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汉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现代哲学是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建立起来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问题”,但是“哲学”并没有从经学、子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由于西方哲学的传入而在20世纪逐渐建立的。因此,它就有面对“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两重任务。这就是说:中国现代哲学既可以“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也可以在消化西方哲学的情况下,“接着”西方某个哲学派别讲,而使之成为中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是由西方哲学传入,并经过众多学者利用和借鉴西方哲学而发展成的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而一旦我们对“中国传统哲学”有了认识,我们就会发现它无疑是人类哲学理论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把自己的“哲学”作为其民族、国家生存发展的根基。因此,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应是建立中国现代哲学,使中国哲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路径。如果我们要掌握西方哲学的真精神,不仅要像南北朝诸高僧那样,系统地翻译介绍和借用西方各时代的经典和各种流派的学说,而且还要像隋唐时期的高僧那样,通过对西方经典的诠释和研究,把中国思想加入和融化其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消化西方哲学,丰富中国哲学,使中国现代哲学走向世界。“接着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重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哲学家在建设中国现代哲学上所取得的成果,要考虑他们提出的哲学问题,要评论他们的得失。现在有一些新一代的哲学家正是这样的。例如陈来的《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就是在深化着冯友兰“新理学”的某些思想,评论“新理学”的得失,并提出了一些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哲学就是要不断追问,不断创新。有的学者提出,对哲学思想不仅可以“接着讲”,而且可以“对着讲”或“另外讲”。我们说,哲学思想的研究不能只是“照着讲”,而要“接着讲”,只是说对于哲学,应该发展它,并没有只能“接着”某种哲学讲的意思。在历史上,对哲学思想有“接着讲”的,当然也有“对着讲”的,例如韩非的《五蠹》就是对着儒家和墨家讲的,道家的老庄也可说是在儒家之外的“另外讲”。但是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对着讲”和“另外讲”也是一种意义上的“接着讲”。例如韩非的《五蠹》,从一方面说,是“接着”早于他的法家思想家来讲的:从另一方面说,又是因已有儒墨思想,他从相对立的方面“接着讲”的。又如庄子的书,当然是另外一种不同于儒家的思想路径,他一方面是接着老于讲;另一方面,又与郭店的三种《老子》本不同,直接批坪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正是已有儒家思想,他才有批评对象,这从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接着讲”了。哲学研究的价值就在于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开辟新的方向和新的研究领域。(摘编自汤一介《中国现代哲学的三个“接着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现代哲学”是由于西方哲学的传入而在现代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B.“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肩负双重责任:一是“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一是“接着”西方哲学讲。C.“中国传统哲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等谱子百家中的哲学思想和哲学问题。D.“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依靠,也是中华民旗生存发展的根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列举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高僧的做法,具体地阐述了中国现代哲学如何走向世界。B.文章采用例证法,阐明“接着讲”要重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家的研究成果。C.文章指出对哲学思想的“对着讲”“另外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接着讲”,这使得文章具有思辨色彩。D.末段最后一句揭示中心论点,即哲学研究的价值是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开辟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系统地介绍和借用西方各时代的经典和各流派的学说,并把中国思想加入并融化其中,就能更好地消化西方哲学,使中国现代哲学走向世界。B.新一代的哲学家深化冯友兰的“新理学”思想,评论“新理学”的得失,并提出一些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这是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主要途径。C.中国现代哲学要发展,就要吸取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中的有价值的理论和精神,吸取这些理论和精神不能“照着讲”,而是要“接着讲”。D.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哲学观念,对老子的思想,属于“接着讲”;另外,他不同于老子的是直接批评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这也是一种“接着讲”。【答案】1.C2.D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中国传统哲学”不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等诸子百家中的哲学思想和哲学问题,原文说“中国传统哲学”是由西方哲学传入,并经过众多学者利用和借鉴西方哲学而发展成的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哲学研究的价值是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开辟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不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本文主要讲的是中国现代哲学如何“接着讲”的相关内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就能更好地消化西方哲学,使中国现代哲学走向世界”表述绝对。B项,“这是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主要途径”属于无中生有。C项,“不能‘照着讲’”分析有误,原文说“哲学思想研究不能只是‘照着讲’”。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近日,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出门不带手机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嚣尘上,该说法认为频繁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往被搁置一边。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们心理上“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出于工作需要得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支付的需要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那装作玩手机不失为一个避免尴尬的借口。(摘编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儿》,《广州日报》2018年9月26日)材料二:图一消费者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频率图二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占比智能手机使用者年龄段分布(资料来源于“德勤咨询”)材料三:近年来,呼吁警惕“手机依赖”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大,这种呼吁的初衷不难理解,但“手机依赖”真的有那么可怕,值得如此忧心忡忡吗?到底何为“手机依赖”,从来就缺乏一种准确的定义。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日常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与人的紧密性越来越强。当然,当“手机依赖”被作为一种问题看待时,它往往被默认为一种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比如使用手机在一些人那里成了下意识的行为,空闲时间完全用手机来打发。这种倾向确实不值得提倡,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防“沉迷”。它对应的可能是时间的浪费,甚至是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异化”。(摘编自《理性看待大学生“手机依赖”》,《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24日)材料四:“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裹挟之下,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碎片化,非常不利于逻辑思维。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睡觉的他们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玩游戏、聊微信、刷微博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影响生理周期,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摘编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中国经济网2018年1月9日)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各类手机应用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这说明智能手机用户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趋向于线上。B.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18-34岁的使用者比较多,表明智能手机更多地侵入年轻人的生活,他们可能更容易过度使用手机。C.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和重度使用者的比例大致为1:1,这说明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年轻者和年老者的占比是大致相当的。D.智能手机重度使用者中45-50岁的占比较低,结合图一内容可知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购物、娱乐等手机功能使用较少。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在分析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说法时用了“甚嚣尘上”这个词,说明这种说法目前比较流行,但作者对此并不以为然。B.材料一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观点与材料二图一所展现的内容有一致性,材料二中的图一可以作为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佐证。C.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没有明显的需要,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看手机,这种现象需要警惕。D.“手机依赖症”这个观点虽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过度使用手机确实会给人带来危害,材料一、三、四对其都有说明。6.目前人们对“手机依赖”持有哪几种观点,其各自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4.B5.D6.(1)“手机依赖”和现代生活关系紧密,它不是一种病。理由:时代的变化使手机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目前对“手机依赖症”的定义不准确,标准不明确、不统一。(2)”手机依赖症”是一种病症,人们过度依赖手机,危害心理、生理健康。理由:会让使用者处在“多任务”状态,不利于逻辑思维的进行;打乱使用者的生物钟,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等。【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这说明智能手机用户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趋向于线上”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C项,“这说明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年轻者和年老者的占比是大致相当的”错误,该信息曲解文意,根据图二,文中是指智能手机轻度使用者与重度使用者对比,没有年龄的占比问题。D项“结合图一内容可知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购物、娱乐等手机功能使用较少”以偏概全,图一是各类手机应用使用频率,不一定是购物、娱乐方面使用较少。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材料一、三、四对其都有说明”错误,材料一中没涉及到危害,摘自《“别把手机依赖症”太当回事儿》,是为了说明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故选D。【6题详解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