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有记载:“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肥施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树落则粪本”等农业思想。据此可知,先秦时期中国农业强调A.不违农时B.人地和谐C.铁犁牛耕D.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先秦时期的农业。根据题干,先秦时期农民们很注意去掉草根、积肥、造肥和施肥,把树的落叶沤制肥料,这些都体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在农业方面就具有了精耕细作的思想,故选D项。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秦时期中国农业强调不违农时的思想,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故A项不全面,故排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先秦时期农业强调精耕细作的特点,没有体现人地和谐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先秦时期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否铁犁牛耕的问题,而是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错误。2.汉武帝时任用外戚和功臣作为自己的侍中,如任命外戚身份的卫青为大将军、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任命功臣金日磾为光禄大夫,任命重臣霍光为奉都大将军、大司马等。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实现了军政权力的制衡C.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D.中央集权水平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汉代的政治。材料中汉武帝的侍中(汉武帝身边的亲信)多是外戚、重臣和功臣,并担任要职,说明汉武帝将权力向自身集中,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故选C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主要表现的是血缘分封制度被郡县制度所取代,这是秦朝的制度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军政权力实现了制衡,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皇权的加强,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问题,故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3.隋唐时期,一些久未使用的文档名词再次出现,如“质剂”(西周时期买卖契约)“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券契)“傅别”(西周出现的借贷契约),这三个文档名词皆与契约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能够反映出当时A.商品经济活跃B.社会关系复杂C.信用制度缺失D.私订契约普遍【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隋唐时期的经济。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交通的发达,城市的兴旺,货币的统一,买卖交易的频繁,各行业贸易繁荣,这为与契约有关的“质剂”“质要”“傅别”等文档名词的新生和传播了提供基础,故选A项。根据材料“西周时期买卖契约”“古代买卖货物的券契”“西周出现的借贷契约”等信息可知,这些词都与契约有关,说明当时商品经济活跃,而不是体现社会关系复杂,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的“质剂”“质要”“傅别”等词都与契约有关,体现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无法体现信用制度缺失,故C选项错误;材料中与契约有关的这些词只能体现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活跃的问题,没有体现私订契约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4.宋代在官员考试、选拔、任用、督察、奖惩、俸禄、退休等方面,均有详尽的制度性规定。这些规定:A.导致了官多为患的困局B.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C.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D.使文官政治走向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有详尽的制度性规定,而这些制度性规定都涉及官僚政治方面的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宋朝的文官制度比较发达,而这些规定可以进一步促使其更加完善,故选D项。根据材料“在官员考试、选拔、任用、督察、奖惩、俸禄、退休等方面,均有详尽的制度性规定”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对文官政治的制度性规定,与官多为患的困局没有直接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文官政治的逐渐完善问题,与是否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但材料内容与重文轻武的政策无关,故C选项错误。5.两浙路发生灾荒,当时杭州知州范仲淹,兼负责浙西一带的赈灾。他除了给饥民“发粟”,号召杭州“诸佛寺主首”雇佣许多.工人,大兴土木。杭州地方官府也大举兴建“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这些举措A.反映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B.形成较为系统的赈灾制度C.不恤百姓而且伤耗了民力D.充分地运用市场机制赈灾【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宋代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范仲淹的举措,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赈灾,即通过民间与政府扩大投资,且利用自身的影响鼓励消费来拉动经济,惠及民生,进而达到赈灾的目的,故选D项。范仲淹生活在北宋而不是南宋,故排除A项;范仲淹的举措是在杭州商品经济发达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形成系统性赈灾制度,排除B项;范仲淹既“给饥民‘发粟’”,又积极通过扩大民间与政府投资与鼓励消费来拉动经济,从而达到赈灾的目的,排除C项。6.市舶司起源于唐朝,初为管理当时开放的海外贸易而设。而根据明朝的相关记载,市舶司“掌海外诸番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据此可知,明朝的市舶司A.成为推行海禁政策的工具B.进一步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C.由经济职能转为政治职能D.促进了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明朝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唐朝时期对外开放,设市舶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对外贸易。而到了明朝,设立市舶司是为了了解国外情况,禁止私人贸易,使海禁政策得以推行。由此可见,明朝市舶司已经成为明王朝推行海禁政策的工具,A项正确。根据材料“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等信息可知,市舶司的建立不能进一步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故B选项错误;C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明朝的市舶司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兼顾,并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其功能的转化,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舶司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管理对外贸易,与促进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故D选项错误。7.西方列强创办近代工业通常先从轻工业开始,然后扩展到重工业,先民用工业后军事工业;而中国则完全相反,创办近代工业是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先重工业后轻工业。