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全国政权(2011-08-0809:02:46)转载▼标签:杂谈提要: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时候只有50多个人,而且面临北洋军阀、国民党的残酷镇压,在艰苦环境下,于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夺得了全国政权。在险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不断成长、不断胜利,最后取得全国胜利?这是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首先应该了解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许多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今天的建设也非常有借鉴意义。李东朗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来之不易的胜利首先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就是关于1949年夺取了全国政权这个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一页,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个事件的巨大意义,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是在这之前,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是站不起来的,中国人民生活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之下,中国近代史是非常屈辱的历史,是受外国侵略者压迫、任人宰割的历史,中国人民像是跪着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扬眉吐气地站起来了,这一点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回顾这段历史,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重视,就是从近代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希望中国人民能够站起来,能够把帝国主义强加给我们的屈辱历史改写。为此,许多人都进行了奋斗,从清末的改良派、戊戌变法、太平天国,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但是都没有成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是一个巨变,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从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的利益由中国人自己来支配,不允许任何外国列强指手划脚,这是民族的光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个胜利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国共产党当时面临的敌人非常强大,困难非常多。第一个困难是帝国主义在经济上、政治上操纵和支配中国。中国清末时期、北洋军阀时期直至国民党时期,许多活动都是听命于帝国主义。我举个北京的例子,1935年,日本在华北大规模走私能源、物资、毒品、枪械、海产品,当时北平海关去稽查,日本人出来干预,要求北平政府停止在北京周围的稽私活动,否则采取断然措施,当时的北平政府在日本的威胁面前就停止了稽私活动。同样是1935年,日本对当时北平的市长、驻军包括国民党的北平党部不满意,要求换人,国民政府完全听从了他的要求,调走了当时的东北军张学良部队,撤换了国民党中央任命的河北省主席、北平市长、天津市长包括国民党的天津党部。抗日战争之后,包括国民党逃到台湾之后,一直是听美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美国主导下,1950年签订了《旧金山协议》,解决战争过程中和日本打过仗这些国家的国际关系,但是这个协议没有明确表示把台湾归还中国,国民党蒋介石对此也不满意,但是他后来还是听了美国的话,签订了《旧金山协议》。在旧中国很长时间里,中国国家的事情不是由中国人和中国当时的政府作主,而是由外国侵略者、由外国政府给中国人作主,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和帝国主义是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面对的敌人很强大,既有帝国主义又有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时有800万军队和美式装备,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在很困难的情况下逐渐发展,战胜如此强大的敌人非常困难,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复杂性、艰巨性一个重要标志。第二方面困难是共产党面临残酷的镇压。北洋军阀时期对共产党进行残酷镇压,他们把共产党叫赤党、过激党,要坚决镇压。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李大钊是被北洋军阀张作霖给绞死的。国民党时期,残酷镇压的程度就更深了,最典型的是“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所以,大家看到许多的影视作品、回忆文章或者书籍都介绍说当年的共产党人是不断有人流血牺牲,处在非常惨、非常险恶的环境中。国民党就是企图通过残酷的镇压来打击共产党、消灭共产党,遏制革命。他们用屠杀让你感到害怕、感到恐惧,然后搞垮共产党。新中国1955年授衔大将之一的徐海东,他们家族被杀了60多人,村里凡是姓徐的男性全部被杀掉。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的时候甚至掘祖坟,湖南军阀曾经到韶山去要掘毛泽东的祖坟,因为搞错了才没成功。现在有记载的掘到祖坟的有陕北红军创始人刘志丹。当时参加共产党、参加革命是非常危险的,不仅是个人的危险,而是整个家族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险恶、危险的环境中逐渐发展壮大的,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三方面困难是条件非常的艰苦。我们大家都知道政治学有个概念叫“利益驱动”,就是我干这个事,一定要看到这个事对我有好处。但是,当时许多共产党人来参加革命明显看不到好处,革命是非常艰苦的,经常是没有饭吃、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在非常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进行激烈斗争。放在今天来讲许多现象都觉得不可理解,比如长征中一昼夜走240里路,我们今天24小时走240里路是不可设想的。当年的共产党人就是在这样艰险的环境里进行革命,在只有付出没有利益回报的条件下,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取得政权的原因敌人是强大的,条件又非常艰辛,自己的物质条件又非常不足,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夺得了政权取得胜利?早期参加革命的共产党人,他们有着奋斗的精神,但是并没有想到胜利就在眼前,但是他们还是在继续革命,人们为什么这样?我想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推动了党和革命事业发展。这个政治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所以在那样艰苦复杂的条件下,许多人牺牲了,许多人被国民党抓起来了,但是仍然不断有人来参加革命、参加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从建党时期的50多人到大革命发展高潮的6万多人;“四一二”事件国民党背叛革命,共产党员变成一万多人,到1930年又有30万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剩下四五万人,到1942年又有80万人;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时有120万党员,到1947年有200多万党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是448万人,党组织在斗争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这么多人不顾个人和家族安危、不计代价参加共产党、加入革命的队伍,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党的救国救民的主张,使中国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抱负和政治主张吸引着许多人靠拢党、参加党、为党去奋斗,这就是政治。