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犛犖/犜2242—2008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试验犖犪狋狌狉犪犾犽犻犾犾犲狉犮犲犾犾犪犮狋犻狏犻狋狔犪狊狊犪狔20081118发布2009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食品伙伴网书书书前 言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江南大学和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刚、张园、赵黎华、冯智劼、于智睿、赵琢。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Ⅰ犛犖/犜2242—2008食品伙伴网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试验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试验的测定方法、试验数据和评价。本规范适用于检测实验动物一次或多次接触化学物质后,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4924.1 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GB14925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自然杀伤细胞 狀犪狋狌狉犪犾犽犻犾犾犲狉犮犲犾犾,犖犓在无抗原刺激下能够杀伤多种有核细胞的淋巴细胞,NK细胞是一种能表达“天然细胞毒作用”的独特细胞,NK细胞存在于血液和淋巴组织中,也存在于无胸腺个体的血液和淋巴组织中,它是抗自发性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道防线,在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4 测定方法4.1 乳酸脱氢酶(犔犇犎)测定法4.1.1 材料及仪器靶细胞K562或YAC1、Hanks液、RPMI1640培养液、青霉素、链霉素、谷胺酰胺、二巯基乙醇、乳酸锂或L乳酸钠、硝基氯化四氮唑(INT)、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氧化辅酶Ⅰ(NAD)、0.2mol/LTrisHCl缓冲液、可调微量加样器、96孔平底板、CO2培养箱、酶标仪、LDH基质液的配置见表1。表1 犔犇犎基质液的配制试 剂浓度/(mol/L)乳酸锂5×10-2硝基氯化四氮唑6.6×10-4吩嗪二加酯硫酸盐2.8×10-4氧化型辅酶1.3×10-3 将上述试剂溶于0.2mol/L的TrisHCl缓冲液(pH8.2)4.1.2 操作方法4.1.2.1 动物选择选择健康6周龄~8周龄,雌性CBA、C3H或BALB/C小鼠,试验前应在动物室适应7d。试验动物的饲养和环境设施应符合GB14924.1和GB14925。1犛犖/犜2242—2008食品伙伴网4.1.2.2 动物分组按随机方法将动物分为对照组及染毒组,各组动物10只。4.1.2.3 染毒染毒剂量,染毒组一般设为3个剂量组,高剂量为1/5LD50~1/10LD50,低剂量以不引起任何免疫毒性,在低、高剂量中设中剂量组。组间距通常为5倍或2倍。4.1.3 试验程序4.1.3.1 靶细胞制备试验前24h将靶细胞(K562或YAC1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用以前Hanks液洗三次,1000r/min离心10min,悬浮在一定体积的Hanks液中,计数细胞,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L。4.1.3.2 效应细胞的制备———经染毒后,将各组动物包括对照组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出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整个操作在4℃下进行,以保持NK细胞的活性;———离心1000r/min,10min,在4℃下进行;———弃上清液,将细胞悬浮在5mL冷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计数细胞并检查细胞的活力(台酚蓝拒染法);———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如效应细胞与靶细胞之比按1∶50,则效应细胞浓度为5×106/mL。4.1.3.3 犖犓细胞活性检测———取靶细胞和效应细胞各100μL,加入U型96孔培养板中;靶细胞自然释放孔,加靶细胞和1%NP各100μL,上述各项均设3个复孔;———将培养板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4h~6h;———将培养板在水平离心机上,1500r/min离心5min;———每孔吸取上清液100μL,置于96孔平底培养板中,同时加入LDH基质液100μL,反应3min。每孔加入1mol/L的HCl30μL,立即在酶标仪490nm处测定犗犇值。4.1.3.4 结果计算结果计算见式(1):NK细胞活性(%)=批应孔犗犇-靶细胞自然释放孔犗犇最大释放孔犗犇-靶细胞自然释放孔犗犇×100%………(1)4.2 同位素51犆狉释放法4.2.1 材料和仪器靶细胞K562或YAC1、Hanks液、RPMI1640培养液、效应小鼠脾淋巴细胞、Na251CrO4比活性(3.7~5.5)×106Bq,放射强度为(3.7~7.4)×107Bq,96孔培养板(U型),γ测定仪,可调微量加样器和二氧化碳培养箱。4.2.2 操作方法同4.1.2。4.2.3 试验程序4.2.3.1 靶细胞标记———将靶细胞(K562或YAC1)进行传代,24h后用台酚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活力应≥95%;———细胞悬浮在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计数细胞,将细胞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成4×106/mL;———将调整好的细胞与Na251CrO4充分混合,置37℃含5%CO2温箱培养45min~60min;2犛犖/犜2242—2008食品伙伴网———用Hanks液洗3次,1000r/min,10min;———计数细胞并用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细胞浓度为1×105/mL。4.2.3.2 效应细胞的制备同4.1.3.2。4.2.3.3 犖犓细胞活性检测———将效应细胞分装到96孔U型培养板中,100μL/孔,并加入靶细胞100μL/孔,使效靶之比为100∶1,50∶1,25∶1,同时设51Cr标记靶细胞最大释放孔,靶细胞和1%NP各100μL/孔。上述各项均设3个复孔。———在37℃含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培养4h~6h。———离心后,每孔取上清液200μL,放入测定管中。———在γ计数仪上测定犆犘犕。4.2.3.4 计算结果结果计算见式(2):NK细胞活性(%)=(效应细胞+靶细胞)自然释放孔犆犘犕最大释放孔犆犘犕-自然释放孔犆犘犕×100%…………(2)5 试验数据以表格方式列出每只动物编号、性别,(效应细胞+靶细胞)孔犗犇值或犆犘犕值,自然释放孔的犗犇值或犆犘犕值及最大释放孔的犗犇值或犆犘犕值,通过公式计算NK细胞活性。6 试验记录———试验开始、结束时间,实验室名称,试验负责人及参加试验者;———动物品、系、来源、饲养条件,动物室环境;———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配置方法,染毒时间,染毒途径;———靶细胞来源、保存、传代及制备方法;———动物处死时间及方法;———动物开始时体重,结束时体重;———根据测定的犗犇值或犆犘犕值,计算NK细胞活性;———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评价。7 评价及解释外源化学物对动物NK细胞活性的影响,多数能引起人体NK细胞活性的变化,但需要人NK细胞活性检测加以证实。犛犖/犜2242—2008食品伙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