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普通班语文期末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史记吴智勇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司马迁已远去两千年了,却以一部《史记》而永久。两千年来,万千读者与长眠的司马迁“相看两不厌”,交合注入着一股股历史血脉。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具有完整体系的史学著作。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中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选自哈尔滨出版社《中国城市口水战》,有删改)1.下列关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凭借他的渊博学识、深邃思想、不朽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让后世文人仰慕不已。B.《史记》开我国纪传体文学的先河,既“实录”历史,又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C.《史记》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有深远影响与它所写的磅礴气势、壮阔场面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有关。D.《史记》是司马迁一人的著作,因为它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所以后世认为它是纯文学作品。2.下列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A.司马迁仅凭《史记》,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B.《史记》融入了司马迁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在二十五史里,《史记》是唯一的一部。C.《史记》在艺术上的特点是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D.司马迁尽管远去了两千年,但《史记》至今还依然存在,所以梁启超称赞其为“千古之绝作”。3.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作为史学著作,具有完整体系;作为文学著作,其影响深远。B.司马迁凭借其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创作了《史记》,这部书中蕴涵了他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C.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人以鼓舞启迪。D.《史记》渗透着积极入世、自强不息、舍生取义、呼唤真情、义不受辱等人文精神。这些精神熔铸在作品刻画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答案】1.D2.D3.C【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D项,分析错误,《史记》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尽管血肉丰满,但它不是纯文学作品。试题分析:【2题详解】D项,理解错误,不是因为这部书的存在,才赢得“千古之绝作”的称赞,而是因为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试题分析:【3题详解】C项,分析错误,“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的不是司马迁,而是其作品中的人物。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蒋兆和:为历史人物传神1956-1966年这十年中,蒋兆和创作了几十幅现实人物画,比较好的有《纪念刘和珍君》《迎春》《马连良戏装像》《一笛横吹万户歌》等。他本人对这一阶段的部分作品不满意。他在这十年中,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把心血倾注到下一代人身上了。这不免使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而约稿者又总是不断,出于一种可以理解的政治热情,他每求必应,时常仓促为之,故作品有些粗糙,甚而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这恐怕是当时不少艺术家难以避免的现象。蒋兆和也走过这样一段弯路。蒋兆和作历史人物画,是从1953年纪念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时开始的。1954年,他又为张衡、祖冲之、僧一行等古代科学家创作了头像。这几幅头像根据史传,想象风采,各具情态,曾被印为单幅画,并多次据以制版作为特种纪念邮票发行。由于人物个性鲜明,画出了作者深刻理解后概括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极深,甚而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依据。由于画家在从事这种创作时,不可能有照片作为参考,能否使他们的艺术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合拍,完全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为此,他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1956年,蒋兆和创作司马迁半身像,画家强调了他蕴藏智慧的高高的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令人敬佩这位“直笔史书”家。一般现实人物画家不像写意花鸟画家那样愈老愈精,他们的创作盛期往往在青壮年时代。那时对生活充溢着激情,有充沛的精力解决造型等一系列复杂课题,也敢于创造新的技巧。39岁完成一生代表作《流民图》的蒋兆和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50岁以后,蒋兆和想方设法深入社会,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之他的修养和条件,作出的历史人物画太史公,其受宫刑之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蒋兆和对人物衣纹的处理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寥寥十数笔,简练明快,宛若有梁楷遗风。蒋兆和喜欢杜诗,也曾多次作杜甫画像。1956年作的《杜甫》,告别京歌,牵马荒郊,面对人生,慨然长叹,诚为一幅“写心”的力作。1959年,他再画杜甫,创造了中国画史上迄今最好的一幅杜甫肖像。他将杜甫依石而坐的上半身,处理为稳重的三角形构图,就像一尊雕塑迎风而立,刚柔相济的衣纹,处理简练。