近代中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所致B.自然经济长期居于主导地位C.特殊的国情所决定D.抵御西方列强侵略情势所需【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洋务运动。根据题干,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走了一条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是由于当时的清朝统治受到来自国内农民起义和西方列强的双重威胁,即由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所决,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国内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等运动是导致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由太平天国所导致,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走了一条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是由于当时的清朝统治受到来自国内农民起义和西方列强的双重威胁,而不是由于自然经济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故B选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抵御西方列强侵略情势只是当时中国面临的问题之一,故D选项片面。8.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把其作为表达经国济世之雄心的重要平台;严复在《直报》上发表文章,着重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和政治思想: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论文,系统宣传变法维新的理论,这主要反映了A.维新派大力宣扬美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报刊成为维新变法时期文学革命主要中心C.百维新首开中国近代报刊文人论政先河D.维新人士以近代报刊为平台创新论政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近代中国的大众传媒。由材料可知,早期维新人士王韬、维新派的严复、梁启超都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时政评论,这属于评论时政方式的创新,也可以说知识分子以近代报刊为平台创新了谈论政治的方式,故选D项。材料没有指出维新派大力宣扬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了维新人士以近代报刊为平台创新论政的方式,不能表明报刊成为维新变法时期文学革命的中心,排除B项;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并在该报上以争论文章来制造舆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无法体现百日维新首开中国近代报刊文人论政的先河,排除C项。9.甲午战争前,外国在华企业投资以贸易业、金融业为主,两者相加约占70%;甲午战争后,外国对华资本对贸易业和金融业的投资继续有很大增长,但对工矿运输等行业的投资比重则上升更为明显,至1914年时已占一半还多。这种变化反映了西方列强A.在华大力发展重工业B.资本输出的迫切性需要C.疯狂地进行战前准备D.在诸多领域与华商竞争【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工矿运输等行业的投资比重上升明显,因为这些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这种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但对工矿运输等行业的投资比重则上升更为明显,至1914年时已占一半还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外国列强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对中国的侵略要求,没有反映在华大力发展重工业,故A选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国土进行,无法体现战前准备的问题,故C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主要体现了列强在中国的经济侵略变化,没有体现他们与华商的竞争,故D选项解读材料有误。10.下面是1919年国人描绘的《蛇吞犬食)图,其右则是二十一条的诸条内容,填满了漫画周围的空间,最左题着“请同胞以血泪读之广为发布翻印尤佳,中华民国全国国民爱国团印”,这反映出当时A.边疆危机开始引发国人关注B.群众抵制日货运动的兴起C.晚清海防思想影响社会风潮D.民众对日本不满情绪加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的“1919年”、“则是二十一条的诸条内容”、“请同胞以血泪读之广”等信息再结合图片中“邪恶的毒蛇(日本)正在吞噬中华民国的领土”可知,1915年日本强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吞并中国野心增强,而且在巴黎和会上要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使中国感受到严重的民族危机。1919年的这幅《蛇吞犬食》体现了当时中国民众对日本不满的情绪,故选D项。边疆危机开始引发国人关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民众对日本的不满情绪,没有体现群众抵制日货的运动,故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供的时间属于民国时期,不是晚清,排除C项。11.1929年12月28日,毛泽作了长篇政治报告,并形成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该决议指出,为了纠正红四军党内、军内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必须加强正面教育,从思想上纠正各种错误观点,这一决议A.旨在进一步正王明的“左”倾错误B.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C.表明中共在政策制定上已完全独立D.促进了红四军的健康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民主建设。从材料可以看出,“古田会议决议”注重纠正红四军党内、军内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这有利于促进红四军的健康发展,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明“左”倾错误是在后来的遵义会议上得到纠正的,故A项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B项错误;材料注重纠正红四军党内、军内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这有利于促进红四军的健康发展,“中共在政策制定上已完全独立”过于绝对,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12.1949—1954年,中国同民族主义国家建交的仅仅有印、缅、印尼和巴基斯坦4个国家,而1955—1958年则同阿富汗等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成功地参加自内瓦会议C.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万隆会议精神的感召和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从材料可以看出,1949~1954年中国同民族主义国家建交的仅有4个,但到1955~1958年则增加了9个,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1955年万隆会议形成的“求同存异”的精神产生了泛的影响,使得更多的民族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12月,当时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28日、29日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期间,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材料问的是1955—195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增多的原因,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结合所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