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周灭商后,虽然封了纣子武庚,但周武王对他并不放心,又封自己的弟弟们去殷人故地。“自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据材料可知,分封制度A.有效阻止了地方叛乱B.扩大了国家疆域面积C.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D.有利于巩固国家统治【答案】D【解析】材料“封了纣子武庚,但周武王对他并不放心,又封自己的弟弟们去殷人故地”中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故D项正确;A项是D项具体表现;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国土面积的扩大,故B项排除;中央集权制是秦朝设立的,排除C。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封了纣子武庚,但周武王对他并不放心,又封自己的弟弟们去殷人故地”;从中可以看出分封制就是为了维护周王的统治。2.每年清明或重阳节,人们不管身处何方,都千方百计赶回家乡,扫墓祭拜祖先。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祭拜祖先”与宗法制有关,故本题选B。王位世袭制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科举制与这一现象无关,故ACD排除。点睛:注意宗族、族谱及对祖先的崇拜都与宗法制有关。3.秦始皇为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开创的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是A.三省六部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三公九卿制【答案】D【解析】从材料“秦始皇”“中央官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开创的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故D项正确;A项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不符合题意;B项是西周时的地方制定,排除;C项是夏朝开始的,排除。点睛:“秦始皇”“中央官制”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秦始皇”可以排除ACD项,从得出答案。4.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皇帝任免调动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秦朝郡县制下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故D项的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ABC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5.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①负责管理军事②负责监察百官③掌管律令④帮助皇帝处理政事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秦朝中央官制中,御史大夫的职权是负责监察百官,掌管律令的,所以②③选项说法正确,本题选择A选项。①选项负责管理军事是太尉的职责;④选项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是丞相的职责。6.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梁启超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十分机械化的,只负责跪受笔录,传达命令,因此这一机构指的就是清朝的军机处。这是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7.从中国古代历朝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最能反映出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趋势是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明朝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直至达到顶峰,故选B;材料并非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从历史来看,中央机构并非一直是精简的,如宋朝机构就比较臃肿,排除C;六部的设置是三省六部制发展的重大成果,但并不能够全面反映中国古代历朝的变化,排除D。8.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这表明科举制A.有效防止了政权被颠覆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D.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中可以看出,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9.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他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A.已经威胁到皇权B.拥有了独断之权C.具有了宰相之实D.正式统领了六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的解读能力。内阁首辅张居正制订了考成法,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监察系统,说明内阁拥有了宰相般的权力,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对皇权的威胁,不选A。材料没能体现“独断之权”,不选B。内阁没有正式统领六部,不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10.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既无官署,又无专官,更不许设书吏和办事人员。其成员都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均为兼职。该机构是A.军机处B.内阁C.议政王大臣会议D.南书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既无官署,又无专官”“成员都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均为兼职”两项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军机处无官署,无定员、无长官、无属吏。军机大臣都由皇帝钦定,跪受笔录,直接将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去执行。可知该机构是军机处。故答案为A。内阁出现在明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洲贵族组成,南书房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都与题干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11.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A.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C.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代的内阁并不是行政中枢,从材料来看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并不是已经颠覆而是在不断的加强,廷杖之法并不是严刑峻法,但是“廷杖之法”却能表明明代的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新发展【名师点睛】从当今的历史试题命制的潮流上来看,历史题目经常以文字材料或图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解答,读懂材料是关键。需要考生提取材料的关键词或主旨信息,例如本题的材料就是很长,如果材料很长一定要读完,可以用划分层次、简化材料的办法提取主旨信息。12.1896年,英国商人在杭州开设工厂也是合法的。其设厂的依据有: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日本与中国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也同样享有此规定,故①③正确,选择D项。其它两项与此无关,故排除ABC三项。13.史载:“台民公议自立为民主之国。决定国务由公民公选官吏营运,为达计划且抵抗倭奴侵略,新政府机构中枢必须有人主持,确保乡里和平。素敬仰巡抚承宣布政使唐景嵩,会议决定推举为台湾民主国总统。”下列对“台湾民主国”最恰当的认识是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台独行为D.是顺从日本奴役的卖国行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台湾的相关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为达计划且抵抗倭奴侵略,新政府机构中枢必须有人主持,确保乡里和平”、“会议决定推举为台湾民主国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揭示的现象的确“不合法”,但能够起到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B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台独行为”,明显解读有误,排除;D项明显与材料主旨相悖,排除。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台湾的相关状况1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①居住和租地②领事裁判权③关税自主权④最惠国待遇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所学相关史实,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西方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的相关特权。结合所学,解读题干:“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是在中国境内的国土上建立的,说明具有居住和租地权;由“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说明列强获取了领事裁判权,因此,①②项正确;③④两项特权题干并没有涉及到,排除③④。综上所述,正确答案选D。15.“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土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与这一场面出现密切相关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抗日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由“台民”“誓愿与战”“日人登岸,民必歼之”等信息可以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台湾民众决心抗日的史实。故答案选C。ABD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名师点睛】反割台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爱国主义的壮举。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忘的紧要关头,在反对帝国主义侵占祖国宝岛台湾的斗争中,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不分彼此,同呼吸,共命运,相互支持,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瑰丽诗篇。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激励每一个炎黄子孙为祖国统一,为早日实现台湾回归祖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16.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D.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B。17.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指挥的重大战役是()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1940年下半年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取得重大胜利,极大鼓舞了抗战胜利的信心,D正确;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都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