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1.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孔子强调的是A.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BC.统治者应多管齐下,恩威并施D.用社会规范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2.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感叹说,“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以下对孔子言论的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A.要想天下太平,诸侯大夫就不能执政B.如果管理有序,百姓也不能议论朝政C.如果依据道德治理国家,天下就太平了D.孔子主张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等级秩序3.某校《中学生守则》中指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这一守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是A.仁者爱人B.经世致用C.克己复礼D.民为邦本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这一主张体现了A.关注民生,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C.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D.强调权术、主张变革的法家思想5.《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楚威王慕庄子之名曾派人以钱财相位相邀,但庄子以祭牛为例,认为其蓄养多年衣着华丽无非是为了送入太庙当祭品,还不如自由自在的小猪,在污泥中自得其乐。材料反映出庄子的人生态度是A.齐物B.逍遥C.先义后利D.重义轻利6.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记载了一个“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的时期,这一时期A.处于中央集权的鼎盛时期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学说C.各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权利7.近年全国各地掀起“光盘行动”倡议,而早在战国时期的某一思想流派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8.《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上述材料的共同点是A.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民意BC.体现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D.强调人定胜天的进取精神9.春秋战国割据战乱,诸子百家对待战争的态度也不一样。“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以上思想主张所属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0.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A.清净无为B.兼爱非攻C.以德治民D.仁政治国11.温家宝在谈到自己对儒学的理解时说道:“一是仁或者爱,‘仁者爱人’;二是善,‘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是道德的基础;……五是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上思想的核心是A.无为而治B.以人为本C.人定胜天D.改革变法12.江西景德镇市现存浮梁古县衙,其大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二堂又名“琴治堂”,表示知县一面弹琴,一面理政,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县衙大堂、二堂的设置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是A.儒家的“仁政”B.法家严刑峻法C.儒法相结合D.道家无为而治13.《春秋繁露》记载:“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是A.无为而治B.天人感应C.严刑峻法D.因果循环14.“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5.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治主张16.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对此年画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三教合流”影响了民俗B.西汉初年已初见端倪C.极大程度上扼杀了人性D.受明清变革儒学的影响17.宋明理学家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下列能体现“齐家而平天下”这一观点的主张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18.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A.“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19.“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2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这一思想反映了A.地主阶级B.C.新兴市民阶层D.新兴资产阶级21.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刘志琴说:“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A.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思想BC.挑战正统,抨击君主专制D.“发明本心”,心学的成熟2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对顾炎武思想原意理解正确的是A.百姓应积极参与国家管理B.王朝兴替关乎天下兴亡C.百姓应关心民族兴衰存亡D.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统治2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24.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认识表明A.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2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朝、战国、唐朝和宋朝的服饰所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政治发达、人性复苏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选择题答题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22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4(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材料三中表明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者又有哪些新的思考?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8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八材料二:中国明清之际确乎存在着一种其精神特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特质多少有些相似的思潮。但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欧洲启蒙运动毕竟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其精神特质有很大差异。首先,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则发生在16~17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此时的中国,在产业方面,尚只是在工商业较发达的苏(州)、杭(州)等极少数地区出现少量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与之相应,社会中尽管逐渐分化出了一个强烈要求发展工商业的市民阶层,却尚远未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就是市民阶层在社会上的势力也显得很单薄,根本不足以与当时仍然强大无比的封建势力相抗衡。其次,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一个具有以“天下为家”和皇权至上为主要特征的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社会里。这种文化的实质,在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到了明清之际,主要由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政治剧变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空前严重的危机。——摘编自周可真《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近代欧洲启蒙运动》材料三明清之交,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探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许倬云《万古江河》(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和王夫之思想的不同。(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变化。(6分)28.(12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材料四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2分)(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依据材料分析,其出发点是什么?(4(3)依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4分)(4)结合孔子思想的具体主张,说明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会发出材料四中的呼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