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关键信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解答。君主专制下,君主是世袭的.终身的;实行官僚政治,中央与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而封建社会是家国同构的,B项正确。A.B.D三项无从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度2.《文献通考》载:“宋代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至于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材料表明A.宋代完全沿袭了唐代官制B.宋代实行官称与职掌分离便于控制C.三省六部制已不存在D.宋代官制更完备,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宋代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可知其官称沿用了唐制;由“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可知AC错误,宋代官员的职掌与官称是分离的,所以B对,D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来。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官制。3.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C.反对实行分封制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主张的相关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解读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从限制膨胀的君权以及防止地方割据之害角度,黄宗羲主张恢复“方镇”,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的表述均不是对题干材料的准确解读,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黄宗羲的思想主张4.“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周亚夫……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的趋势,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无法体现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故A排除。皇帝选官重视军功,过于片面,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不能说明君权相权不断协调,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特点5.公元前326年,罗马波提里阿法案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类似政策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也曾出台。这一规定A.协调了奴隶主和奴隶间的矛盾B.有利于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巩固C.明确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D.标志着成文法取代习惯法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326年,罗马波提里阿法案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类似政策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也曾出台。”可知,古希腊古罗马立法反对债务奴隶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规定有利于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巩固。故答案为B项;债务奴隶制涉及的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排除A项;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取代习惯法地位,时间不符,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6.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了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民主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伯利克里时代,……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了陪审法庭的审判。”民主制度的鼎盛时期依旧限制思想自由。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材料强调雅典城邦法律观点,并非是伯利克里个人态度,排除D项。7.刘成等在《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里说:“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以下说法不符合“保守主义的政治”的是A.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B.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与政权C.贵族控制议会D.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18世纪……发展的经济同行”,此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尽管经济快速发展,但工业资产阶级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是保守主义政治,故B项正确;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的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故排除AD项;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保守主义的政治8.“玛丽安”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玛丽安是A.法国革命者的象征B.法国自由民主的象征C.法兰西民族的象征D.法国贵族的代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可知,玛丽安是法国自由民主的象征。故答案为B项;A项以偏概全,排除;材料涉及的时间是部分法国历史时期,无法得出C项说法,排除;D项说法与“战斗的玛丽安”形象不符,排除。9.“没有中世纪的痕迹,国家理念开始就有现代文明的机制”,指的是哪个国家的状况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没有中世纪的痕迹,国家理念开始就有现代文明的机制”,与美国是“没有童年的国度”相似。故答案为B项;英国、法国和德国历史悠久,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文明传承,排除ACD三项。10.有一材料写道:“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非)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占今官家(皇帝)之局。”材料中的。大酋”是指A.英国国王B.法国皇帝C.德国皇帝D.美国总统【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大酋”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并不世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大酋”是指美国总统,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世袭的,不是选举的,排除。11.托马斯·潘恩在《人的权利》中写道:“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据此可知潘恩认为A.美国从英国分离是无足轻重的时期B.政治民主改革的意义远大于独立本身C.独立后邦联政府建立具有世界意义D.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对世界产生重大意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可知,潘安强调美国独立应注重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即政治民主改革的意义远大于独立本身。故答案为B项;美国独立意义重大,A项曲解题意,排除;美国独立后,邦联制弊端严重,不具有世界意义,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意义,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提炼观点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12.《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A.孝、廉的选官标准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C.科举考试的办法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改察举之制”可知材料是关于汉代察举制改革张衡上疏强调察举制推行至今二百年必先孝行反对改变这一选官的标准。他认为孝、廉是“本章句是“末”。因此选A。考点:察举制点评: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两汉时期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征召等。察举即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西汉时主要是以才能和品德为推荐标准,东汉初重孝廉;但发展到东汉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使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形成并发展起来。13.汉密尔顿解释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其主张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据题干信息,迁移所知识,美国规定参议员任期六年,相互交错,每隔两年改选约三分之一席,目的是保证议员的专业能力,故选D项。A、C两项在题干中未体现;B项说法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4.到1783年,美国有11个州共发行了24636万多美元的纸币,由于没有足够的硬币与物资保证,最后几乎一文不值。1784年,大约370万英镑的货物输入美国,而美国输出品价值仅75万英镑。由于可信用的货币稀缺,某些地方又恢复了原始的以货易货方式。美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生政权缺少经济管理经验B.中央政府缺乏管理经济的强制权力C.对外贸易交往中竞争力较差D.州与州之间缺乏经济交往的协调力【答案】B【解析】【详解】注意题干时间“1783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是美国建国之初实行邦联制,邦联政府松散无力,而地方政府各行其是,材料反映的情况正是中央政府缺乏管理经济的强制权力,故B正确;ACD都是美国当时经济出现题干中现象的部分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ACD排除。15.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说明首相可以间接控制帝国议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故答案为D项;首相没有权力直接解散帝国议会,排除A项;皇帝拥有实权,排除B项;联邦议会拥有一定的立法权,排除C项。【点睛】本题属于提炼信息类选择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