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油进口风险实证分析及战略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原油进口风险实证分析及战略探讨姓名:梁桂枝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经济指导教师:高建良20070930中国原油进口风险实证分析及战略探讨作者:梁桂枝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高建良.梁桂枝.GAOJian-liang.LIANGGui-zhi基于HHA分析的中国原油进口风险研究-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5)用HHA方法和投资组合理论分析了1998-2005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指数及多元化对中国原油进口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各原油进口来源地区的风险重视不够,风险选择观念淡薄.盲目增加原油进口来源的数量,并不能降低原油进口风险.增加风险相对较小的新合作伙伴的进口量和份额,以及采用多元化的进口渠道,是降低原油进口风险的最佳途径.2.学位论文叶宇旻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力分析研究2008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原油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我国的原油产量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因而巨大的原油供需缺口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我国的原油进口主要依赖于海洋船舶运输,而我国的海上油运业务大多由海外油轮公司承运,一旦遇到战争、外交问题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紧急情况,我国将面临缺油、断油的危险。因而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原油安全储备战略的实施,组建一支大型的自有原油运输船队势在必行。本论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我国原油市场的生产和消费状况,归纳了目前我国原油进口航线,主要原油装卸港和我国原油进口运输企业自有油轮船队的基本状况,探讨了影响我国原油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原油进口的各种方式以及我国为获取更多元化油源的各种措施。然后根据历史数据,采用定量预测方法对我国原油储备量、原油产量、原油需求量以及原油进口运输量进行了预测。并在我国原油海运进口预测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中缅管道对我国原油运力的影响以及该管道的对我国原油运输安全的战略意义。最后,本文采用整数线性规划,将船队规划问题归纳为整数线性规划问题,以年总营运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船队规划模型。根据运量预测、航线现状,结合国内国际实际情况,利用LINGO软件,计算了我国原油运输船队的发展规模和结构。在提出我国原油进口运输船队整体发展规划方案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我国油运船队的发展规划对油运市场的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我国原油进口运输船队的发展战略和我国原油运输安全战略建议,为保障我国原油进口供应安全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3.期刊论文汤湘华浅谈我国未来原油进口趋势-石油规划设计2003,14(5)对我国和世界未来原油供需状况以及我国未来需进口原油数量进行了预测.从未来世界原油供需格局变化分析我国原油进口趋势:油源多元化;运输方式多样化;进口原油硫含量提高;国际合作会进一步加强;从国外分得的份额油将大幅提高.4.学位论文胡像红中国石油对外贸易分析及其对策研究2003该文从中国石油对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石油对外贸易各阶段的进程,和近些年来中国石油对外贸易的特点,包括中国石油对外贸易的结构变化分析、中国石油对外贸易方式分析,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及其出口去向分析,中国石油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从而大致得出了中国石油贸易的基本情况和产生根源.紧接着该文又分析了影响中国石油对外贸易趋势的主要因素,重点对中国石油的供需因素进行了差额分析,分别运用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趋势、能源弹性系数法来大致预测了中国未来的石油需求,并通过供应和需求的对比,得出了中国未来所需要用石油对外贸易来弥补的供需缺口.最后针对得出的石油贸易缺口和其他主要问题,全面制定出包括供需、国际化、多元化、建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石油贸易集团等方面的一个稳健的进口替代策略,希望能对中国石油对外贸易的未来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5.期刊论文孙峻岩建立VLCC船队应走联合共赢之路-中国水运2004,(8)考虑到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海运量在1亿t左右.从进口来源看,2002年,我国进口原油6941万t,其中49.6%来自中东,22.8%来自非洲,15.2%来自东南亚,海运量约6450万t.随着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西非在中国石油进口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东仍将是我国的主要原油进口来源地.6.期刊论文任收麦.乔德武.邱海峻.张春贺伊拉克石油资源状况及其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影响-地质通报2003,22(3)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探明石油储量超过1125亿桶,天然气储量110万亿立方英尺.中国2001年石油进口量的55%来自中东,中东局势紧张,会直接影响中国石油的稳定供应.通过详细分析伊拉克石油资源状况,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讨其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影响,认为中国在摸清家底,加强国内油气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提高石油地质储量,增加国内生产能力的同时,应积极拓展中亚-俄罗斯、中东-北非和南美石油市场,实现原油进口地区的多元化,以降低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7.期刊论文田春荣.TianChunrong200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国际石油经济2007,15(3)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中国石油进口量在2006年大幅上升.2006年,原油和成品油及其他石油产品净进口量显著增加,抵消了液化石油气(LPG)净进口量的减少,使石油净进口量增长17%,达到1.693亿吨.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和新增炼油能力的投产使中国原油进口量连续第五年上升,2006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达到1.388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6.7%.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油厂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50%.高硫重质原油进口量增加到48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比例继续保持在1/3.原油进口进一步多元化,2006年从中东进口原油的份额降低到45.2%,这是自1997年以来对中东原油依赖度最低的一年.中东和非洲原油占进口总量的3/4以上.液化石油气进口量继续下降,降至555.64万吨.2007年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和战略石油储备进油的需要将增加对进口原油的需求,裂化和脱硫能力的扩大将进一步改善高硫重质原油的加工能力.