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共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kě)灰烬.(jìn)虹霓.(ní)姹.紫嫣红(chà)B.跨.越(kuà)慰藉.(jí)流岚.(lán)瞠.目结舌(chēng)C.澄.清(chéng)峥.嵘(zhēng)眷.属(juàn)浪遏.飞舟(è)D.剑戟.(jī)商榷.(què)摇曳.(yè)给.予(gěi)【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A项,“百舸”的“舸”应读gě,意思是“大船”;B项,“慰藉”的“藉”应读jiè,“慰藉”指“安慰”,“藉”读jí的时候,意思是“践踏;凌辱”;D项,“剑戟”的“戟”应读jǐ,泛指武器。“给予”的“给”应读jǐ,意思是“给”。故选C项。【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如“给”多半考的是jǐ的音。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17岁青年李某年少气盛乱讲意气,为朋友之事,在某溜冰场伙同其他人员致王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B.林木森森之中,掩映着飞檐斗拱、飞彩镏金的千年古寺——玉台寺,玉台寺的钟声一次次地抚平圭峰山的寂廖。C.昨天,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D.这里流传着一个凄惋的爱情故事:妻子攀登天梯失足跌落,长眠于此;丈夫悼念心上人,出资修建木头台阶——“爱情阶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依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A项,“讲意气”应为“讲义气”,“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B项,“寂廖”应为“寂寥”,“寂寥”指冷落萧条,寂静空旷;而“廖”是姓。D项,“凄惋”应为“凄婉”;“凄婉”指哀伤,而“惋”是对不幸或意外的事情表示遗憾、同情、可惜。故选C项。【点睛】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故乡韶山一直以优越的历史地位、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广泛受到不同年龄、不同肤色游客的关注。B.自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莫言坦承,他的不少作品就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C.实践证明,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要靠孩子引导自己的父母来认识和接受那些自己希望父母接受的新观点。D.“中国新诗100年·翠屏两岸诗会”在南京大学礼堂开幕,舒婷、潘洗尘等十多位来自海峡两岸的诗人会聚一堂,展开对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语序不当,将“广泛”放在“关注”前。B项,成分残缺,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放到“自”前;C项,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连贯、得体。从上下句子语境来看,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从句意来看,应按照语意由轻到重安排语句顺序。所以选B。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C.词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D.词牌就是词的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然后依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B项,“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错误,毛泽东的词应属于现代诗歌。古典诗歌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故选B项。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指称的人或事物。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动词放在名词的位置,充当了名词就是动词作为名词使用了。A项为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7.下列句子“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这是考查虚词“以”的用法,然后根据“之”在句中的位置和“之”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C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之”是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其它几项中“之”都是代词“它”。故选C项。【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8.下列句子中“而”字所表示的关系的判断,不正确的一句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表示转折关系)B.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关系)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表示并列关系)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示顺承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而’字所表示的关系的判断,不正确的一句”,这是考查虚词“而”的用法,然后根据“而”在句中的位置和“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C项,“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而”不是表并列关系,应该是表示修饰关系,“终日”修饰“思”,是“思”的状语。故选C项。9.下列句子中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查)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箕踞而遨.(观赏)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断)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合乎)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聚积收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绝”如解释为“断”,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绝”应解释为“横渡”。故选C项。【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10.下面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B.然后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