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Mg-24P-31Fe-56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A.苛性钠——NaOHB.绿矾——CuSO4·5H2OC.醋酸——C2H5OHD.熟石灰——CaSO4【答案】A【解析】【详解】A.NaOH的俗名为烧碱、火碱、苛性钠,A项正确;B.绿矾的主要成分是FeSO4·7H2O,B项错误;C.醋酸的主要成分是CH3COOH,C项错误;D.熟石灰的化学式为Ca(OH)2,D项错误;答案选A。2.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且是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NaOHB.Na2O2C.KHSO4D.NH4Cl【答案】B【解析】【详解】A.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O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键,故B正确;C.硫酸氢钾中钾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S-O、S-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故C错误;D.氯化铵中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故D错误;故选:B。【点睛】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乙醛和乙醇B.苯和水C.酒精和水D.乙醛和水【答案】B【解析】【详解】A.乙醛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A错误;B.苯和水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B正确;C.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C错误;D.乙醛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D错误。答案选B。4.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B.误食硫酸铜溶液,可服用鸡蛋清解毒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冲洗D.氢氧化钠浓溶液戳人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钠与水反应、浓硫酸遇水放热、浓硫酸和浓碱有腐蚀性及蛋白质的性质来分析实验中的事故,找出正确的处理方法。【详解】A、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应用沙子盖灭,故A错误;B、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误食后可服用鸡蛋清解毒,故B正确;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故C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必要时迅速找医生医治,切不可用手揉眼,更不能用盐酸冲洗,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5.4018Ar、4019K、4020Ca三种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A.质子数B.中子数C.质量数D.电子数【答案】C【解析】【详解】A.4018Ar、4019K、4020Ca三种原子的质子数分别是18、19、20,故A错误;B.4018Ar、4019K、4020Ca三种原子的中子数分别为:22,21,20,故B错误;C.4018Ar、4019K、4020Ca三种原子具有相同的质量数,都是40,故C正确;D.4018Ar、4019K、4020Ca三种原子的电子数分别为:18,19,20,故D错误;故答案为C。6.从如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放热反应B.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C.生成物中的总键能高于反应物中的总键能D.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知,本题考查度反应能量变化,运用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详解】A.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正确;B.反应可能需要吸收能量引发反应进行,B项正确;C.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物中的总键能高于反应物中的总键能,C项正确;D.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生成物比反应物更稳定,D项错误;答案选D。7.下列实验事实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3>H2CO3B.热稳定性:CH4>SiH4C.酸性:HCl>H2SD.热稳定性:HNO3>H2CO3【答案】B【解析】【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2SO3中的硫元素不是最高价,故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C和Si为同主族元素,且C的原子序数较小,故C的非金属性强于Si,所以热稳定性:CH4>SiH4,故B正确;C.HCl和H2S都不是对应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故其酸性大小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错误;D.HNO3和H2CO3均为对应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可以通过元素周期律解释其酸性强弱,但不能解释其稳定性强弱,故D错误;故答案为B。8.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NH4+、Ba2+、NO3—、CO32—B.Fe2+、OH—、SO42—、MnO4—C.K+、Mg2+、NO3-、SO42—D.Na+、Fe3+、Cl—、AlO2—【答案】C【解析】【分析】pH=1,即有大量的H+。【详解】A.H+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B.Fe2+和OH—不能大量共存,MnO4—为紫色,且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Fe2+;C.K+、Mg2+、NO3-、SO42—相互不反应,和H+也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H+和AlO2—不能大量共存;故选C。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克H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B.2molO3和3molO2所含的氧原子数都是6NAC.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含原子数为NA个D.2.3g金属钠含有的电子数为NA【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运用。利用公式mAmVNn===MVNN=n计算即可。【详解】A.2克H2物质的量n=2g/2g/mol=1mol,1molH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A,故A错误;B.2molO3所含的氧原子数N=nNA=6NA,3molO2所含的氧原子N=nNA=6NA,故B正确;C.只有在标况下,11.2L氧气含原子数为NA个,所以常温常压11.2L氧气含原子数不为NA,个故C错误;D.2.3g金属钠物质的量n=2.3g/23g/mol=0.1mol,Na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故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10.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s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3.4molB.3.2molC.2.8molD.1.2mol【答案】C【解析】【详解】前10s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B的反应速率为0.12mol/(L⋅s)×12=0.06mol/(L⋅s),所以转化的B的物质的量为0.06mol/(L⋅s)×10s×2L=1.2mol,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C项正确,答案选C。【点睛】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除了依据定义直接计算以外,也可依据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表示各物质速率之间的关系。利用好三段式思想进行可使解题思路清晰明确,快速得出结论。11.如图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锌片作正极,不断溶解B.铜片作负极,有气泡产生C.负极反应:Zn2++2e-=ZnD.正极反应:2H++2e-=H2↑【答案】D【解析】【分析】Cu、Zn与硫酸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Zn为负极、Cu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在Cu电极析出。【详解】A.锌电极做负极,不断消耗溶解,故A选项错误。B.铜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在Cu电极析出,故B选项错误。C.负极发生的反应是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Zn-2e-=Zn2+,故C选项错误。D.铜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有氢气产生,发生反应2H++2e-=H2↑,故D选项正确。故答案选D。12.下列溶液里离子检验的结论正确的是A.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原溶液可能含CO32-B.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一定含有SO42-C.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一定含有Cl-D.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a2+【答案】A【解析】【分析】A、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B、硫酸钡是一种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C、除氯离子外,碳酸根离子等也可以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符合该现象的离子不一定是钙离子,如钡离子、镁离子等也是这种现象。【详解】A、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HCO3-或CO32-、HCO3-,故A正确;B、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由于硫酸钡和氯化银都是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故B错误;C、除氯离子外,碳酸根离子等也可以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不一定含有Cl-,故C错误;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符合条件的离子除了钙离子,还可能含有钡离子、镁离子等,故D错误;本题选A。13.下列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淀粉胶体和蛋白质胶体B.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Cl固体中的NH4ClC.用BaCl2溶液鉴别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D.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答案】B【解析】【详解】A.淀粉胶体和蛋白质胶体,均为胶体,均具有丁达尔效应,不能鉴别,A项错误;B.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因此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Cl固体中的NH4Cl,B项正确;C.二者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用BaCl2溶液鉴别,可用Ba(NO3)2溶液鉴别,C项错误;D.Na2CO3溶液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应用饱和NaHCO3溶液,D项错误;答案选B。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B.氯气跟水反应:Cl2+H2O=H++Cl-+HClOC.钠与水的反应:Na+H2O=Na++OH-+H2↑D.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答案】B【解析】【详解】A.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A错误;B.氯气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B正确;C.钠与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C错误;D.NH3·H2O应以化学式保留,则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3NH4++Al(OH)3↓,D错误;答案选B。15.下列物质或离子在指定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空气中:H2、HCl、NO、NH3B.Fe(OH)3胶体中:Na+、H+、Cl-、I-C.Ca(ClO)2溶液中:K+、Na+、NO3-、Cl-D.无色透明溶液中:K+、Na+、MnO4-、SO42-【答案】C【解析】【详解】A、NO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不能稳定存在,HCl和NH3能化合为氯化铵,故A不能共存;B、胶体遇电解质会发生聚沉,氢氧化铁沉淀还可以溶解在酸中,并且Fe3+与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C、Ca(ClO)2溶液与K+、Na+、NO3-、Cl-均不反应,可以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