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重点班,含解析)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9分,每小题3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认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B.中国经典应当包括儒家、佛教、道教经典,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考虑历史、文字学名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的名著佳篇等。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身,用道教思想治心。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它们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D.对“旧经典”进行了重新解释和引申,就能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答案】1.A2.D3.C【解析】1.试题分析:A项曲解文意。依据第1段第1.2句判断“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错,根据对第一段的理解,中国经典不等同于“经”。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A项张冠李戴,“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项无中生有,文中未说“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项以偏概全,“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A项“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表述错误。B项“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于文无据。D项原文是必要条件关系。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③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④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⑤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4.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自抚养躬自:亲自B.慈父见背见背:长辈去世C.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D.矜悯愚诚矜悯:夸耀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6.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古人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望日”,如“丁卯三月之望”,就是指丁卯年三月初一。B.古代女子满十三岁,称“及笄”。笄,是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C.《陈情表》中李密自称“密”,《滕王阁序》中王勃自称“勃”,皆有自谦之意。D.史传类作品当中经常有关于官职变动的词语,常见的“拜”、“除”都是任命官职的意思,而直接含有升迁之意的词语有“陟”、“升”,含有贬谪之意的有“擢”、“黜”。7.翻译下列句子(6分)(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3分)(2)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3分)【答案】4.D5.A6.C7.(1)我的辛酸悲苦,并不只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的长官看到并且明明白白知道的。(3分)(辛苦,所见明知)(2)(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3分)(暇,师事)【解析】4.试题分析:矜悯:怜恤、同情。词义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中“令”“从事”“从事”“司隶”是官职名,“密”是人名,“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固定短语,了解了这些信息,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识记古文化常识。B项中“及笄”指女子15岁;C项中“望日”是十五;D项中“擢”是升迁。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工资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陈情表》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召见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