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龙岗学校2022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长:90分钟一、单选题1.“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据此可知,西周实行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答案】B【解析】【详解】“封神农之后于焦……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体现出分封制的制度,B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的首领转让制度,A错误;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维系分封制的制度,C错误;井田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经济制度,D错误。2.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因此率诸侯为杞筑城。郑国大夫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这个事实表明,当时的社会舆论依然十分重视A.宗法关系B.以法治国C.爱惜民力D.等级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晋国是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杞国是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题干中郑国大夫批评晋国帮助非姬姓国,而不顾同姓国的行为,体现的是“亲亲”观念,所以A项正确;材料指责晋平公“弃诸姬”,这种重视血亲关系的观念,明显不是以法治国,B项错误;材料中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不是重视“民力”,C项错误;材料强调要重视周宗和诸姬,不是在强调“等级”,D项错误。【点睛】宗法制是血缘政治,体现“尊尊”、“亲亲”,用于维护贵族的团结和特权的稳定。3.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为了加强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A.禅让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为郡县制,选项B正确;禅让制、内阁制不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A、D;行省制开始于元朝,排除C。【点睛】基础题,解题关键是对秦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准确记忆。4.《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建立保密制度B.震慑谋反之徒C.维护皇帝权威D.削弱丞相权力【答案】C【解析】这段材料的大意是秦始皇在梁山宫时看到丞相有大量车骑随行,对此表现出不满,后有人将此事告知丞相,丞相随即减少了车骑数量,秦始皇认为随行人员中有人泄露他所说的话,但没人承认,因此将当时所有在场的人全部杀掉。这表明当时皇权具有专断性和残暴性。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告密,但不是建立保密制度。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谋反,只是涉及告密。故错误。D项错误,秦朝时虽设立丞相,但国家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由其任免,相权并未威胁到皇权,没有必要去削弱。故D项错误。5.有学者评论说:“(它)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该学者评论的是A.科举制B.郡国并行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详解】科举考试自由报考,考试选官,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材料“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结合所学知识,涉及的是科举制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郡国并行制和行省制均为地方管理制度,不是选官制度,故BC不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权,故D不符合题意。6.《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A.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减少了皇帝决策的失误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筹划全国政务的是皇帝,不是丞相,故A项错误;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但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差失”“驳正”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功能,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故C项正确;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影响,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比较美国三权分立与三省六部制的异同:①设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②分权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③分权部门: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④实质:三省六部制是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7.“(雍正年间)这个原属临时的军事机构,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本应裁撤,但因为这个机构有利于专制皇权,不但没有裁撤,反而权力不断扩大,以致成为最高权力中枢。“这个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军机处D.枢密院【答案】C【解析】【详解】雍正年间,用兵西北,设立军事情报机构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后来,军机处成为清政府最重要的权力中枢机构。由材料“(雍正年间)这个原属临时的军事机构”“最高权力中枢”,可知指军机处,故C符合题意;明朝朱元璋废除了尚书省、中书省和废丞相,权分六部,而清承明制,故AB不符合题意;枢密院作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并非“临时的军事机构”,且清朝已经废除了,故D不符合题意。8.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内阁出现在A.秦朝B.明朝C.唐朝D.汉朝【答案】B【解析】【详解】明朝设立内阁,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9.古希腊的城市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A.中央集权B.小国寡民C.农耕文明D.寡头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的城市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这说明古希腊城邦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对地方拥有绝对控制权,故A项错误;“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说明古希腊不是农耕文明,故C项错误;寡头政治指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0.在古雅典公民大会上,“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所有的人都可以当选任何职位,所有的人都可以在雅典卫城山下中心广场举行的市政会议上投票”。这反映出古雅典政治的突出特征是A.城邦至上B.直接民主C.轮番而治D.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所有的人都可以当选任何职位”“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市政会议上投票”体现了雅典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这是直接民主的体现,故B项正确。城邦至上是指个人相对于城邦而言,是微不足道和不值一提的,个人离开了城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材料没有体现这一主旨,故A项错误。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材料没有体现这一主旨,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的范围是以公民身份为前提,人人平等中的“人”的范围不明确,故D项错误。11.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据此,他认为希腊公民应()A.具各全面素养B.珍视个人自由C.敢于表现个性D.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这是强调公民应该与城邦共命运,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素养问题,没有涉及对自由的看法,没有表达对个性的追求,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约翰・塞尔蒙评价道:“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A.罗马法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B.罗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C.罗马有众多的法学家D.罗马法的内容较为丰富【答案】A【解析】【详解】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罗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但不必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故B项不符合题意。罗马有众多的法学家和罗马法的内容较为丰富,但不必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故CD项不符合题意。13.《权利法案》较“光荣革命”的发展,在于A.用法权规范君权成为基本制度B.国王“统而不治”从此成为惯例C.责任内阁制度从此建立D.建立了具有英国特色的宪法【答案】A【解析】【详解】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提高了议会权力,从此用法权规范君权成为一项基本制度,A正确;国王“统而不治”从此成为惯例是在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B错误;责任内阁制度确立是18世纪以后,C错误;英国特色的宪法不符合材料中二者对比的信息,D错误。14.2016年7月13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雷莎·梅正式走马上任,接受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任命,组建新政府。这反映出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A.首相对国王负责B.首相掌握了行政权力C.议会对内阁负责D.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首相组建新政府的信息可知英国政治体制中首先掌握的是行政权,故选B项;首相和内阁都对议会负责,排除AC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不是与议会集体统治,排除D项。故选B。15.1787年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致信麦迪逊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废除民主制度B.建立议会制共和体制C.实行中央集权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在1787年制宪会议之前依据《邦联条例》实行邦联制。邦联制度下政府无力,地方权力大且独立,行政命令不一致,关卡林立,不利于美国的发展,需要“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建立了强大的联邦政府。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是通过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是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不可能废除民主制度,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确立总统制共和制政体,排除;C项,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权力而言,“变革”的关键是邦联制较松散,不能形成统一的中央政府阻碍了美国的发展,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6.“(美国)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各州)自治的能量,(1787年)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材料中的“这种能量”“往回收了一点”体现在A.共和制的确立B.联邦制的确立C.三权分立制的确立D.责任内阁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美国独立战争胜利,赢得了独立自由和民主,特别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压制反感,实行了松散的邦联制,但导致邦联政府的权力太小无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解决许多问题,1787年宪法制定,确立了联邦制,实质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把地方州的自治权力收收回一部分归中央政府,因此材料中的内容正是体现了联邦制的确立,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是体现民主政体内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排除。17.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A.行政权高于立法权B.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C.国会权力至高无上D.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可知,美国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美国实行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法院)三权分立与制衡,每一项权力都受到其他两项权力的制约。故答案为D项。美国实行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法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