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这段史料反映的实质是A.当时贫富差距很大B.启取得统治地位依靠的是宗法关系C.“家天下”制度的开始D.禹大公无私,把王位传给大家信任的人【答案】C【解析】从材料“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可以看出,大禹之后,启通过暴力的形式夺取了天下,建立了夏朝,从此“家天下”制度的开始,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夏启夺取政权,没有体现出贫富分化,故A项排除;材料“及老,而以启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说明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反映出大禹的公正与否,故D项错误。2.据考证,西周至春秋早期,一些相距甚远的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A.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B.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C.西周出现的青铜文明高度发达D.手工业实现了器物标准化生产【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可知,那些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周王王畿较远的诸侯国,因为分封制的影响,导致了各诸侯国青铜器的制作也以周王朝为模版,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故A项正确。单从材料无法看出诸侯的青铜器是由周王赏赐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周青铜文明的发展水平,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青铜器“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并不能表明整个手工业实现了器物标准化生产。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根据“一些相距甚远的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结合分封制的作用即可得出答案。3.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A.中央权力逐步加强B.国家机构设置合理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中央官制日渐完善【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明了皇帝为强化皇权不断地对中央政府的官制进行调整,所以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BD两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BD。点睛: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的显著特点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4.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读图的能力。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宣政院5.“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B.官员层级设置调整C.文官地位得到明显提升D.废丞相,权分六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中央机构设置的调整使得明代六部最高长官的品级提升,故D项正确。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与六部品级提升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B项只是对材料的重复,没有体现出六部品级提升的原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文武官员地位的变化,故C项错误。6.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这一规定A.限制了雅典人的生活自由B.宣扬了平等意识C.致力于增强公民参政意识D.强调法治的理念【答案】C【解析】综合题干“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可知,古代雅典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故选C;根据材料中“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而不是“雅典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平等意识”,排除C;D项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强调公民意识分析解答。7.《十二铜表法》规定:要式行为(具备特定的法定形式或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行为)中的证人或司秤如果事后拒绝作证,要受“名誉减损”的处分,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他人也无须为之作证。这一规定说明罗马法A.强调法律至上B.重视个人信用C.提倡人人平等D.注重社会和谐【答案】B【解析】根据“证人或司秤如果事后拒绝作证,要受‘名誉减损’的处分,从此丧失作证的资格,他人也无须为之作证”,说明罗马法重视个人信用,故B正确;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社会和谐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D。8.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肯定了联邦法律的A.公正性B.至上性C.多样性D.民族性【答案】B【解析】“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说明联邦的法律高于各州的法律,故选B;ACD没法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9.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这表明A.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B.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C.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兴工业城市人口众多,但没有选派议员的资格,衰败选区已沦为农田,却仍有议员名额。这体现了议会选举制度的不合理,表明议会改革势在必行。故A项正确。BD两项材料并未体现,而且与史实不符。故B、D错误。根据材料,从三个新兴工业城市人口众多,而老选区已经衰败,可以看出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故C项错误。10.宰相俾斯麦提交的议案因下议院的反对而遭到否决,随后他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直接对议员宣称议案已经得到了君主的认可,并解散了议会。这反映了19世纪晚期德国A.上下议院都不拥有立法权B.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C.宰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D.君主形式上掌管着国家大权【答案】B【解析】据材料“宰相俾斯麦提交的议案因下议院的反对而遭到否决后,采取强硬的手段……并解散了议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宰相俾斯麦掌握行政权,议院掌握立法权,材料体现了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故B项正确;德国议院拥有立法权,故A项错误;宰相解散帝国议会属于现象,不是本质,故C项错误;德国君主实际上掌管着国家大权,故D项错误。故选B。11.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通过购买.缴获、自造拥有了更多的新式武器,在太仓、昆山、苏州等地曾出现仿制洋枪的工场。之后,《资政新篇》还呼吁学习科学技术的“堂堂正正之技”。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顽强抵御外来侵略者C.曾开展近代化的探索D.确立了对外开放原则【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是封建政权,A错误。B中的“抵御外来侵略者”,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仿制洋枪,开展过对近代化的探索,C正确。D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12.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这些现象A.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B.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C.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根据“武昌起义后”“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可知,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旧官僚纷纷走上脱离清政府、甚至对立面,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统治瓦解的情况,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3.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革命口号中,最早明确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A.“扶清灭洋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打倒列强,除军阀”。【答案】B【解析】“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正确;“扶清灭洋”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排除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三民主义里民族主义的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反封建清王朝,排除C;“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口号,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不符合“最早”,排除D。14.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说明中共A.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B.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C.坚持共产主义基本原则D.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反映的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中共一大制定的最高革命纲领,体现了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故A项正确;B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反映的是材料现象,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5.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的战略意图,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选A项。【考点定位】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解放战争。16.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的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表明巴黎公社A.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尝试B.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C.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答案】A【解析】从“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可以得出这是一种全民公有的想法,体现出的是无产阶级的思想,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行政问题;C选项错误,这种形式并不意味着民主政治,只是一种公有化的想法;D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政权的内容。17.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的政治背景是,中国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新的意识形态权威建立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D.受美苏争霸形势的影响【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的时间信息分析,由于这一时期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中国敌视,中苏建交及友好关系发展,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苏为师”,在高校教学体系、内容上受到苏联明显的影响,排斥了美式制度,表明了新的意识形态权威的建立,故B项正确;A项是在1956年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随着“一五”计划逐步完成而形成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形势凸显于50年代中期后,故D项错误。18.下图所示的城市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①设立的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B.对②的开发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C.对③的开发带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D.在④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及图片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