装置和油品结构调整正在改变炼厂供应格局,增产石脑油将减少汽油的出口量,增建加氢装置将缓解柴油供应紧张局面.8.学位论文胡娟简论沙特能源政策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2009沙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能源短缺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研究沙特能源政策,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沙特能源赋存状况、能源工业和能源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归纳了沙特能源政策的目标、影响因素和内容特征,进而结合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以及沙特与中国的能源经贸合作现状,论述了沙特能源政策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对策。⑴沙特能源赋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能源种类比较单一;第二,能源资源总量丰富;第三,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高;第四,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高度集中。⑵沙特的能源工业和贸易发展很快。能源工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石油工业是沙特经济的支柱;第二,石油勘探技术高:第三,建造万能天然气系统;第四,实施开拓性经营;第五,设有专门能源管理机构;第六,注重环保。对外贸易是沙特经济发展的“引擎”,而能源贸易则是沙特外贸的重中之重。沙特主要出口原油和石油制品,进口生活消费品、军火等。东亚、北美、欧盟和海湾国家是其能源贸易的主要对象。⑶沙特能源政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国际市场油价、中东地区政治局势、欧佩克石油政策、沙特与美国的关系、国内经济发展和国家政权稳固等,基于实现国内经济多样化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目标考虑,其能源政策的内容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重视勘探开发,优化结构;第二,增加投资,逐步开放;第三,提高炼油能力:第四。高产供应,合理定价:第五,实行跨国经营和现代化运输;第六,稳步增加消费,坚持可持续发展。⑷中国的能源状况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能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二是供需矛盾突出,结构不合理;三是利用效率低,能耗高:四是环境污染严重。中国能源安全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第一,石油短缺,供需矛盾严重;第二,原油进口来源及通道过于单一:第三,原油进口受大国影响明显:第四,原油进口受海湾局势影响明显。石油短缺是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核心。⑸目前沙特仍然是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沙特能源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沙特与中国的能源贸易和合作关系稳步发展,并且在与中国的能源贸易和合作上一直持积极态度。沙特能源政策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利于中国实施外向型能源战略;有利于维持中国进口能源的合理成本;有利于加强中沙能源合作;对中国能源政策制定有借鉴作用;加大了中国对其能源供应的依赖风险。⑹为应对沙特能源政策的影响,建议中国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能源安全体系,确保中国能源安全:一是密切高层联系,巩固全面的中沙关系:二是加强外向型能源战略的多元化布局;三是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四是开设石油期货市场,规避国家价格风险:五是鼓励企业“走出去”。提高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力。9.会议论文张文涛进口原油多元化浅析2000我国进口原油的数量逐年增加.去年3800~4000万吨,今年的安排可能要突破5000万吨.这么大的原油进口量,在对外采购中遇到一些问题,签订长期合同也需要做很多工作,并不是资源都摆在市场上等着我们去买.关于进口原油多元化,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一、进口原油多元化的必要性;二、进口原油资源结构的回顾与现状;三、进口原油资源结构与国外对比;四、进口原油多元化应考虑的因素;五、进口原油多元化的具体设想。10.学位论文沈亚芳生物燃料乙醇发展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2008本文以世界和中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与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现状为起点,在探讨中国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的战略意义和产业前景的基础上,构建以粮食作物为基础的生物燃料发展与粮食安全关系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并以玉米乙醇为例分析生物燃料发展对粮食安全的现在和未来的影响,进而研究如何通过原料、技术、产业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来解决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表明:1、我国发展生物燃料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产业发展和产品需求来说,中国的燃料乙醇发展前景广阔;2、在封闭经济内,生产燃料乙醇对主要原料作物市场的需求可能影响到主食的供给及人们对原料作物本身的直接或间接需求;在有限开放的市场上,粮食安全问题取决于是否能获得稳定可靠的进口来源。综合利用补贴、替代和技术等政策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油价持续上涨可能通过价格的传导扩大玉米的播种面积,由于玉米的挤占,稻谷和小麦播种面积减少而产量将有所下降,从而可能产生“与粮争地”的问题,而且玉米乙醇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未来能源安全的紧张形势;4、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大规模发展在宏观上可能影响玉米总体的供求形势,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上通过价格传递影响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生活;5、世界燃料乙醇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玉米贸易的外部环境,生物燃料乙醇引发的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不断上涨一方面增加了我国未来进口的潜在成本,并通过国内外价格的传递影响了国内的玉米价格;国内燃料乙醇的发展可能影响长期的玉米贸易安全形势,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会大大增加对玉米的需求,使得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势必进一步增强;6、通过运用效率优势指数(PAI)、规模优势指数(SAI)和综合优势指数(AAI)的指标体系分析,以及考虑我国的后备土地资源状况,甘薯和甜高粱是最为可取的替代原料来源。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发展生物燃料乙醇要通过政策的调整避免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寻找新的燃料乙醇替代原料来源以缓解能源安全问题;适当参与燃料乙醇国际贸易,减轻原油进口压力,关注有关国际标准或贸易规则的进展;实施财政补贴、税收、定价、投融资为核心的立体政策支持体系;合理规划燃料乙醇产业布局,防止低效率扩张;合理开发边际土地,加强能源作物的原料基地建设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