此,对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探讨,已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沈阳北陵公园植物景观从生态绿化上、现代功能、可持续发展和效益兼顾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值得借鉴。间的不断增建,康熙二年(1663年)对地宫的“谨修”、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添建大碑楼,以及乾隆年间改建下马石碑,陵周设立红、白、青3层界柱,扩大陵区范围,使昭陵基本上符合清代帝陵规制,成为积累式建筑群。沈阳昭陵内古建筑群面沈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