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K39Al27S32O16Fe56Na23Cl35.5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的不一样的气味,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B正确;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家禽的危害作用,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75%中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病毒的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D错误。答案选D。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B.常温常压下,44gC3H8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3NAC.标准状况下,44.8LNO与22.4LO2混合后气体中分子总数为3NAD.1mol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答案】D【解析】A.氯气溶于水发生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A,A错误;B.常温常压下,44gC3H8是1mol,其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2NA,B错误;C.标准状况下,44.8LNO与22.4LO2混合后生成2molNO2,但存在平衡关系:2NO2N2O4,因此气体中分子总数小于2NA,C错误;D.Na2O和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均是1:2,1mol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D正确,答案选D。点睛:要准确把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一要认真理清知识的联系,关注状况条件和物质状态、准确运用物质结构计算、电离和水解知识的融入、留心特殊的化学反应,如本题中氯气与H2O的反应、阿伏加德罗定律和化学平衡的应用。避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做题时才能有的放矢。二要学会留心关键字词,做题时谨慎细致,避免急于求成而忽略问题的本质。必须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础点进行辐射,将相关知识总结归纳,在准确把握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关系的前提下,着重关注易错点,并通过练习加强理解掌握,这样才能通过复习切实提高得分率。3.在强碱性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Mg2+、MnO4-、Cl﹣B.Na+、Ba2+、NO3-、Cl﹣C.Na+、H+、SO42-、Cl﹣D.Ca2+、K+、CO32-、NO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MnO4—紫色,不符合;B.Na+、Ba2+、NO3—、C1—,各离子无色,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符合;C.H+在强碱性的环境中不能大量存在;D.Ca2+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选B。考点:考查离子共存。4.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为()A.4.4gB.2.2gC.1.4gD.在2.2g与4.4g之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n(H2O)=10.8/18mol=0.6mol,根据氢原子守恒,则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设CO的物质的量为xmol,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碳原子守恒,x+y=0.4mol,依据题意得:28x+44y=27.6-10.8,解得x=0.05,y=0.35,因此CO的质量为0.05×28g=1.4g,故选项C正确。考点:考查有机物的计算等知识。5.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WXZ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W是O元素,X是Na元素,Y是S元素,Z是Cl元素。A.简单离子半径:XWZ,错误;B.W与X形成的化合物Na2O溶于水后,二者发生反应产生NaOH,溶液呈碱性,正确;C.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WY,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ZY,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错误。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从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出碘C.除去甲烷中乙烯D.分离甲苯与乙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检验气密性,可先关闭止水夹,经长颈漏斗向烧瓶中加水,如形成液面差且液面在一定时间内不变化,可说明气密性良好,A正确;B.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分液无法实现二者的分离,应用蒸馏的方法,B错误;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从而引入新杂质,应该用溴水,C错误;D.温度计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水的进出方向错误,应下进上出,水充满冷凝管,可充分冷凝,D错误,答案选A。【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名师点晴】该题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异同以及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气密性检验是难点,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一般都是通过改变装置内气体压强实现的,若检查气密性的装置本身是一个非气密性装置,则第一步要处理成一个密闭体系。装置气密性的检查,难在以下两点:一是方法,二是文字表述。其叙述形式是: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①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②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7.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苯的是()A.金属钠B.溴水C.碳酸钠溶液D.紫色石蕊溶液【答案】B【解析】A.乙酸和乙醇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但乙酸反应更剧烈,苯与钠不反应,故A错误;B.乙酸和乙醇与水混溶,加入溴水不能区别乙酸和乙醇,故B正确;C.乙酸具有酸性,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溶液中有气体产生,乙醇与水溶液混溶,苯不溶于水溶液,三者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C错误;D.乙酸具有酸性,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乙醇与水混溶,无现象,苯不溶于水,萃取石蕊,紫色层在上层,可鉴别,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明确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是解题关键,从水溶性来区分,乙酸和乙醇与水混溶,苯不溶于水,在化学性质上乙酸具有酸性,乙酸和乙醇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但乙酸反应更剧烈,据此分析解题。8.在一定条件下MO3-与M-发生反应:MO3—+5M-+6H+=3M2+3H2O,则下列关于M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M位于元素期表的笫VA族B.M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C.MO3-中的M元素只能被还原D.M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由M-判断M的最低价为-1,所以M是第VIIA族,错误;B、第VII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均呈酸性,正确;C、M的最高正价是+7,所以+5价是中间价态,既可以被氧化也可以被还原,错误;D、第VIIA族元素中的溴、碘的单质常温常压下都不是气体,错误。考点: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能量--反应过程的图像知,状态I的能量高于状态III的能量,故该过程是放热反应,A错误;根据状态I、II、III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CO中的C和O形成的化学键没有断裂,故B错误;由图III可知,生成物是CO2,具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故D错误。考点: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0.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中不考虑两球的浮力变化)A.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B.杠杆为导体或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C.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D.当杠杆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答案】C【解析】(1)当杠杆为导体时,构成原电池:(1)空心铁球:Fe-2e-=Fe2+(+)空心铜球:Cu2++2e-=Cu,故空心铁球质量减轻,空心铜球质量增重;(2)杠杆为绝缘体时,Fe+Cu2+=Fe2++Cu,即:空心铁球质量增重,空心铜球质量不变11.对于反应2HI(g)H2(g)+I2(g紫色),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B.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C.1molH-H键生成的同时有2molH-I键断裂D.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颜色的深浅和浓度有关系,所以选项A可以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因此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压强始终是不变的,B不能说明。C中反应速率的方向是相同,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C中的关系始终是成立的,C不能说明。密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各种的浓度之间不一定满足某种关系,D不能说明,因此答案选A。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平衡状态的特点,如何结合具体的可逆反应灵活运用即可。12.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反应:(1)16H++10Z-+2XO-4===2X2++5Z2+8H2O(2)2A2十+B2==2A3++2B-(3)2B-+Z2==B2+2Z-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溶液中可能发生:Z2+2A2+==2A3++2Z-B.Z2在①、③反应中均为氧化剂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4Z2B2A3+D.X2+是XO-4的还原产物【答案】B【解析】反应①中Z-是还原剂,Z2是氧化产物,反应③中Z2是氧化剂,所以选项B不正确。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可知,选项ACD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13.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A.混合气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B.混合气通过盛足量溴水的洗气瓶C.混合气通过盛蒸馏水的洗气瓶D.混合气跟适量氯化氢混合【答案】B【解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把乙烯氧化生成CO2,所以不能用除去乙烯。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因此既能鉴别甲烷和乙烯,又能除去甲烷的乙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14.用如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