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政治纲领、政治主张是至关重要的,国民党有八百万军队,有先进的美式装备、坦克、重炮、飞机,掌握着全国大中城市,有经济基础,有物质资源,还掌握着交通线路,其优势远远大于共产党的军队,但是共产党以100多万的军队战胜了国民党400多万军队的包围和进攻,并在战争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壮大,最后消灭国民党800万军队。坦率地讲,蒋介石也是一个政治家,也有一定的谋略,国民党的许多战略和军事计划都是符合军事原理的,国民党的许多军官都是军事院校毕业有作战能力和军事素养,而且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很多军事计划都是美国军事家制定的,但是国民党军心涣散、内部勾心斗角,再好的计划都实现不了。用国民党的一个军令部的部长的话说,共产党的军队是有主义的,国民党的军队是没有主义的,所以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部队战胜了无主义的部队,突出的就是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就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而奋斗,政治工作把人心给凝聚起来了,人心凝聚起来了就有战斗力,就可以克服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难,就可以创造许多的奇迹。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是政治上的优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近代以来有两大历史主题,一是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在二大开始确定了反帝反封建,反帝就是实现国家独立,反封建消灭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民,反帝反封建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不断有人认可共产党这个主张,靠拢共产党、支持共产党。前一段演的《潜伏》社会影响很大,里面的原型确实存在,其中有个原型性的人物叫李茂堂,他原来是共产党,1935年被国民党抓住了,为了活命叛变成为国民党的中统特务,但他的思想认识上还是认同共产党的,因此国共合作抗日之后,他又逐渐寻找共产党组织向党组织靠拢,给共产党提供情报、提供帮助,1944年经过中央批准再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是甘肃省公安厅的厅长。很多国民党高官的子女毅然加入共产党。如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1947年傅作义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在华北地区和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作战,恰恰就在1947年,他的女儿傅冬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有蒋介石的文官陈布雷的女儿陈莲在40年代加入了共产党。还有从30年代开始一直到40年代,国民党许多高官背地里参加共产党。如文革前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他曾经是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和国民党立法院的委员,而且他是太子派孙科的主要人物,他在1933年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一般人来讲也不好理解,他是国民党的高官,生活条件是非常舒适的,却在革命很困难的年代参加了共产党。还有一个何基沣,国民党二十九军的一个主力旅的旅长,卢沟桥事变之后升任为国民党的师长,1938年秘密前往延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在淮海战役中起义,淮海战役时他是国民党的军团副司令兼军长。像王昆仑、何基沣这样的还不是个别的,当时有一大批国民党的军长、师长级的人物秘密参加共产党或者靠拢共产党,为共产党做事。从条件上来讲,他们当时处在社会的上层,为什么要冒着危险去参加共产党呢?就是认同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虽然当时条件很艰苦,力量也非常弱,但是他的政治主张代表和反映人民的愿望、人民的要求,符合历史潮流。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有大量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奔向了延安和抗日根据地,有统计说当时的青年学生有70%去了延安和抗日根据地、20%去了大后方国民党地区、10%留下来了,当时延安条件是很艰苦的了,为什么大量的青年知识分子涌向延安呢?仍然是共产党对他的吸引,而共产党这个时候吸引他们的就是政治主张。政治路线决定一切,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关系一个党的兴衰成败,一个党的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是不是能够为人民所认同,关系这个党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在那样艰苦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不断地战胜困难,不断地发展壮大,不断取得胜利,首先是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党的先进性的政治优势。第二,共产党人为主义、为理想英勇奋斗的行动极大地促进了革命。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了党的利益、为了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努力践行党的主张、路线、方针和政策。当年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是非常不容易的,从理论上讲工人阶级是当时的先进组织,农民阶级是中国共产党可靠的同盟军,但是实际上不是关系密切就跟着我们走了,必须要用行动来证明、让人们慢慢认可的。所以,当年共产党人开展工人运动的时候,许多知识分子、青年学生都深入到工人中间。为了发动工人,北平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党的干部也去拉黄包车,跟工人们融合在一起;为了到安源煤矿去发动工人罢工,李立三等人也是穿着工人的服装下到煤窑里和工人在一起生活,跟工人打成一片了才和他们一块儿交流;为了发动农民,就深入到农村跟农民一块聊天、一块种地,帮助农民去干活,然后再发动起来。正是因为共产党人用坚毅的行动获得了工人、农民的认可,在很困难、很危险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共产党。当年爬雪山过草地是非常艰苦的时期,体现了红军英勇的、所向无敌的那种革命精神,他们为了革命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不畏艰难困苦、流血牺牲,他们的行动影响、感染了很多人。当年很有影响的一本书是斯诺写的《西行漫记》,这本书激励着、影响了很多青年参加共产党、参加革命,《西行漫记》反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张闻天、博古、周恩来、徐海东、林彪等红军经过怎样的曲折和艰辛参加革命的,这本书把国民党妖魔化共产党人的种宣传给打破了,国民党当时要打击共产党,说了共产党人许多坏话,对共产党进行妖魔化宣传,说共产党人六亲不认、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等等,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和反共宣传,许多人对共产党是不了解的,斯诺作为一个中间立场的美国记者,在陕北考察了三十年,把共产党人的形象、共产党的人的行动、共产党的优点以及不足全部如实地反映出来,给人民展现了共产党人充满生机勃勃、为了中华民族解放大业而努力奋斗的形象,由此感染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