作者精到地体会并刻画出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在外形上的变化。以形写神、写心,入木三分。要为历史人物传神,须先熟悉历史,并能站到历史的高度评价历史人物。蒋兆和为此看了不少历史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见解,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然后把他对历史人物的抽象评价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的艺术形象。1959年,正是史学界对曹操展开争鸣的一年,郭沫若、剪伯赞均忙于为曹操正名,亦有不少学者反对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此时,蒋兆和应历史博物馆之约作《曹操像》,以画笔参加了这场讨论。在他的笔下,曹操体魄宽厚,气宇博大,倚几案而前倾,目前视而有雄风,人物的动势,面部的情绪,大红表袍与元书纸的土黄色和每一根稳重有力的线条都交织在一起,肯定了这位“文才武略,勋业彪炳”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历史上的地位;然而,从曹操的眉宇间、唇颊间,特别是眼神里,也透露出一些暴庆和奸作的气质。一贯追求传神的蒋兆和,永不满足。他独到地运用造型艺术技巧,通过微妙的艺术处理,在丹青史上首次成功地塑造了曹操这个多侧面的历史人物形象。(选自刘曦林《艺海春秋一一蒋兆和传》,有删改)相关链接: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在水墨人物画领域把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50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如《杜甫》《曹操》《李白》等。蒋兆和的绘画造型精谨,笔墨精深,深刻生动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中国人物画在20世纪的发展创作出了诸多代表时代的经典佳作。(选自杨欣《蒋兆和的“不尽丹心”》)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蒋兆和1956-1966年间的作品出现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是因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从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所致。B.蒋兆和查阅了很多有关杜甫的历史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所以他创作的杜甫画像与人们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完全合拍。C.蒋兆和用《曹操像》参加了对曹操的争鸣,站在郭沫若、剪伯赞等人的一面,很好地为曹操进行了正名,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D.蒋兆和在创作历史人物画时,没有照片作参考,但仍然画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甚至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形象的依据。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蒋兆和创作的《纪念刘和珍君》《迎春》《马连良戏装像》《一笛横吹万户歌》等约稿作品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作者认为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B.蒋兆和创作的司马迁像,既强调了司马迁蕴藏智慧的高高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又用其受宫刑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C.蒋兆和为历史人物画像,不只注重细节上对人物形象的表现,还注意人物形象的造型之精谨,像杜甫依石而坐和曹操倚几案而前倾的形象均是如此。D.为弥补激情和精力的不足,年届五旬的蒋兆和对创作方向进行调整,由现实人物画调整为历史人物画,并创作了一系列成就显著的历史人物画作品。E.这篇传记选取了传主蒋兆和创作历史人物画的一些典型事件,展现了他在历史人物画方面做出的非凡成就,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具有教育和启发作用。6.蒋兆和为什么能出色地“为历史人物传神”?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答案】4.D5.AD6.熟悉历史人物:根据史传想象人物风采。运用了适当的表现手法:注意人物的内在情感,以形写神。进行了微妙的艺术处理:注意整体造型,强调局部细节。创作上精益求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永不满足。【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概括能力。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A项,“是因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从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所致”说法以偏概全,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约稿不断”“政治热情”“每求必应仓促为之”等;B项,“蒋兆和查阅了很多有关杜甫的历史资料……所以他创作的杜甫画像与人们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完全合拍”强加因果,杜甫画像的传神,不只在于研究历史资料,而是“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C项,“蒋兆和……站在郭沫若、翦伯赞等人的一面”分析错误,没有站在谁的一面,他的画只是“多侧面”地表现人物。故选D。【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两项”,A项,“作者认为是难以避免的现象”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这恐怕是当时不少艺术家难以避免的现象”。D项,“由现实人物画调整为历史人物画”属于无中生有,相关链接中提到“50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说明他的创作不只是历史人物画像。故选AD。【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目是“蒋兆和为什么能出色地‘为历史人物传神’?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从“这几幅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